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4 17:52:18 | 二手车
文 | 钱姥爷
如果有人问,现在汽车市场的估值有没有泡沫?
毫无疑问地讲,造车新势力显然是一个估值过高的阶段。因为就连新势力自己也已经折价融资,希望趁着高估值能够融回更多一笔钱。
理想汽车最早宣布以29美元融资4700万股ADS,并且每股ADS含有两份投票权;之后是小鹏汽车,小鹏宣布发行4000万股ADS,融资差不多20亿美元;然后是蔚来,以39美元价格发行6800万股ADS,差不多拿到了26.5亿美元。就连特斯拉自己也在12月初宣布出售价值50亿美元股票,这是9月以来的第二次出售股份,两次总计回收了100亿美元。
密布在新能源汽车股头顶的云层越来越厚,估值破灭的风险在不断聚集,并且云层中也早已“电闪雷鸣”。只是这朵新能源汽车头顶的乌云多久会化作倾盆大雨,没有人能够知道,在此之前这个泡泡还会继续膨胀、让事情变得越来越魔幻了。
这让一些没有经历过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投资人开始去翻阅二十年前的档案。回到二十年前,美联储在2月份做出加息的决定后,纳斯达克指数还最后冲刺了一番,达到5132.52点的顶点,之后形成了M顶的构造。4月份开始,纳斯达克指数开始了它的跳水表演,4月4日一度暴跌了12%以上,不过收盘时拉回了10个点。
到了4月10日那一周,第一天下跌5.81%、第二天下跌3.16%、第三天下跌7.06%、第四天下跌2.46%、这周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下跌幅度达到9.67%。
不过真正等到人们意识到互联网泡沫破灭要等到当年的9月份之后。2000年9月,纳斯达克指数下跌了12.68%,10月份又下跌了8.25%,到了11月直接暴跌22.9%,直到12月还下跌了4.9%。至此,2000年的纳斯达克指数收盘于2470点,相比于最高点下跌了52%。
但这远没有结束,2001年2月和3月又分别下跌了22.33%和14.48%,纳斯达克来到1840点,相当于最多下跌了64%。就当你以为应该跌到底的时候,底部比你想象还远,一直等到2002年10月纳斯达克指数才跌到底,仅剩下1108.49点。这相当于在1840点的基础上,又下跌了40%左右。
回到现实时刻,新能源上的高估值风险也无疑给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笼罩着一层厚厚的乌云,也让原本发力狂飙的A股汽车股在12月来了一个“急刹车”。
长安汽车的股价从10元涨到13元,用了9个月的时间。然后在交易日屈指可数的10月份,它的股价从接近14元,最高上涨到17.64元;然后再接下来一个月,从不足17元一路摸高到26元。而在12月的前三周,尽管长安汽车的股价一度上涨至28.38元,但也已经回落了16%。
与之对应的是,7-10月该股换手率还保持在20-30%左右,进入11月后成交量急剧放大,11月当月换手率达到91.971%。截至12月的第三个周末,其换手率已经超过了70%,而成交额已经达到了11月的90.93%,接下来还有九个交易日,必然会创下新高。
长安汽车并不是少数派,比亚迪的走势更让人眼红,也更心惊胆战。
今年1月份比亚迪股价最低点是46.61元,等到了11月,其股价最高触及到198.85元,上涨幅度达到327%,远超长安汽车。同样的,比亚迪的成交额也更为可观,8月份还停留在364.4亿元,9月份就放大到811.6亿元,10月981.3亿元、11月再度翻倍至2099.3亿元,对应的换手率数据为38%、69.3%、61.9%、104.7%。而12月截至上周的成交额数据和换手率数据为870.8亿元和44%,但是比亚迪的股价也回落到176元。
除此之外,长城汽车半年的涨幅也达到了3.7倍以上、江淮汽车的股价在过去几个月上涨了2.75倍等等。还有更多汽车整车企业的股票实现了翻倍上涨:小康股份、北汽蓝谷、江铃汽车、东风汽车、福田汽车……可是进入到12月之后,这些股票大多都滞涨了,有些低价新能源股甚至大幅回落。
很多人问,支撑这一波汽车股票上涨的内因是什么,滞涨的原因又是什么?
