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6 23:42:03 | 二手车
作者:王珊珊
过去两年,新能源车市场规模迅猛发展,至今年一季度渗透率已经超过30%,成为中国乘用车市场“最靓的仔”。
相比传统燃油车,新能源车给用户带来全新的驾驶和出行体验。汽车市场围绕新能源车出现新一轮产业链调整升级,也孕育出更多新机会。
“一个10万亿规模的产业正在发生一场巨大的变革。”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汽车在软件领域的突破创新将成为重点差异化方向,创新性功能将有效刺激用户需求并推动软件成为产业链利润最厚的环节。
数据和算法即竞争优势
“软件创新形成差异化是争夺产业利润空间的第一步。”
在IDC中国研究经理杨洋看来,汽车的智能网联化重新定义了云与产业的关系——云即生产系统、数据和算法即竞争优势、软件重新定义产品和服务。二手车
未来,新能源汽车凭借强大的数据和算法优势,有望大幅降低成本。它有越多的用户,就可以获取越多的数据,可能在未来又获取到了更多的是用户,慢慢会产生一个数据的码头效应。
而在数据闭环和仿真环节,大模型将赋能自动驾驶。在人工智能1.0时代,大量的人工标注导致数据标注时间长、成本高、挖掘难度大。但在人工智能2.0时代,基于大模型可以实现自动标注,大大降低成本,可快速进行优化和迭代。
一个越来越明显的现象:不论是“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还是北汽、广汽等传统车企,它们身后都站着商汤科技、百度和华为等科技大厂的身影,后者不约而同地向大模型和大算力方面持续投入和布局,并推出了各自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企业最终竞争核心本质是效率的竞争。”在
岚图汽车
CEO卢放看来,最近这两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赛道出现越来越多的词就是“卷”,卷的本质还是竞争,竞争的关键就是效率。
“燃油车决定生存,混动车决定生死,而电车决定未来。”
奇瑞
副总经理、奇瑞汽车营销公司总经理、
捷途
汽车总经理李学用预计,2025年月销量过万的企业估计全中国只剩7-8家。
在产业迭代过程当中,拥有足够的技术储备将是车企非常核心的竞争力,用极致的成本能力以及对产品价值的打造,取得先机。
智驾与智舱是两大支柱
新能源车智能化的下半场,将会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竞赛。未来,车辆将更多地参与用户生活,在智能生态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智驾与智舱是汽车市场智能化的两大支柱。”
IDC中国研究经理王博介绍,自动驾驶技术在当下乘用车市场的落地形式依然以驾驶辅助功能为主,在20至40万价位段尤其集中。L2级自动驾驶渗透率快速提升,今年一季度,L2级自动驾驶在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达到45.3%。
电车对油车的替代不仅改变着用户以车辆作为移动工具时的使用习惯,也在重塑着座舱的使用场景。
IDC研究显示,今年一季度,智能座舱相关功能在中国乘用车市场中的渗透率稳定增长至88.8%。其中,座舱智能化水平的评价一方面在于车机与用车者之间交互模式的直观性与交互维度的丰富性,另一方面在于舱内电子终端设备对车舱应用场景的延展。
近几年,国内智驾、智舱技术的快速落地和发展背后,车联网能力的产业升级是重要支撑和推手。
IDC中国高级分析师洪婉婷表示,车联网市场不仅是“十四五规划”中提及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也是车企满足终端用户对汽车智能、网联需求的重要路径,是技术提供商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的重要抓手。
随着车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汽车行业对车联网的基础设施“汽车云”的需求日趋重视,汽车云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
2022下半年,中国汽车云市场规模达39.6亿元,同比增长41.8%。IDC预计,
