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0 05:35:23 | 二手车
过去的 2023 年,对于大众集团来说可能是复杂动荡的一年。
年中时分,大众集团高层架徒生变革。5 月,大众裁掉 CARIAD 大半董事会成员,首席执行官 Dirk Hilgenberg 下任,CARIAD 被迫进入重组阶段;6 月末,受到低迷销量的持续影响,奥迪 CEO Markus Duesmann 卸任离职;7 月,保时捷北美区 CEO Kjell Gruner 突发离职。
高层频繁变动,软件开发部门屡屡受阻,大众看起来跌跌撞撞地走完了 2023 年。
3 月 13 日,大众集团在 2024 年媒体沟通会议上,正式披露了大众集团的完整业绩财报,
我们得以对过去一年的大众抱有更全面、直观的认识。
大众集团 CEO Oliver Blume
大众集团全年业绩财报重点筛选汇总:
2023 年大众集团全球累计交付 924 万辆新车,同比增长 12%
营业收入达到 3223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 2.53 万亿),其中营业利润为 226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 1779.5 亿),税后利润约 179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 1409.5 亿),实现约 13%的增长
计入原材料衍生品估值负面影响,大众集团营业销售回报率保持在 7%,汽车业务部门净现金流增长至 107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 842.5 亿)
2023 年,大众共交付 77.11 万辆纯电汽车,实现增长 35%,占总交付量的 8.3%,创下历史新高
2024 年将会是大众集团史上最大的「产品年」,大众计划在未来一年推出 30 余款新产品。
PPE 平台专注于高端豪华、高性能车型,MEB 平台则以 ID.7、ID.7 Tourer 以及 ID.Buzz 等长轴距版车型为代表。
2025 年至 2029 年的五年计划中,大众将投资规模控制在 1700 亿欧元以内,资金主要投资新产品、区域市场、电池业务、纯电动车型平台以及持续混动化的燃油产品
CARIAD 上年度亏损约 24 亿欧元,但随着旗下软件部门 CARIAD 更新完成,开发软件按计划加速应用于集团产品,CARIAD 的授权许可费用实现约 30%增长,达到 11 亿欧元
电池部门 Power-co 生产取得进展,生产所需电能降低 30%,工厂占地面积降低约 15%,2023 年大众集团的充电点数量提升接近 44%
贯彻「在中国,为中国」战略,VCTC 计划将产品开发周期缩短 30%,面向中国本土市场开发入门级 CMP 车型平台
大众小鹏合作新车预计 2026 年投入市场,上汽与奥迪合作的首款车型也将于 2026 年推出。2030 年大众旗下各品牌将提供不少于 30 款纯电动车型
新车、降本、提速
2023 年,大众集团全年累计交付出 924 万辆新车,营业收入约为 3223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 2.53 万亿),其中营业利润约为 226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 1779.5 亿元),税后利润则实现 13%同比增长,达到 179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 1409.5 亿元)。
在不计入原材料衍生品估值负面影响的前提下,
大众集团的销售回报率能够达到 8%
(注:销售回报率=「销售利润/销售收入」*100%),汽车业务部门净现金流增长至 107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 842.5 亿元)。
拆解这份「万亿财报」,我们能够更清晰大众集团各品牌集群的营收细分结构
「核心」品牌集群(大众乘用车、商用车、斯柯达以及西雅特品牌):销售收入强劲增长 21%,达到 1378 亿欧元,营业销售回报率从 3.6%提升至 5.3%
「进取」品牌集群(奥迪、兰博基尼、宾利、杜卡迪品牌):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13%,达到 699 亿欧元;营业利润达到 63 亿欧元,但营业销售回报率从去年的 12.3%略微下滑至 9%
「运动豪华」品牌集群(保时捷):销售收入增长至 373 亿欧元,同比增长约 7.8%,即使受到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影响,该品牌集群的营业销售回报率仍然与上一年维持同期水平,达到 18.6%
「卡车」品牌集群(传拓集团):营业收入从 395 亿欧元增长至 457 亿欧元,营业利润率从 4%提升至 8.1%,营业利润则从 16 亿欧元增长至 37 亿欧元
大众集团 CFO Arno Antlitz 认为:2023 年是大众非常成功的一年,在考虑原材料负估值的情况下,大众集团的销售回报率仍然实现了 7%,这在业界已经「相当惊人」。尽管经济前景充满挑战,但 2023 财年数据表明大众正在变得更加稳健。
「2023 年是大众集团战略重组的重要一年,我们的整顿工作基本完成,并已经为大众汽车集团的战略重组指明了方向。2023 年出色的财年数据,给大众集团打下来稳固的财务基础」,大众 CEO Oliver Blume 说。
过去有很多媒体讨论,电动车的未来会如何?我们坚信未来是电动的,大众开始了电池生产业务,我们有清晰的认知计划,电动平台的建设让我们的电动化转型更快,当然也不能忘掉回报率高效的燃油车。
遵循贯穿至 2035 年的「TOP 10」计划,大众的中期目标是在 2025-2029 年将投资规模控制在 1700 亿欧元以内,主要投资新产品、区域市场、电池业务、纯电动车型平台以及
持续推动燃油车型混动化
,至 2027 年大众期望投资盈利率超过 11%。
Oliver Blume 向我们透露:2
