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7 12:32:31 | 二手车
根据车主指南发布的信息可知,截至2024年2月份,中国汽车销量排名是:
1、第1名:特斯拉Model Y,官方指导价26.39万到34.99万,月销量60055,年累计456394。
2、第2名:日产轩逸,指导价9.98万到17.49万,月销量48385,年累计375794。
3、第3名:比亚迪宋PLUS新能源,指导价15.38万到21.98万,月销量44370,年累计390213。
4、第4名:比亚迪秦PLUS,指导价9.98万到20.99万,月销量41142,年累计434213。
5、第5名:比亚迪海鸥,指导价7.88万到9.58万,月销量41012,年累计239270。
6、第6名:大众朗逸,指导价9.4万到15.19万,月销量38760,年累计345879。
7、第7名:大众速腾,指导价12.79万到17.29万,月销量34920,年累计285050。
8、第8名:比亚迪元plus,指导价13.28万到15.98万,月销量30799,年累计309835。
9、第9名:大众迈腾,指导价18.69万到25.39万,月销量27826,年累计189370。
10、第10名:比亚迪宋Pro新能源,指导价12.98万到16.98万,月销量27812,年累计209690。
前瞻观点:
传统车企相对稳健,新能源车企相对激进,稳健中有转型的隐忧,激进的背后是不疯魔不成活,但共同点是,所有人都在卷技术、卷营销、卷出海、卷一切。
截至本文完成,已经有十几家车企给出了2024年销量目标。销量目标不仅仅是车企想要达成的目标,更是不少车企必须达成的目标。经历了23年的腥风血雨,让我们看看车企们纷纷立下了怎样的flag?
传统车企 稳中有升
比亚迪
作为销量最多的车企,
比亚迪
是少有的完成了年度目标的车企,2023年销量301.3万辆,完成年度目标300万辆。网传在2024年,比亚迪年度目标为450万-500万辆,同样是大踏步前进。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创建的多个品牌,加上今年打出的影响力和技术实力,让这个目标脱离了空想。
技术实力带来的品牌口碑攀升,加上出海所能带来的销量增长,2024年的比亚迪有很大可能延续去年的势头,继续征伐之路。
2 月 1 日,比亚迪在港交所公告,披露了2024 年 1 月的销量数据:1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0多万辆,同比增长 33.14%。相比23年12月的30多万辆虽然有所下降,但乘用车出口量达到3.6万辆,同比增长247.5%,依然欣欣向荣。
长安
长安
汽车给出的2024年销量目标是280万辆。2023年,长安汽车的销量超255万辆,同比增长8.7%,目标完成率为91.07%。虽然并未完成目标,但280万的目标也并不显得好高骛远。同时,长安汽车也给出了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75万辆。
这几个数字的信心是建立在2024年有大量新品发售的基础上的。
根据长安汽车给出的新品计划,一季度,全球首款增程皮卡
长安猎手
将开启交付;二季度,深蓝硬派
SUV
G318将正式上市;三季度,
阿维塔
旗下第二款
SUV
E15、深蓝C857、
长安凯程
G393正式亮相;四季度,新汽车CD701、阿维塔中型轿跑 E16、
长安启源
C798、长安
马自达
J90A等将推出。长安也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将在东南亚市场导入
阿维塔11
、Lumin、CD701等7款以上新能源产品。
整体来说,众多的新品加上海内外同时发力,长安汽车的目标可以说是相当稳健。
只是深蓝定下的目标较高,可能需要今年推出的新车成为爆款才能达到。从目前发布的销量数据来看,长安汽车1月份销量达到了28万,同比增长63.19%,环比增长30.35%,可以说是来了个开门红。以现在的势头,长安汽车完成年度目标不在话下。
广汽
广汽集团
2024年年度销量目标为275万辆,其中,自主品牌目标110万辆,旗下新能源乘用车品牌广汽
埃安
2024年将挑战80万的销量目标。2023年全年,广汽集团累计销售汽车250.5万辆,新能源汽车全年销售549602辆,目标完成率在94.89%。广汽埃安计划增幅在66%,挑战不小,去年下半年销量下滑明显,被理想和问界持续挤压,
即使今年将推出多款新品,从目前销量表现来看,也称不上乐观。
吉利
吉利汽车
2024年的目标是190万辆。2023年吉利汽车的销量为168.65万辆,是少有的完成了目标任务的车企,从中也能看出吉利汽车比较务实。这种务实的作风也延续到了今年。二手车
2023年吉利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持续发力,连续11个月实现了同比正增长,如果能维持这个势头,今年的销量目标想必并不困难。
同时,吉利汽车已经推出了两款新车型
极氪
007以及
银河E8
,目前看来表现不错,相信能在2024年撑起一片天。
目前吉利汽车已经公布了1月份的销量数据:21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型销量为6.5826万辆,同比环比均实现大幅增长。以目前的销量数据来看,吉利汽车达成年度目标同样比较乐观。
