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5 19:31:50 | 二手车
易车讯 11月11日,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零跑汽车)发布2024年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在本季度中,零跑汽车营业收入为人民币98.6亿元,同比增长74.3%;交付达86165台,同比增长94.4%。
具体情况来看,零跑汽车毛利率为8.1%,同环比均大幅改善;经营性现金流入净额达19.6亿元,自由现金流达13.2亿元,在手资金充裕达187亿元。
在出口方面,7月30日,零跑国际将首批零跑C10和T03电动汽车由上海港发往欧洲。9月24日,零跑C10和T03在欧洲正式上市。截至2024 年10 月底,欧洲已开业 339 家经销商门店,全部都具有销售加售后服务功能。零跑国际预计到2025年形成500家以上的渠道规模。
与此同时,零跑汽车在第四季度的10月依旧保持良好态势,10月零跑汽车交付38177台,净增大定订单数超过4万台,其中SUV家族C16、C10、C11净增大定订单均超万台,预计将会超额完成全年25万台的销售目标。
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出现四个月的下滑态势。但相比大盘,汽车出口却屡创新高。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为17.33万辆。即便扣除 特斯拉 上海工厂的出口量,上半年新能源出口量也超12万辆,同比增长78.82%。
但缺芯的烦恼,为何没有影响到出口?
“中国车企正在树立国际化的品牌形象,为了更多的示范效应它们会优先满足这部分的需求。而一些出口的当家车型多为中低配,因此受芯片影响并不大,不过即便如此,以自主厚道的配置水准,其依然能够秒杀不少海外车型。”
“综合来看,目前是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好时机。”在接受汽车产经采访时,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
燃油车时代,中国品牌汽车的出口大多瞄准拉美、亚洲等发展中国家市场。相比之下,在电动车市场里,中国车企们的目光则更多都投向了欧洲市场,一副“高举高打”的局面。
本土市场的成功,让中国车企看到了与外资品牌同台竞争的可能,而全球电动车市场的蓬勃发展,也客观上给了中国品牌拉近差距的机会。
今年不少车企提出新的出海目标: 蔚来 计划向海外市场完整输出其服务及用户体系;上汽宣布到“十四五”末海外销量占集团总销量15%; 长城 旗下的魏牌计划2022年上半年开始交付欧洲市场.....
不过,这份热闹并没有呈现在欧洲市场最新的销量榜单上。
8月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显示,排名靠前的热销车型依然属于欧洲的老牌巨头们。即便是很多中国车企选择的“出海第一站”挪威,也难觅中国品牌的身影。
(挪威市场电动汽车销量榜单)
这份反差不禁让人思考,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出海的时机,到底已经到了,还是尚待时日?
一、机遇
8月23日,一艘满载小鹏P7名为“银雷号”的滚装船在广州新沙港启程,驶向了此次航程的终点站挪威。
“走出国门,拥抱世界”一直是中国汽车的梦想所在。但在燃油车时代,更多核心技术被国外厂商牢牢把控,起步较晚的中国汽车企业,只能将目光瞄准发展中国家市场。
而新能源车时代,中国不仅起步更早,而且在产业链布局、三点技术等核心竞争力上,也处于行业的前列。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新兴技术,甚至领先很多传统跨国车企。
这让中国品牌看到了圆梦的机会。
产品层面,正如许海东所说:“就新能源赛道而言,国产车企起步更早,产品已得到大量验证,无论是外观还是品控上都有长足进步,纯电动汽车产品有很强的竞争力。“
而支撑走出去的更大底气在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这方面,中国已积累多年技术开发和运营管理经验,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
(中国新能源车产业链上市公司)
于是,小鹏、上汽、 爱驰 、 蔚来 、 比亚迪 等汽车品牌陆续宣布登陆欧洲市场,直接将出海目标瞄准了发达国家。
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达151%,其中乘用车占比达75%。
成功出口到海外市场后,各家车企为站稳脚跟,也推出风格迥异的竞争策略。
像小鹏、 红旗 的策略是整车出口挪威,陆续于海外建立销售服务网络,经由当地合作的经销商售卖即可。
这种本土经销商销售模式,前期运营成本较低,有利于快速打开国外市场,但后期需要品牌度和影响力,拓展市场的节奏属于“先快后慢”。
而 蔚来 的策略更体系化,据其规划, 蔚来 在挪威将自建以车、服务、数字化和生活方式构成的完整运营体系,打造以车为起点的社区。
蔚来 的本土自营模式,前期投入周期长、成本高,但后续的回报也更稳固,属于“先慢后快”的节奏。
但对于大多数中国品牌而言,一切都才刚刚开始。
二、挑战
在8月的挪威市场,表现最好的车型上汽 名爵ZS ——也仅售出338辆,其他国产车型甚至没有上榜。
翻阅上半年数据,除 特斯拉 以外,排在前几名的依然是 大众 、BBA等欧洲老牌车企。国产车企的排名仍在下游,只是差强人意。