未来五年,中国汽车云市场的增速将不断创新高,未来五年复合增速达53.6%,2027年该市场规模突破600亿元。
人汽观察:
“能生存下来的物种,从来不是战斗力最强的,也不是头脑最聪明的,而是那些对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达尔文在《进化论》中的这句话不仅适合于生物,同样也适用于车企。
传统燃油车发展至今已超过百余年,汽车产业的产业分工已成定局、利润分配已经相对固定、各领域巨头地位难以撼动。
展望未来,随着新能源车的进一步普及,智能化、网联化、自动驾驶、软件定义汽车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汽车产业不断转型升级。
这一升级过程中,汽车产业链将被重塑,也将形成新的市场竞争格局,产业链中各企业如何抓住市场机遇、结合自身优势能力勇立转型升级潮头,成为企业需要思考的重中之重。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人汽,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原创/张珊珊
主编/孟笑宇
对于单身的朋友来说,春节就是一年一度被催婚的黄金周,而对于已经有对象的人来说,
就是搞定丈母娘,解决终身大事的最佳时机。
很多人觉得豪车是见丈母娘的标配,与其花 30 万元去买一台入门级车型,被别人当成打肿脸充胖子,不如选择一台新能源车型,经济、环保、不限行、限号,让你一看就是个低 调、注重生活品质的年轻人。
顺便给丈母娘留下了可靠、持家的好印象,才能放心将宝贝托付给你。
国产特斯拉 MODEL 3
自从特斯拉国产以后,MODEL 3?的关注度又上升了好几个台阶,这么多人想买它是有道理的, 简约、科技的设计,也算是入门级豪车中低调又具有个性的选择。
今年初,特斯拉对国产版的 MODEL 3 进行了一次官降,标准续航升级版车型由之前的 35.58 万元下调至 32.28 万元,降价幅度 3.3 万元,再加上国家新能源补贴,它的实际售价仅为 29.905 万元,并享受国家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首付低至 4.5 万元,性价比相当高。
看到 MODEL 3 的第一眼,可以看出外观采用了特斯拉家族独有的设计,车头造型非常的饱满,两侧大灯造型也比较的犀利,支持自适应远近光和大灯高度调节功能。车身侧面有着比较流畅的线条,车尾部分造型圆润。另外有超跑同款的前备箱,丈母娘看到新能源车还有超跑一样的设计,会很惊喜的。
再看看内饰和配置方面,新车内饰设计简洁,整体造型新颖。中控区域搭配 15英寸的液晶中控屏幕,分辨率较高,科技感表达也较高。车内还搭载皮质多功能方向盘,支持电动 调节和四向调节功能。
为了丈母娘能坐得安心,在配置方面,新车搭载了制动力分配、前方碰撞预警、主动刹车、胎压显示、并线辅助、车道偏离预警系统、刹车辅助、牵引力控制、车身稳定系统等安全配置,整车安全系数较高。
最后来看一下动力方面,新车搭载了交流/异步类型电机,电动机总功率为 175千瓦,电动机总扭矩为 375 牛米,零百加速仅需 5.6?秒,工信部续航里程为?445 公里,整体动力表现 不输燃油车型。
蔚来 ES6
蔚来?ES6 的 70KWh?基准版价格为?35.8 万元,补贴 2 万元,实际裸车价格为?33.8 万元。
新车犹如 ES8 的缩小版,全身采用的是铝制车身,外形上是典型的蔚来家族式设计,与 ES8 一样拥有悬浮式车顶设计和分体式大灯组,前脸的格栅设计比 ES8 相比较小了一些, 有一点微微上扬,而且加上了银色的条形装饰,看起来科技感十足,同时富有符合主题的运动气息。不管多少芳龄的女人,也都抗拒不了这运动的外观吧。
坐进车内以后,只能说 ES6 这台车是史上最能体贴副驾驶驾乘感受的车型了,跟 ES8 一样有一个女王座驾,支持双腿平展的躺开,中控下面的大空间,轻松放下包包之类的物品,副驾还有最宽幅的化妆镜,并且有两个柔光灯,能够让女士随时“臭美”,真是太贴心了。
ES6 也是沿用了 ES8 设计风格,以简约、时尚、运动为主,总体是以黑色为主,深浅变化, 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效果,突显豪华。
在动力上,这款蔚来 ES6 一共有两种动力版本,第一种是基准版车型,它采用了前 160KW+后 160KW?双永磁同步电机,这款电机的总功率是 320KW,总扭矩是 610Nm,官 方百米加速度为 5.6 秒。