长城
长城
汽车2024年度目标是190万辆。相比去年的销量和目标完成率,这个目标显然步子迈大了:2023年长城汽车销量为123万辆,年度目标160万辆,完成率77%。
长城旗下的哈弗、魏牌、坦克、欧拉、长城皮卡等品牌矩阵相对完整,但要完成目标,需要达到超过54%的销量增长,对于长城来说无疑是一项重大的挑战。
根据目前公布的销量信息,长城汽车1月销量为10万多,同比增长69.06%,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25030辆。在新能源车领域,长城汽车的增长较多,但绝对数量仍不占优势,要想完成年度目标,长城汽车仍需在新能源汽车上持续发力。
奇瑞
章红玉在1月26日的2024
奇瑞
家宴·广州站致辞中透露,2024年奇瑞集团目标为“销量增长率力超行业10—20个百分点”。2023年奇瑞集团销量为销量188.1万辆,按照12%的销量增长率来计算,2024年销量目标约为248.33万辆,相对来说比较务实,与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所说:“2024年,我们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不客气了。”表现的进取心截然不同。
即使只看23年销量增速,奇瑞想要达成新一年的目标也并非难事。何况,据传奇瑞还将推出多款新车,如果新能源汽车方面能够后来居上,销量增长潜力更是毋庸置疑。
1月份,奇瑞公布销量,集团销售自主品牌汽车20多万辆,同比增长107.5%,其中
捷途
品牌还在1月份迎来第100万辆整车下线,用时仅65个月,成为最快达成百万销量的中国新锐
SUV
品牌。在后续推出多款新车的情况下,奇瑞达成销量目标比较乐观。
新势力车企 普遍激进
问界
问界2024年销量目标为60万辆,是目前已经公布年度目标增幅最多的车企。2023年,问界全年销量为9.4万辆,24年的目标看起来有些好高骛远,却很有可能达成,因为
问界M7
在1月第三周周销量超7000辆,
问界M9
也是肉眼可见热度攀升,再加上问界还计划推出一款全新
SUV
车型问界M8,
只要其能够保证足够的交付能力,M7等车型能延续爆款势头,乍看之下有些可望而不可即的2024年目标也不在话下。
2024年1月,问界全系交付新车3.2973万辆,环比增长34.76%,在造车新势力中位列头把交椅。问界1月份销量基本均为问界新M7,增长趋势未来可期。
零跑
零跑汽车
2024年销量目标为40万辆。对于零跑来说,这个目标无疑有些好高骛远了,因为在2023年,零跑汽车的年销量只有14.4万辆,也未能完成23年的年度目标,一下子增幅达178%,恐怕零跑汽车今年依旧无法完成目标。但零跑汽车也不是全无希望,
2024年即将亮相的多款新车如零跑C10、C16,以及下半年推出的诸多新品,再加上与Stellantis达成的全球战略伙伴关系,都为销量增长搭建了有利的平台。
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1月份,零跑汽车的单月新车交付量为1.2万多辆,相比去年同期销量大涨978%,但与2023年12月份相比则下滑了34%。零跑汽车要达成销量目标,仍须等待新品的推出。
哪吒
哪吒汽车
2024年年度销量目标为20万辆。2023年下半年,哪吒汽车销量不振,未能完成年度目标,销量为12.7万辆,成为新势力中唯一销量下滑的车企。2024年,哪吒汽车将推出多款车型,包括山海平台首款
SUV
哪吒L
、全新
跨界车
型,还有6款全球车型,并将加速产品迭代,在海外市场也将规划建厂,哪吒汽车联合创始人、CEO张勇亲自担纲营销事务任营销总裁,可见其整改力度之大。
对于哪吒汽车来说,本年度的目标恐怕也是“不疯魔不成活”了。
根据已公布的数据,2024年1月份哪吒汽车的单月新车交付量为1万辆。同比增长67%,环比增长95%。同时,今年1月份,哪吒汽车第三家海外工厂正式在马来西亚落地,配合全球化战略,哪吒汽车仍有希望冲击20万目标。
小鹏
小鹏
汽车2024年年度目标为28万辆。2023年,小鹏汽车未能完成年度目标,销量为14.2万辆,几乎翻倍增长的新目标确实有些过于乐观。2024年前三周小鹏汽车的表现也并不出彩,
小鹏G6
优惠1万元也没能阻止销量下滑。不过,今年小鹏将推出3—4款新车,进一步拓宽产品线,且从23年年初就开展的内部改革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浴火重生后的小鹏汽车在新的一年是否能带来截然不同的面貌,就有待时间去验证了。
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1月份小鹏汽车的单月新车交付量为8千多辆,位居同期造车新势力销量榜单第五名。虽然相比去年同期有所好转,但小鹏要想达成年度目标仍有些困难。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世界汽车官方,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均突破3000万辆,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比去年增长了5.9%。
两年前,你能想到这样的结果吗?