显然,中国与欧洲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消费习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传统欧洲车企依然在他们的主场有着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同时也推出了大量新能源车型。而中国品牌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未必直接搬去欧洲就会被市场认可。
但无论如何,大多数国内车企都选择了“先落子挪威,再进军欧洲”的战术。
“挪威是根据地和跳板。”有行业人士对汽车产经表示,“快速增长的欧洲市场才是国产新能源车企的最终目标。”
这也不难理解,挪威对电动车有着很高的接受度。不仅是第一个全年电动车销量占比过半的国家,而且到2025年,政府将不再允许销售传统燃油车。同时,挪威也没有本土电动车品牌,竞争格局相比德法等国,更加开放。
但从挪威再“跳去”欧盟,还有诸多挑战。
首先,就是欧盟准入门槛高。
挪威不属于欧盟成员国,因此产品的认证标准相较欧盟简单些。相比之下,欧盟在碳排放、安全、技术等方面都有更高的标准。想进入欧盟市场,要获得WVTA欧盟车型式认证。此外,要想销售数量不被限制,更需获得大批量准入许可。
获得准入后,把握当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世界上不同国家都有不同的文化制度,克服文化冲突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顺应当地的文化,不能强加自己的意志。” 蔚来 总裁秦力洪曾表示,汽车出海将面临跨文化挑战,更需进行本土化调整。
上汽自建的欧洲航线、 比亚迪 的欧洲工厂....这仅仅是打开市场的开始,还有后续的市场销售渠道、售后服务网络的铺设等。可以预见,出海的成本压力注定不小,前期“烧钱”更是必然选项。
当一辆车落地,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如何在本土巨头和 特斯拉 的夹击下抢占市场,或是国产车企进入欧洲市场的一大难题。
三、写在最后
也许手机与汽车有着巨大的差异,但国产手机品牌成功出海的经验,或也值得汽车企业借鉴。
深挖优势便是中国车企“走出去”的必修课。
比如在智能网联领域,中国市场不仅技术领先,而且的确可以提升用车体验。而 蔚来 聚选择将中国市场的运营经验“复制”到欧洲,这些当地消费者从未感受过的“新体验”无疑给中国车企打开欧洲市场创造了机会。
“比如 蔚来 发挥换电领域的优势;小鹏发挥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优势; 比亚迪 则要发挥全产业链优势。“有分析师认为,中国品牌要在优势赛道上以创新性取胜。
在这条充满荆棘与鲜花的道路上,这一次,中国车企与海外品牌站到了同一起跑线。
二手车(https://www.2che168.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比起两大增长点,中国汽车面临更多痛点的相关内容。
也许重庆车展不是中国最顶级车展,但是每一年中国重庆论坛一定是重庆乃至全国汽车行业在高度深度上的一流论坛。
而今年,恰逢中国汽车工业诞生70周年。当今的中国市场也正经历着燃油车到新能源,新能源到智能化的过渡阶段。因此,在这样一个关键节点上,一众汽车界大佬齐聚一堂,其中的观点自然而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汽车产业的现状和走向。
当“全球汽车产业从燃油车市场这样的上半场进入了电动、自动化的下半场,而中国的汽车产业则从已量取胜的上半场走向了高质量发展的下半场。”成为主基调,2023年中国重庆汽车论坛以“在变革的时代,塑造行业的未来”的主题,则更加值得讨论。
面对如今的中国汽车产业,有人说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但更多人认为上半场是预赛,下半场是淘汰赛和决赛。毫无疑问,中国汽车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度的洗牌,产业格局正在重构中。
新能源与出口的“两架马车”
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正在发生着颠覆性的变化,传统优势品牌、优势产品面临电动化、智能化产品、智能化品牌的巨大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全球各国加速了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步伐,特别是在中国汽车市场正在引领着全球行业的这一变化。
2018年中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零售渗透率只有4.3%,但到2022年渗透率达到26%,今年1-4月这一数据突破了30%,这标志着中国新能源行业已进入爆发的增长期,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长安 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以前我们曾经是欧 美日 德韩中六分天下,但到今天已经是中国品牌坐拥半壁江山,中国品牌的产品结构也从原来的低端低价产品到中高端的快速渗透。”毫不客气的说,中国品牌在造型、新能源、智能化的优势凸显,引领着全球。
而对于中国汽车市场容量的预判,朱华荣认为,未来3500万甚至4000万成为可能。到2030年新能源的渗透率达到70%甚至80%。2030年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燃油车的比例很可能是4:3:3或3:4:3。
