2024-02-25 01:40:31 | 二手车
你问对人了,上半年我买车时正好对这两款车型做过功课。新思域和马自达CX-4是两款优秀的车型,选择哪个更值得入手要根据个人需求和偏好来决定。以下是它们的一些比较:
1. 车型类型:
- 新思域:紧凑型轿车,适合在城市和高速公路上进行日常通勤和家庭使用。
- 马自达CX-4:紧凑型SUV,拥有更高的离地间隙和较好的越野性能,适合应对不同的路况和户外活动。
2. 设计风格:
- 新思域:以精致、动感的外观和舒适的内饰设计闻名,注重时尚和实用性。
- 马自达CX-4:采用马自达独特的KODO设计理念,外观运动动感,内饰注重驾驶者的舒适感和驾驶乐趣。
3. 空间和座椅布局:
- 新思域:提供宽敞的乘坐空间,后排座椅可容纳三名成年乘客。
- 马自达CX-4:作为SUV,具备更大的内部空间,较高的车身使得乘坐和存放物品更加方便。
4. 驾驶感受和操控:
- 新思域:注重舒适性和平稳性,悬挂系统和座椅设计使得驾驶更加平顺。
- 马自达CX-4:马自达以操控性能闻名,CX-4提供敏捷的驾驶表现和精准的转向反馈。
5. 动力和燃油经济性:
- 新思域:搭载多种不同的发动机和变速器配置,提供平稳的动力输出和相对较好的燃油经济性。
- 马自达CX-4:马自达的发动机注重高效和驾驶乐趣,并提供较为良好的燃油经济性。
6. 价格和配置:
- 新思域:作为轿车,新思域通常价格较低,并且提供一系列基本和高级配置可供选择。
- 马自达CX-4:作为SUV,马自达CX-4通常价格较高,但也提供更多豪华和定制化的配置。
个人观点
先说新思域
,
1.首先,我真不喜欢新思域的这套悬挂,我相信应该有很多人知道这词思域的悬挂调得很软,很舒适。确实是这样。不过有个小插曲,我刚提完车的时候,过了第一个减速带的时候,突然发现硬得很,还有不少多余的弹跳,非常难受,但过弯侧倾还是不像一个硬悬挂该有的表现,当初就怀疑是不是胎压引起的,去了常去的洗车点,检查了下,果然胎压达到了3个,让人家帮我放到2.5后,悬挂就回到了正常该有的表现,因此刚去提车的人特别是去试车的人要注意下这个问题,这次思域真的不颠,不硬,一旦遇到了这个问题,十有八九就是胎压问题!接下来还是继续聊聊这幅悬挂,确实,每次过坎的时候,感觉大部分被吸收得差不多了,非常舒服,但也因此增加了多余的起伏,特别是走一些比较平滑的小坡时,明显感觉到了起伏(不能算弹跳),个人还是更偏爱欧洲车那种硬但又有韧性的感觉。
2.接下来说说操控,转向手感真心很怪,并不能说不舒服,而是假,很多人知道这词思域方向盘比较硬,确实这种硬朗的风格转起来要比马自达那种轻到让人觉得车坏了的感觉要更有质感一些,但这个感觉真的很怪,因为他不是车子通过路面反馈而来的那种硬,不是那种欧洲车特有的紧绷感,比如我平滑地过一个湾的时候,车子给我的反馈却像是给我在开山路时候的硬一样,但明显车子在平稳过弯,而且这种硬不会随着路面变化而改变,感觉就是没有任何反馈和路感,只是单纯的电子味道,这让我很不适应。
3.继续说操控,依旧是车身回摆,80码(还没上过120)变道的时候,只要稍微又点幅度,车身回正会多余的摆动,很让人蛋疼。
4.总觉得自动启停的介入有的时候会有顿挫,虽然不是每次遇到,但第一次真吓到我了。
再说马自达CX-4
1.我个人不是很喜欢马自达以及宝马落地式的油门踏板,高速开着还算舒服,但市区堵车的情况下,膝盖会显得比较累。在高速上,动力响应依旧很积极,依旧是一踩油门就能感觉到速度上去,但是这个加速度确实不太行,说实话,当初2.5L给我的感觉动力也只能算一般般,更何况这2.0L了,在思域涡轮介入的时候,这两者都只是吃灰的命。
2.噪音方面,低速下噪音控制得很不错,虽然依旧比不上同事的速腾,但也差不了多少,上了高速,噪音和我的荣威350基本是一个水平。2.0L的发动机声音听起来还不错,但只是还不错而已,毕竟这个级别的车发动机声音基本上都好听不到哪里去,CX-4只是比别人都稍微好听些,离“悦耳的音乐”还是有不少差距。有个很有意思的功能,就是速度上来之后,音乐的音量也会自动提高,速度慢下来之后会降低,平时把音量调节至25左右,低速下还是比较轻,但速度上来后,很容易盖过风噪。
3.那个仪表盘,我实在无力吐槽了!!我实在不知道马自达有多脑残才会把那个炮筒仪表盘做成顶配才有!!!我想说驰骋蓝天的动力总成最大的优势是什么!不是百公里加速度,而是一踩油门时候动力的瞬间响应,这个时候看迅速攀升的转速表简直是一种享受,而中低配的转速表窝在左边的一个小角落,根本就注意不到!!只能看到速度在缓缓地向上爬!简直是煎熬!虽然我想说也许马自达是为了卖更多的高配,但这种根本没增加多少成本的卖点只能让自己的中低配车型的运行感比其他同级别运动车型上大打折扣!!不看转速表,驰骋蓝天的驾驶乐趣直接减半!不看转速表,驰骋蓝天的驾驶乐趣直接减半!不看转速表,驰骋蓝天的驾驶乐趣直接减半!重要的事说三遍!