第一感觉是,在前几个月的上涨或许是海外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价值重估。这个理由被很多散户坚定的理解为“新时代的价值投资”,但这种价值投资又似乎建立在“新能源大跃进”的基础上。
海外几家新势力的市值暴涨,纷纷超过传统车企巨头,让投资者对中国国内的新能源车企产生了极大兴趣。比如小康股份在11月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2579辆,可是小康股份的股价却在这个月实现了翻番;又比如北汽蓝谷,11月产销量仅仅为1700多辆、年度累计销量下滑78%,也并没有妨碍最近三个月股价从6元最高到10.54元。
可是从比亚迪、长安汽车、长城汽车的股价趋势来看,市场投资者也不仅仅只看新能源,同样关注这些自主车企在销量和技术储备上的上升空间。
实际上,虽然汽车整车板块的高点是11月,可是长城、长安、比亚迪这些股票的走势和那些因为“新能源概念”而火的公司不同,一来是这些股票的翻倍效应远远高于新能源概念股,另一方面则是投资者的参与度更高,12月大幅震荡下基本上还保持盘整态势。相较之下,那些低价新能源概念股大多在翻倍之后迅速杀跌,在没有基本面支撑的前提下股价大部分已经下跌了两三成。
还是以长安汽车为例,11月19日这天,长安汽车股价下跌了9.31%,很多时候弱势股票就已经是确立高点。可是仅仅六个交易日之后,长安汽车重拾升势、再度创出新高,之后第三天更是冲击涨停。投资者之间的分歧让长安汽车的交易活跃度凸显的尤其明显,在12月前三周就有四个交易日的涨跌幅大于5%。
个人认为,这种分歧产生的原因在于,不同投资者对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的前景有不同的认知——到底是估值泡沫还是价值投资,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目前看来,中长期汽车市场环境能够支持看多的观点。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很大可能将跌幅收窄至2%以内,这对于基本上损失了2、3月汽车销量的中国车市而言相当难得。同时,在过去的11月,中国车市没有像往常一样“金九银十”之后迅速回落,而是继续维持高增长,证明中国汽车消费已经走出两年多来的低谷期。
“2021年中国汽车市场将呈现缓慢增长态势,2021年汽车总销量预计达2630万辆,同比增长4%左右;未来五年汽车市场也将会稳定增长,2025年汽车销量有望达到3000万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在近期的一次会议上表示。
与此同时,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表示:“2021年汽车市场消费前景光明,我们预计乘用车市场批发增幅9%,新能源乘用车增长近50%。”他的依据是汽车产业几乎涉及到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多个方面的要求,“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明确了汽车行业核心任务。”
当然,几家车企也在“加码”自己的竞争力,为企业市值提供相应的支撑。近期从比亚迪,到长安汽车,再到长城汽车、东风汽车等等车企,接二连三的在新技术和新产品上大肆投入,试图打造出更具竞争力的企业认知。
比亚迪以全新纯电车型汉为目标,在整个投资圈的声量不说比得上特斯拉,至少赶上了蔚来和小鹏;长城汽车同样是大谈技术创新,推出的技术平台和新能源技术都让股价节节上升;长安汽车同样是抓住机会营销自己和华为、腾讯的合作机会,由此带来了股价的走稳。类似于广汽集团则“不经意地”释放新能源品牌埃安独立的消息,东风集团更是借着推出高端新能源品牌岚图的契机抢先“回归”创业板。
欣欣向荣的中国汽车市场和新技术产品的加速推出,或许是一部分投资者看多汽车整车企业股价的重要因素。
可另一方面,高估值带来的风险也在不断聚集,由此带来的利空也不得不引起各方的重视。即便中国汽车整车制造商的估值还并没有处于泡沫阶段,但是海外上市的新势力所蕴含的估值风险同样可能成为汽车行业股价普遍下跌的导火索。