相信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但这仅仅是个开始,因为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还不足40%,如果算上存量的话,那么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的差距将会更大。
所以,新能源汽车
厂商
还要继续努力。
那么2024年的汽车行业会怎样?如下是我们的10个预测。
1、比亚迪继续高歌猛进,市场份额提升阻力不小
要了解
比亚迪
的强势,只需要记住2组数据。
第一,它2023年累计销量已经突破300万辆大关,同比增长62.3%。
第二,它在国内新能源市场上的份额突破了35%。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比亚迪手握刀片电池、e平台3.0、超级混动DM-iDM-p、易四方平台、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等核心装备,以及王朝、海洋两大系列车型,同时还有
腾势
、
方程豹
、
仰望
等子品牌,除非发生不可逆转的重大变故,否则2024年继续坐稳全球第一当无疑问。
更何况,比亚迪目前在售车型中,部分车型和平台已经老化,2024年很有可能进行更新换代,让销量再上一层楼。
但需要注意的是,竞争对手的实力也在不断提升,甚至在部分技术体验上有赶超之势,它们有能力阻止比亚迪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大概率会突破1000万辆,但比亚迪的市场份额,有可能会被压制在40%以下。
2、特斯拉低端车型和4680电池或将上车
根据统计,
特斯拉
2023年国内销量约181万辆,刚好完成180万辆的销售目标,全球范围内来看,特斯拉与比亚迪的销量差距在100万辆以上。
要想快速提振销量,特斯拉现在有3件可以做的事情:推出低端车型、4680电池大规模上车、FSD系统快速落地。
但从客观角度来说,FSD系统带来的冲击,可能没有另外两件事情大。
首先,FSD系统没有明确的入华时间表,而且它在美国也存在一定的质疑;其次,FSD系统即便入华,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大规模普及;第三,国内智能驾驶水平并不低,主流
厂商
疯狂内卷,3年前FSD入华,与现在入华,效果是不一样的。
相比之下,低端车型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用户群体,积攒人气,提升关注度,进而获取销量。
而4680电池可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让特斯拉在产品开发、定价时更加从容。
但特斯拉要进行这两个操作,也有一定的难度。
首先,特斯拉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高端形象,推出低端走量车型,会不会影响特斯拉的品牌形象,这是个比较麻烦的问题。
其次,4680电池进度不及预期,主要是受制于松下,那么2024年松下是否就能解决问题呢?