4.底盘的话,我个人认为不管是操控还有舒适度都非常强,多次在高架和高速上在60码左右的速度变道转弯,信心非常之强,而且滤震也控制得很不错,好几次快速过坎,感觉不到多余的回弹,给个好评。但有一点做的不是很好,我觉得就是指向性,低速下,还是能感觉一点虚味,指向性明显思域更好一点,不过也毕竟SUV,但到了高速上,反而这个指向性显得非常灵活,稍微弯一点就会偏一点方向,以至于在高速上总是不停地修整方向。
5.座椅的话,平时坐起来非常舒服,但高速时间一长,还是会感觉各种累。油门速度一上来后比较硬,即使不用定速巡航,也非常容易控制速度,油耗综合在8.4个左右,毕竟还没过磨合期,这个油耗成绩从这个级别的SUV角度上去说,还是非常不错的。
综上所述
,选择新思域还是马自达CX-4主要取决于您的个人需求和偏好。如果您更注重城市驾驶的舒适性和燃油经济性,而且喜欢传统轿车的设计风格,那么新思域可能更适合您。如果您需要更大的空间、越野能力和驾驶乐趣,并愿意为此支付更高的价格,那么马自达CX-4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建议您前往汽车经销商了解更多详细信息,并进行试乘以决定最适合您的车型。
思域好。
CIVIC是Honda的传奇车型,诞生于1972年,迄今50年间历经十代革新与进化,在全球收获了2700万用户的认可和信赖。从诞生起,CIVIC就代表着Honda不断挑战,不断突破的精神,是Honda最核心的灵魂车型。
无论是1972年初代以CVCC发动机率先突破《马斯基法案》的限制,还是1995年搭载B16B的第六代横空出世,又或是2015年最速前驱的全新Type R在纽北一骑绝尘,CIVIC始终走在时代先端。
1974年10月,思域运动版1200RS车型推出。该车依然搭载1.2L排量发动机,但最大功率被提高到76马力,搭配了5速
手动变速箱
;百公里加速11.9秒,极速为157km/h。在当年,这仅为1.2L排量的思域在性能方面已经不输那些同级别欧洲品牌的汽车了。可是这款运动车会带来例如尾气排放等一些负面问题。
1976年时,思域产量达到了100万辆。截止到1979年,思域还推出了更加实用的旅行版车型。思域的成功提高了
本田汽车
事业在国际上的地位。无论是在家用实用性方面,还是赛车比赛中,或是
第一次石油危机
的出现时,第一代
本田思域
出类拔萃的表现,让全世界的汽车消费者都深深地记住了这辆“能力无穷”的小车。
您好,现在这两款车的二手车也都很热买,不管是新车还是二手车,都是很不错的选择。老马六高配是2.3升的,您是说2.0升的是吧?现在有2.0的,本田思域是1.8的。本田的Vtec技术,确实是很成熟的技术了,现在思域应该是i-vtec,i指的是intelligent,智能化的。先不说那么多科技了,这两部车的控油技术都很好,车也很轻便,变速箱(这里指的不是最早一批老马六的4速变速箱),车重,还有其他的都考虑在内的,如果你只是城市里上下班,代步开,都很省油,1.8的思域能稍省油一点,但是一年下来,油费也差不到哪里去。当时,美国市场上,按照国际这种车的高低搭配,就是把思域定位在了雅阁的下面,而马六当时是跟雅阁一个类别的,马三才是和思域一个类别,也就是我们当时几年后,国内说的A级车,那么老马六虽然是B级车最小的,但是还是在空间上有优势,那么重量就肯定比思域更重。所以油耗稍大一点点。在美国的油耗,马六也是比思域稍高,大概一加仑可以跑32英里,而思域一加仑可以跑36英里,多出四英里,在国内,由于做工的差距,可能稍有区别
安全性,这两款车当年凭借不错的结构,都在IIHS,就是美国公路安全测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思域这几年虽然款式变了很多,但是底盘,还是一样,只是在辅助结构上做了一些变化,所以安全性可以参考一开始出来的那个碰撞成绩。我个人认为马六顶配稍占优势,毕竟在我们国内,当年只有顶配才配有侧气帘和侧气囊,这些在侧面碰撞中可以保护你的头部和上身,在我们国内,很多危险的路面,到了路口,车都不停,我觉得很危险,所以我宁可买高配,带有侧气帘的车,现在思域顶配好像也是这种配置了,你看一下4s点的配置单,不要去相信车有侧气囊就可以,侧气囊只是保护上身,不和侧气帘一起,是不能给你完全保护的。当然,气帘气囊只是参考,国外的这两款车取得的优秀的成绩也是参考,国内的做工都有差距,我个人认为,不说配置,只是马六安全性凭借尺寸能稍占优势,如果本田思域出了新款,我说的是大改款,而不是现在国内经常玩的把戏,也就是小改款,改改前脸什么的,如果出了大改款,那么就考虑新款思域,毕竟新款的安全性会有很高的提升,如果还是老马六和现款的思域比,那就买马六吧。但是这两部车都是很不错的。
希望这些能帮助你,如果有更详细的问题可以追问我,我在美国学过工业设计,和造车业还能接触一点,有些词语,可能翻译成中文有错误,敬请谅解。
2023-12-04 09:34:17
2024-01-07 02:48:38
2023-12-08 21:07:14
2023-12-02 22:35:30
2023-12-01 00:39:51
2024-02-22 20: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