第二种是性能版和首发纪念版车型,采用的则是前 160KW?永磁电机+后 240KW?高性能感应电机,总功率是 400KW,总扭矩是 725Nm,官方百米加速度为 4.7 秒。
比亚迪唐 EV
全新一代唐 EV,售价区间为 25.99-35.99 万元。对于比亚迪人来说,最引以自豪的就是龙脸设计了。龙脸设计是比亚迪外观设计的一次升华。这是第一次有自主品牌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应用得这么彻底。
第一眼看到唐 EV 就觉得开它的人是个很帅气的小伙子,外观延用了唐家族的“Dragon Face”设计语言,硕大的矩阵式格栅气势十足,样式犹如古代士兵的盔甲。从左右大灯上边缘延伸出的两条镀铬饰条相交于中间车标,搭配前包围两侧的 L 型镀铬条显得大气十 足。唐 EV 的整副前脸可是说动感又极具侵略性,符合当下的审美标准。
坐进车内可以看到,内饰采用了最新家族式设计,与动感十足的外观相比内饰就偏向于简约沉稳了,三幅平底方向盘搭配可旋转的大尺寸中控屏幕、全液晶仪表盘和电子挡杆。可以说科技感十足了,中控屏内置的功能强大先进,不管是 UI 设计还是主题都极具美观。
还有一点丈母娘一定很心动,比亚迪唐 EV 还有强大的放电功能,外出游玩时可以插上电磁炉做煎饼,还可能插上音响让丈母娘跳广场舞的时候用,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比亚迪唐做不到,真是太实用了!
唐 EV 为前后双电机布局,前后桥各搭载了一台最大功率为 180在动力上,这款,最大扭矩为 330N·m的永磁同步电机,其动力系统综合功率为 360,在动力上,这款,最大扭矩为 660N·m。综合续航可达 500km,百公里加速 4.4s。
总的来说,这三款新能源汽车小编真的真的很推荐奥,低调、豪华、性能出众,如果是过年开回家,定能让全家人满意,看看是不是您心目中的理想座驾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作者:王珊珊
“理工男”的血液里不再只是流淌着汽油,也开始充满代码与电流。
4月7日,
奇瑞
举办新能源之夜,发布了一系列在新能源领域的新战略、新技术、新品牌和新产品,彰显拥抱新能源的决心和魄力。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张国忠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国忠正式宣布:“奇瑞乘用车在产及后续产品将全面新能源化。”
根据规划,奇瑞、
星途
和
捷途
三个燃油车品牌将全面混动化,分别面向
大众
家庭市场、高端个性市场和旅行车市场展开全新新能源产品布局。
新品牌iCAR应时而来
新能源在催生技术革新的也改变了产品研发、制造逻辑,
新能源汽车进入了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市场攻坚期。
在新能源之夜,奇瑞集团首个独立新能源电动品牌iCAR正式发布,致力于把新能源汽车引导向更大自由度的赛道。
▲奇瑞控股集团副总经理、奇瑞股份公司执行副总经理、iCAR CEO 鲍思语
“iCAR会解锁更多智能场景,将汽车从工业产品变成智能生活玩伴,为年轻人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和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保驾护航。”奇瑞控股集团副总经理、奇瑞股份公司执行副总经理、iCAR CEO鲍思语表示。
高手在民间,用户是高手更是朋友。这也是奇瑞一直秉持的理念:
从用户需求出发,拜用户为师,不断打造功能价值、体验价值和情感价值。
奇瑞目前的新能源产品结构,聚焦小微车型,缺乏中高端品牌。随着用户对车型的升级诉求越来越高,微型电动车市场已经开始出现萎缩的困境。
iCAR品牌的发布意味着,未来在奇瑞的新能源板块上,将有
奇瑞新能源
和iCAR汽车两条独立平行的品牌产品线同步发力。其中,奇瑞新能源品牌将拓宽产品矩阵,并深耕精品国民车型;iCAR则以更强姿态切入15-30万级乘用车市场。
星途向高端再进阶
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从群雄逐鹿的小组赛进入到没有退路的淘汰赛,新能源进入主流大众时代。站在新的跨越机会窗口期,作为奇瑞集团的高端品牌,星途应如何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为用户带来超越期待的全新体验?