3、合资厂商继续“压力山大”
中国的进口车市场规模比较小,因此国内市场主要是自主与合资
厂商
对决。
2023年中国品牌市场份额达到56%,比去年同期提升4.7个百分点。此消彼长,合资品牌的影响力在逐渐下滑。
合资
厂商
现在的困境,是两方面的。
在燃油车领域,它们的很多市场被吉利、
长安
、
长城
等中国品牌夺走。
在新能源领域,它们现在几乎没有发言权。除了
大众
汽车之外,还没有哪个合资品牌能成功打进主流新能源市场。
如果仅仅是输在销量上,合资
厂商
或许没那么慌,但现在是行业变革期,新能源
厂商
不断蚕食燃油车的地盘,而合资
厂商
暂时还没有找到应对的办法。2023年12月份,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渗透率仅为7.4%,正处于“燃油车份额被偷袭,新能源份额又抓不住”的境地。
2024年上半年,
丰田
、
本田
等
厂商
如果还是不能在新能源市场有所改变,那么下半年它们的市场份额将会加速萎缩。
4、价格战仍将延续
从客观角度来说,将汽车行业内的降价简单地称为“价格战”是不太合适的。
燃油车逐渐被淘汰,传统汽车
厂商
被迫以价换量清库存,这其实是一种正常现象。
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前期规模较小,技术不成熟,成本较高,定价也比较高。但在销量规模扩大、供应链快速完善、技术研发进入收获期之后,成本被快速压缩,终端零售价下降,这是行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不出意外的话,2024年这些情况还会延续下去。
燃油车已经不太可能再“翻身”,降价求生存将会成为常态,不过今年很多降价的车型都是卖不动的,明年人们熟悉的很多经典燃油车,价格体系也有可能崩盘。
新能源汽车持续向好,成本会进一步下滑,不少车型在上市后就会给出比较亲民的价格。行业变革期,汽车价格难免会受到影响。
5、新势力展开新一轮淘汰赛
过去几年时间里,造车新势力是中国新能源市场上的一支强大力量,它们促进了国内新能源车型的普及,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主导了行业的流行趋势。
但现在的市场形势与几年前不同,除了比亚迪、特斯拉两大巨头之外,以吉利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后来居上,转型渐入佳境;来自国家队的岚图、智己等逐渐找到感觉,华为又带来了一大堆装备精良的华为系车型,市场竞争已经白热化。
而主流造车新势力中,只有
理想汽车
月销量稳定在4万辆以上并且实现了盈利,其它新势力月销量多在2万辆以下徘徊,且常年巨额亏损。
这种情况不太可能一直延续,2024年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有那么几家销量萎靡不振的新势力可能会被淘汰。
6、中国品牌内部格局将生变
2023年中国品牌份额不断提升,看上去势头很猛,但并非所有的中国品牌都是春风得意。
譬如前几年人们很熟悉的中国品牌,例如
荣威
、传祺、
名爵
等等,销量其实也在下滑。
行业变革期,受伤的并非只有合资品牌,还有规模较小而且没有搭上新能源快车的中国品牌。
其实就算是在新能源领域,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比亚迪自不必说,吉利冲入6万辆俱乐部,
埃安
、长安稳定在月销4万的水平上,长城新能源月销量不足3万,而且缺乏长安深蓝、
吉利银河
、
极氪
、
领克
这种能打的新能源子品牌,此外
奇瑞
的新能源销量也始终在3万辆以下徘徊。
2024年,中国品牌也会开始淘汰赛。但中国品牌的优势在于,它们大多数都能拿出一整套新能源解决方案,这比手足无措的传统合资品牌要强不少。
7、华为系或将持续壮大
2023年下半年以来,带给其它新能源品牌“小小震撼”的,不是特斯拉,而是不造车的华为。
华为的汽车业务已经独立运营,以手中掌握的鸿蒙智能座舱、DriveONE动力平台、ADS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等核心装备为基础,筑巢引凤,不断招揽各路合作伙伴。
打,技术上暂时打不过;加入,又不舍得自己的东西,这是很多新能源
厂商
面对华为时的纠结心理。2024年,华为系车型将进一步扩军,这种纠结还会延续比较长的一段时间。
不过这对华为也不是什么好事儿。
华为宣称不造车已经大半年了,与之达成深度合作的有北汽、奇瑞、
瑞风
、赛力斯、长安等,但赛力斯属于“躺平”,北汽、奇瑞自己新能源表现不佳,因此拿一部分车型出来合作,瑞风则属于“打野”型的,与华为合作的是中大型
MPV
这种小众车型,只有长安达到了华为想要的那种合作。
剩下的吉利、上汽、
一汽
、广汽、
东风
、长城、比亚迪还处在观望中。这其实也从一个侧面证明,国产主流
厂商
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确比较强,各家都有自己的解决方案,而且都砸下了巨额资金,很难舍掉自己原来的东西去跟华为合作。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二师兄玩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3-11-28 16:32:54
2024-02-18 11:29:44
2023-11-28 16:32:35
2024-06-17 05:08:54
2024-06-17 04:10:50
2024-06-17 03:2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