由于何小鹏和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关于激光雷达和自动驾驶的“嘴仗”,在11月23日周一那天,小鹏汽车大涨33.92%,股价接连突破60美元、70美元大关,小鹏市值也超过了520亿美元。不过500亿估值并没有维持太久,小鹏汽车的股价只用了六个交易日就跌破了50美元,之后几天最低仅为42美元左右。而到了上周收盘也还停留在46.38美元,相比最高点下跌了37.7%。 二手车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两家造车新势力上面,甚至理想汽车的波动幅度更大。11月24日,理想汽车股价最高达到47.7美元,而8个交易日之后回落到最低29.6美元,跌幅近38%,现如今也依然横盘调整,股价停留在31、32美元附近。蔚来汽车在过去30天一度最多下跌了32.8%,股价从57.2美元下跌到38.43美元,只不过蔚来汽车最近有所反弹。
实际上,就算是整个新能源汽车的龙头车企,特斯拉,也陷入了“罗生门”的讨论。从最近特斯拉的股价来看,市场对这家车企分歧尤为严重,一方面是空方大肆看空,另一方面又是多头的坚决拉升。
在特斯拉被纳入标普500指数的前夜,特斯拉股价先是大幅跳水,临近收盘时一度下跌3.4%,但是最后二十分钟突然被强势拉升,最终以695美元收盘,上涨近6%。至此,特斯拉市值超过6500亿美元,这恰好是马斯克在2018年和董事会达成的一份完全由激励措施组成的薪酬协议的最终档:他将拿到以那时标准的2030万股票期权,换算到现在特斯拉股价应该是560亿美元。
然而也有投资人对特斯拉这一天的走势大为不解:“有指数基金用每股695美元、5%的溢价买入6900万股特斯拉。这可以说是市场操纵吗?”
或许这些指数基金赌的是,随着12月21日特斯拉成为标普500成分股之后,指数基金将必须被动买入这只股票,那么很可能形成抢购潮,从而还有溢价的可能。并且现在美国的散户们依然在源源不断的买入特斯拉的股票,似乎特斯拉将永远上涨。
现在,所有人都在猜测这个泡沫多久破灭,但是在破灭之前又不希望丢下最后一口“肉”。在开头那个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故事,其实泡沫破灭的过程中依旧有足够的时间让你出逃,可是大多数人都只会等来新低。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二手车(https://www.2che168.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江淮大众“改姓”,中国车市对等合资的时代落幕了的相关内容。
12月8日午后,江淮汽车(600418.SH)开盘后迅速涨停,每股价格为10.99元,总市值突破208亿元。
当天上午,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揭牌暨研发中心竣工和制造基地开工仪式在安徽合肥举办。安徽省及合肥市相关领导、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安进、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冯思翰等出席仪式,共同见证这一里程碑时刻。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冯思翰博士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安进
据透露,大众汽车(安徽)首款基于MEB平台打造的纯电动车型预计2023年投产,新落成的研发中心最大年产量预计可达35万辆,将于2022年底竣工。
外方最大股比合资公司诞生
这不是江淮汽车本月的第一次涨停。
12月2日晚,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大众汽车集团增持江淮大众股份至75%投资交割完成,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
交易完成后,大众将持有江汽控股50%股权、大众(安徽)75%股权,实现合资公司的绝对控股并获得管理权。12月3日,江淮汽车(600418.SH)开盘1小时便涨停,每股报价10.65元。
从表面来看,这只是一次企业名称变更的“常规”操作,事实上,这亦是我国第一起由国外车企对控股合资车企更名的事件。
自此,外方最大股比合资公司诞生,这也标志着中国汽车行业对等合资时代的落幕,中国汽车产业全面开放的号角正式吹响。
下一个需要更名的合资企业,会不会是华晨宝马呢?
不过,虽然德方控制权的加码,让江淮汽车的存在感越来越低,但从资本市场的反应来看,本次事件对于江淮汽车的意义似乎是更为积极的。
江淮汽车的机遇or挑战?