实际上,包括长安、广汽、 东风 、上汽等多家头部汽车集团的大佬,以及 博世 、地平线等供应商为代表的企业,都认为70%的渗透率是最低值,更加乐观的数据是达到90%。国内汽车市场大盘稳健增长,给汽车产业带来更多机会。
就如 上汽集团 副总裁杨晓东所说,“近年来自主品牌强势崛起,归根到底是新能源和海外两个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技术创新的驱动。”
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成为一大亮点,出口总数量突破了300万台,达到了311万辆,同比增加54%。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货物进出口的总额比上年增长7.7%,汽车出口的增长率远远超过这个水平。
2023年1-4年乘用车出口114.2万辆,同比增长107.3%,新能源汽车出口33.5万辆、同比增长164.6%,增速领先于传统燃油车的出口。在欧洲、澳新等主力市场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
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在产品品质、造型设计、技术创新、供应链体系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中国越来越表现出全球汽车市场中心的标签,在欧洲、德国、美国以及亚洲其他国家,中国和日本是可以影响其汽车产业发展的中心。
长安汽车用切身经历告诉大家,过去十几、二十年,中国汽车出海的负面很多。在海外的投资有打水漂的,有受到其他挑战的,过去10-15年是赔本赚吆喝的时代。但现在不同了,现在中国走出去目前是“吃肉”环节,是盈利的状态。
极氪 智能科技副总裁赵昱辉也认为,“在当时当下,我们认为在内卷化非常严重的中国市场,对于各个品牌来讲,出海不是一个选项,而是一个刚需,因为整个全球市场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一个巨大的蓝海,走出去是我们做大做强的必由选择。”
以目前中国出海的情况来看,在整个国际市场里,到现在为止仍然在欧洲市场、在北美市场没有在品牌层面有一个响当当的成绩单,所以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讲,一定要在出海这个大的风口形势下,让中国的汽车品牌真真正正能够走上去。
内耗、电池、芯片等问题重重
不过在欣喜之余, 广汽集团 董事长曾庆洪表达了一丝忧虑,“智能化、网联化、新能源是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但挑战与机遇并存。挑战主要在于:虽然发展空间较大,但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两位数增长几无可能;微增长、淘汰赛、兼并重组将成为主旋律。”
朱华荣也对此做了进一步的数据补充,他认为,汽车行业盈利性进一步削弱,很显然我们看到在中国100多个乘用车品牌,而真正盈利的电动车品牌也就2、3个。他大胆预言,90%以上的新势力将关停并转。
曾庆洪也表示,“曾经朱华荣说以后只能是五个“东西南北中”,打麻将一样,我也不知道我有没有份。我也赞同他这个想法,美国3家、日本3家、欧洲3家,都是靠重组。比如美国 克莱斯勒 、 菲亚特 ,接下来PSA,四个五个合并起来。”
所谓洗牌,实际上是中国车市整体环境内卷的冰山一角。在汽车价格战、车企洗牌、纯电汽车减速三个关键词下,2023年是近20年来最卷的汽车市场年份,没有之一。而其中,价格战又成为重中之重的讨论对象。
针对当前市场的价格战,曾庆洪表示,价格战打来打去,想“找死”的企业就早点降价。“需要从国家层面规范行业竞争,避免地方保护性的无序价格竞争,切实稳定汽车市场和价格预期,为汽车行业建设真正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夯实基础。”
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仍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利润问题。虽然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方向很明确,但不能只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不能无序竞争,特别是价格战,但一定要规范的竞争、合理的竞争。”
最终,在更加理性的思考下,未来中国剩下来的车企可能只有10家左右。当然,在这场生死淘汰赛中,只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当下,更重要的话题还是自主品牌在其中不断崛起,而快速崛起中势必出现新难题。
朱华荣表示,新能源方面从过去少电、缺电、贵电今年迅速转换为产能过剩,我们预计到2025年中国需求的动力电池产能约1000GWH,目前行业的产能已经达到4800GWH,产能出现严重的过剩。
“尽管这些产能规划中或多或少存在着‘水分’,但从预期需求量和产能规划的角度来看,动力电池产能过剩问题的确存在。”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整车、零部件分工处于非稳定状态,业务的边务也在重构中,有相互渗透的趋势。
除了动力电池面临供求失衡状况外,中国汽车产业的关键技术仍然受制于人,供应链韧性不足。关键的原材料及芯片高度依赖于进口,比如镍、钴进口90%以上,芯片进口90%以上,长期性的问题没有解决,长期性突破问题仍然任重而道远。 二手车