▲EXEED星途营销中心执行副总经理 金新
“面向主赛道,星途品牌打造全新系列,推出星纪元STERRA是星途在这个用户时代给出的答案。
”EXEED星途营销中心执行副总经理金新表示。
“STERRA不止是汽车,更是通往美好生活的入口,是一个新纪元、新时代的开启,同时也是我们给近1200万全球奇瑞客户以及广大温暖科技中产家庭的一个梦想礼物。”
用户选择智能电动高端品牌,不是只有产品本身好就可以,背后的文化、心理、圈层、玩法等是决定性的因素。
作为星途品牌全新新能源产品系列,星纪元STERRA将定位在20-50万元新能源市场,覆盖B到C级,轿车、SUV、MPV等多种车身形式,纯电和增程的全赛道,还将同步进入欧盟。
在新能源之夜,星途星纪元STERRA全球首发STERRA ES、STERRA ET两款车型,进一步完善了奇瑞新能源产品阵容,同时,也诠释了奇瑞新能源对未来车型的发展思路。
“星纪元STERRA将坚定不移地践行把星途打造成中国高端自主品牌的使命,开启全面向新向上的新征程。”
自2019年成立以来,星途品牌已收获数十万用户的支持,打造了燃油和混动产品矩阵,但星途高端之路屡屡受挫,品牌升维任重道远。
随着星纪元STERRA的到来,星途将实现全面覆盖燃油、混动、纯电三条赛道,构建全域动力产品矩阵,以全新的姿态面对机遇和挑战、拥抱未来。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
一季度,奇瑞集团累计销售汽车330,335辆,同比增长44.1%,创下历史新高。3月,集团销售汽车124,954辆,同比增长52.7%,连续10个月单月销量超10万辆。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奇瑞汽车营销公司总经理、捷途汽车总经理 李学用
很显然,奇瑞重新站上了气势如虹的发展新高地。对于成绩,奇瑞汽车副总经理、营销公司总经理李学用将销量增长的原因归纳为三点:
一是经营者的决心和意志;二是消费者逐渐回归理性;三是创始团队的梦想,“我们就是想把车卖好,把车卖到全世界,为中国汽车工业做贡献,这就是原动力,这就是竞争力。”
李学用强调,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曾多次鼓舞奇瑞人:“世界十分天下,必有奇瑞”,这就是奇瑞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
今天的“技术奇瑞”已经不仅是一座层层拔高的大厦,更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创新生态圈。在其中的很多领域,奇瑞布局多年,许多技术成果已经应用到量产产品上,让奇瑞的产品更具竞争力,这也是今年奇瑞集团销量快速增长的关键原因。
2023年,是奇瑞开启全面新能源战略转型的一年。一季度,新能源车型销量同比增长18.3%,其中混动车型的销量增长超过70%,这对全面进入新能源赛道的奇瑞而言,无疑是新的机遇。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凭借OEM大厂技术底蕴,以及新势力技术创新和用户运营等优势,奇瑞正发力“快跑”,不断拓展新产业生态,开发新商业模式,加速向科技公司转型。
人汽观察: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汽车业正经历百年大变局,不仅产品和技术局部颠覆,更是组织方式、产业链的全局颠覆。
面对整个汽车行业掀起的新能源大混战,奇瑞的新战略不仅包含技术层面,更包含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智能生态系统,以及由此引发的产业链整体布局。
很显然,这场变革的上半场是新能源,下半场是智能化,当汽车从承载工具向智慧终端转变,行业面临着从制造型向用户型转变,谁能完成变革,谁就能适者生存。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人汽,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3-12-01 22:56:41
2023-12-01 18:50:32
2023-11-28 17:31:28
2023-12-01 21:43:58
2023-12-04 09:34:17
2023-11-30 11:3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