作为安徽省国资委控股的自主品牌主机厂,江淮汽车成立于1964年,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家集全系列商用车、乘用车及动力总成研产销于一体、跨众多领域的综合型汽车企业集团。
然而,在经历了短暂的高光后,江淮汽车的发展出现了长时间的“原地踏步”,优势逐渐丧失转变为劣势。这艘巨船,如今连转身都万般艰难。
数据显示,过去3年江淮汽车扣非净利润一直为负,今年前三季度其净利润仅为4400万元,同比下降64%。四面楚歌之下,与大众集团的合作,竟成了江淮发力乘用车业务的新支点。
根据协议,大众品牌将授予大众(安徽)基于其纯电动平台的4-5款产品。同时,在中国法律允许且取得许可前提下,大众将优先考虑在江淮大众生产大众B级车、C级车等插电混动汽车和燃油车。
大众(安徽)制定的发展目标是,力争在2025年生产20-25万辆,在2029年生产35-40万辆,预计总收入在2025年达到300亿元,在2029年达到500亿元。
如此一来,随着大众车型的投产和放量,将会从根本上解决江淮乘用车产能过剩的问题。
要知道,自2016年产能利用率达到80%以上后,江淮乘用车产能利用率就一路下滑;2019年其乘用车产能为45万辆,产能利用率仅为37%,处于严重过剩状态。
高昂的固定资产费用和存储成本,使得江淮乘用车营业成本居高不下,导致乘用车业务的毛利率持续下滑,2019年仅为3.52%,再加上产线的折旧费用等等,都进一步拖累公司整体利润。
2015年-2019年江淮乘用车产能利用率变化
其次,江淮汽车更寄望通过合资反哺自主,借助德国大众的技术优势和品牌价值,提升其在乘用车业务里的自主能力。
今年下半年开始,江淮汽车乘用车业务已经加快转型步伐,在开发、制造等方面全面向大众汽车靠拢。
制造方面,江淮旗下的乘用车一工厂已按照大众标准完成改造,和江淮大众合资产品共线生产,实现产品品质的提升。
与大众在电动化、互联互通、自动驾驶、智慧出行等领域深化合作,也将助力江淮获得更多资源支持,实现新能源汽车“十四五”战略规划目标。
眼下,江淮品牌格局逐渐清晰:乘用车使用思皓品牌,商务车使用瑞风品牌,而商用车继续使用JAC标识。
江淮汽车的业绩同样慢慢好转。最新产销快报显示,江淮11月销量41,140辆,同比增长23.67%;前11月累计销量41.67万辆,同比增长7.74%。其中,11月纯电动乘用车销量为5820辆,同比增长120.79%。
市场表现回暖,无疑为江淮乘用车的转型升级“开了一个好头”。当然,江淮自主品牌未来的市场表现,还要看与大众磨合的情况,若能借大众之力重新打造自主乘用车板块,那是最好不过了,否则的话,其最终可能沦为大众的“代工厂”。
大众打造在华电动出行新基地
至于大众,它对中国市场的野心依旧蓬勃,新能源车领域将是它的下一个战场。
发布会上,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迪斯博士表示:“未来的三年,我们将通过这座位于安徽的研发中心,开发基于MEB平台的车型和全新的纯电动产品矩阵,并提供领先的技术解决方案。
今年约10亿欧元的投资,将加速大众汽车(安徽)的发展,而大众汽车(安徽)的发展,也将进一步强化中国市场在集团电动化、数字化战略中的作用。”
合肥这座新的研发中心,将研发、质保、同步工程、全功能预生产和测试等多个部门集中在一个园区,充分落实产业价值链的整合。
二期扩建工程计划于2021年启动,生产线基础设施、设备也会有所完善,比如建立电池车间和车辆及部件检验车间。该纯电动车型工厂规模完备,最大年产量预计可达35万辆,将于2022年底竣工。
2023年,大众汽车(安徽)旗下首款车型将正式投产,新车型充分考虑年轻用户群体的喜好,拥有前卫且独特的设计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MEB平台的应用以及关键部门间的协同合作,也将大幅缩短新车型研发和上市周期。
目前,大众汽车(安徽)正在积极扩大本土研发人才储备,预计到2025年,研发团队员工数量将达到约500名。同时,来自德国总部的研发专家也将为在合肥的员工提供专业培训。
此外,集团还计划在合肥建立一个数字化中心,旨在为集团旗下新能源产品提供车联网和数字化服务,以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不难发现,双方的意图都非常明显。大众看中了江淮汽车的产能以及便宜的估值,江淮汽车既有机会走出产能利用率连续下降的尴尬局面,同时又能引进的先进制造工艺,双方似乎都获得了共赢的局面。
但“平静”之下,仍难掩暗流涌动。可以预见的是,江淮和大众的新故事才刚刚开始,而未来,中外合资车企的利益博弈,或将愈演愈烈。
文 |?葫鹿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以上就是二手车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二手车。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二手车:www.2che168.com二手车评估师就业前景怎样二手车评估师作为二手车行业的核心职业,是各大二手车企业、二手车行、二手车评估机构争抢的重点人才。经验丰富,评估能力强的二手车评估师带来的效益无法估量,目前二手车行业整体二手车评估师人才缺口达50万以上,而具有专业二手车评估师技能的高级评估师仅15万人,人才缺口逐年递增,职业前景广阔。只要有真才实学,拥有坚实专业的二手车评估基础,就能在各大二手车市场及二手车企业驰骋自己