曾庆洪调侃称,“我说主机厂在给电池打工,碳酸铝价格最高涨到60万元一吨,这个钱哪里去了?外国朋友赚了。”“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总在这里,我天天请他喝酒,为什么?他芯片天天卡脖子卡得我透不过气来,接下来我还要继续拜托他。”
而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所面临的问题,中国汽车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汽车行业商会会长王侠在开幕式致辞时就表示,在技术大变革的当下,不仅要做好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软件和硬件产业链上下游和产业生态,产业链自主可控和国际分工之间的协调,还要做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协调发展。
总的来说,所有这一系列的变化和挑战,将加大中国市场淘汰赛的激烈程度,这是一场实力、耐力和毅力的比拼。如此深刻的变革,也将决定中国汽车产业和世界汽车产业的未来。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公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以上就是二手车为大家带来的零跑汽车发布三季度财报 预计超额完成年销25万台目标 比起两大增长点,中国汽车面临更多痛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二手车:www.2che168.com理想汽车下调2024年一季度销量预期预计交付量76000-78000辆易车讯3月21日,理想汽车发布公告,由于销售订单不及预期,预计2024年第一季度的车辆交付量为7.6万至7.8万辆,该展望更新了此前发布的10万至10.3万辆的交付量预期。可以看出,新交付量预期相比此前减少了2.2万辆至2.7万辆。根据理想汽车公布的今年销量数据显示,1月共计交付新车31165辆,2
东风汽车2024年销量目标320万辆并公布多个品牌新车规划易车讯日前,东风汽车宣布2024年销量目标力争达到320万辆。此外,东风汽车还公布了多个品牌的新车规划。在此前召开的2024年岚图生态伙伴大会上,官方表示2024年岚图将全力冲击年销售10万辆的新目标。同时,官方表示将推出用户喜爱的领先产品。东风猛士品牌将推出“私人订制”的猛士917改装版,实践千人千车。东风岚图
理想汽车下调2024年一季度销量预期预计交付量76000-78000辆易车讯3月21日,理想汽车发布公告,由于销售订单不及预期,预计2024年第一季度的车辆交付量为7.6万至7.8万辆,该展望更新了此前发布的10万至10.3万辆的交付量预期。可以看出,新交付量预期相比此前减少了2.2万辆至2.7万辆。根据理想汽车公布的今年销量数据显示,1月共计交付新车31165辆,2
1-2月长安汽车零售销量493989辆同比增长42.5%易车讯3月6日,长安汽车发布2024年2月销量数据。长安汽车2024年1-2月零售493989辆,同比增长42.5%。长安汽车2024年1-2月批售销量433071辆,同比增长19.4%。长安系中国品牌乘用车2024年1-2月零售341952辆,同比增长62.4%。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新能源2024年1-2月零售893
理想汽车下调2024年一季度销量预期预计交付量76000-78000辆易车讯3月21日,理想汽车发布公告,由于销售订单不及预期,预计2024年第一季度的车辆交付量为7.6万至7.8万辆,该展望更新了此前发布的10万至10.3万辆的交付量预期。可以看出,新交付量预期相比此前减少了2.2万辆至2.7万辆。根据理想汽车公布的今年销量数据显示,1月共计交付新车31165辆,2
长安汽车2024年1-2月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7.5万辆同比增长54%易车讯近日,长安汽车公布了旗下中国品牌新能源销量成绩,在2024年1-2月,共销售7.5万辆,同比增长超54%。其中,深蓝汽车、阿维塔交付同比翻倍,长安启源累计销量突破55000辆。具体来看,深蓝汽车2月累计交付9994辆,同时旗下深蓝SL03与深蓝S7均推出了荣耀版车型,在车型
长安汽车公布多个品牌新车规划2024年将冲刺280万辆销量目标易车讯1月16日,在2024长安汽车全球伙伴大会上,长安汽车公布了长安猎手、深蓝汽车、阿维塔、长安凯程、长安启源、长安马自达等品牌的新车规划。此外,长安汽车宣布2024年将冲刺280万辆的销量目标,坚决完成5%的降本目标。新车规划方面,2024年一季度,首款增程皮卡长安猎手将开启交付;二季度,深蓝G318将
1.1-1.7理想汽车周销量0.43万辆2024年挑战80万辆目标易车讯1月9日,理想汽车公布了最新周销量。2024年1月1日-1月7日,理想汽车周销量0.43万辆,位居新势力品牌销量第二。在中国市场新能源品牌销量方面,理想汽车位居第六。理想汽车也继续保持中国市场豪华品牌销量前五。2023年12月,理想汽车在供应、生产、销售、交付团队的全力配合下,实现了超
2025-02-04 07:10:11
2025-02-03 20:55:24
2025-02-01 05:03:46
2025-01-31 14:57:13
2025-02-02 19:02:36
2025-02-03 02:4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