未来汽车行业前景是什么样?当前汽车产业发展成熟,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已成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我国正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国家多次出台配套政策标准推动行业发展,当前中国智能汽车数量超千万辆;推动智能汽车发展需要提升智能道路基础设施水平,试点城市先行发展发挥领头作用。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汽车领域正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战略高地,我国智能汽车行业迎来了发展的
上汽上调新能源汽车KPI:2025年产销350万辆新能源的竞速赛中,上汽重新排布手中筹码,调整行进速度,要进领跑军团。4月18日,上汽集团在第二十届上海车展上发布“新能源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到2025年,上汽新能源车年销量达到350万辆,较2022年增长2.5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0%,其中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整体销量中的占比将达到70%;基本完成新老赛道的发展动力切换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预见2023:《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上汽集团(600104.SH)、蔚来-SW(09866.HK)、理想汽车(02015.HK)、小鹏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等本文核心数据:产销规模、竞争
新能源汽车在华发展前景与趋势?新能源汽车的出现表示发展越来越现代化,也体现着技术越来越先进。今天就为大家来介绍一下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的特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未来发展趋势智能联网的未来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家居这样一个概念,想必今天的人已经不再陌生了。智能化、信息网络化、自动化等概念走进千家万户,也渗透到汽车工业的未来。如果无人驾驶汽车从设计到制造都是为了未来,那么新能源
发布昆仑平台、T-3概念车亮相捷途汽车正式入局越野赛道5年前,捷途汽车以“旅行+”的破圈定位进入中国汽车工业的舞台,从1.0时代到2.0时代,捷途汽车始终坚持“旅行+”战略初心,不断迭代“旅行+”产品,构建“旅行+”生态,5年后,捷途汽车收获全球70万+用户和2480万粉丝,创造了中国新锐SUV品牌增速第一和中国自主品牌中大型SUV销量第一的“双料冠军”
博世展现氢能宏图值得中国氢能产业链警惕在氢能技术领域,以丰田、本田为代表的日系车企凭借在燃料电池领域的先发优势,一直是氢能技术的忠实拥趸。但是不仅日系车企,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巨头,博世同样在氢能技术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2030年的博世科技日上,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史蒂凡·哈通向媒体宣布,博世已经全面掌握了氢技术,并将同氢能产业共同发展。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模块成
汽车行业的前景发展怎么样?1、信息化潜力尚未挖掘汽车行业在特有的经营管理中运行时间过长,没有跟随市场脚步,安装业务信息系统,对业务进行规范化、流程化、标准化。也有一些集团上过业务信息系统,但从销售、售后到水平的全流程也并没有打通。跟别提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商业智能BI。数据分析-派可数据商业智能BI也有一些集团上过业务信息系统,但从销售、售后到水平的全流程也并没有打通。跟别
2025-02-04 07:10:11
2025-02-03 20:55:24
2025-02-07 23:20:15
2025-02-01 05:03:46
2025-01-31 14:57:13
2025-02-07 07: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