023 年大众纯电累计销量实现同比增长 35%,总量达到 77.11 万辆,占据总交付量的 8.3%,创下大众汽车历史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2023 年上半年,在大众汽车的大本营德国市场,ID.4/5 的累计销量曾超过了特斯拉 Model 3。
延续纯电化转型的势头,2024 年会是大众的「产品大年」。
大众汽车将在一年内推出超过 30 款新车型,
重点产品包括基于 PPE 高端电动平台打造的高性能纯电 Macan、Q6 e-tron,以及基于 MEB 平台的 ID.7、ID.7 Tourer、ID Buzz 等长轴距车型。
产品序列的扩张,预计能够给大众的年销量带来接近 5%的增长。
面向中国市场,大众提出了「在中国,为中国」发展战略。
去年 7 月,大众汽车曾与小鹏达成技术框架协议,大众向小鹏汽车增资 7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50 亿元)收购约 4.99%股份,双方将面向中国中型车市场,共同开发 2 款电动车型,新车预计将在 2026 年上市交付。
此后,奥迪也与上汽达成了新的技术合作,Oliver Blume 透露,
奥迪上汽合作项目的首款车型,也将会在 2026 年推出上市。
与小鹏合作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我们在合作项目中互相学习,这将会有助于弥补大众汽车产品矩阵的空白位置,能让我们(大众)追赶上中国速度。
匹配「中国速度」,大众经历了一轮「瘦身-重组-加码」的过程。
去年 12 月,大众将开发新车的所需时间从 50 个月削减至 36 个月,帮助公司在 2028 年前节省超过 10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 78.74 亿元),
大众认为这一决定不会对旗下产品质量产生影响;同期,大众汽车决定计划于 1 月开始裁员,本次裁员预计降低约 20%的行政人员成本。
去年 6 月,大众在安徽成立全资公司 VCTC(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7 月,大众曾宣布将投资约 10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 78.74 亿)在安徽成立全新电动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创新中心,未来会有超过 2000 名工程师开展工作,这也将会是大众在
德国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
。
与小鹏合作后,大众将以此为核心,将新产品、技术开发周期缩短接近 30%,开发面向中国本土市场的入门级车型平台 CMP。
走出阵痛,时不我待
过往我们从硬件开始开发汽车,但将来会是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
Oliver Blume 认为,过往汽车工业以硬件为基础,将硬件视作汽车的底层建筑,但在如今,软件正在成为主导汽车开发的关键因素。
CARIAD 成立的初衷,是为大众汽车提供智能汽车操作系统的解决方案,CARIAD 部门被视作是大众电动化转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CARIAD 的投出产出始终低于预期,据大众集团的财报数据显示:
过去两年,CARIAD 部门累计亏损达到 34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 267.72 亿元)。
去年年初,大众曾在对 CARIAD 部门进行为期 6 周的战略评估后,主动变动了 CARIAD 的管理层,首席执行官 Dirk Hilgenberg 卸任,由 Peter Bosch 接任。
10 月,在因 CARIAD 软件延误导致保时捷 Macan、奥迪 Q6-e-tron 被迫推迟上市计划后,大众对 CARIAD 部门开启了大裁员,从 2024 年至 2025 年年底,计划裁掉其中 2000 人,新任 CEO Peter Bosch 将引领部门「全面转型」。
大众软件部门 CARIAD 全新领导班子
财报会议上,Oliver Blume 介绍了 CARIAD 新的领导班子,并表示「CARIAD 已经进入转型的最终阶段」,即将走出阵痛。他称,「软件开发并非是纸老虎,大众需要提供真正的产品力」。在未来,大众将会为车机引入 ChatGPT 人工智能项目,在下一车机版本 1.2 中,用户将能在 Macan EV 车机上看到 APP 生态与系统更流畅的融合。
度过复杂动荡的 2023 年,大众即将迎来品牌史上最大的「产品年」,重新调整步态后,大众将在纯电化、智能化的道路上提速狂奔。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电车实验室,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如今的国内市场环境可以说是自主当道合资式微,就连消费者的预期判断很多都是合资品牌在下坡路上越走越远,但是数据的反馈并不是这样,乱战之中、变革之下,
一汽
-
大众
稳住了自己的脚步。
一汽-大众全年向终端用户交付整车1,910,205辆(含
奥迪
进口车),同比增长4.8%,实现8.6%的市场份额,完成了年初定下的全年目标,并且连续两年实现销量正增长。
其中大众品牌终端销售1,050,017辆,同比增长0.9%,连续两年实现增长;奥迪品牌终端销售698,188辆(含进口车),增长率位居一线豪华阵营第一;捷达品牌终端销售162,000辆,市场份额创历史新高。
究其原因,一汽-大众做对了以下几点,一是油电共进,在转型之时不忘巩固自身优势特性;二是抓住当下市场供需要点,简直产品的高质量发展;三是对品牌自身有一个明确的判断,并且做出了合理的规划。
油电共进,智能加码
转型背景下的理性思考
油电共进并不是放缓转型的脚步,而是通过理性的判断与决策,让转型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稳固。
新能源在国内的发展势头确实很强劲,但是远没有到干掉燃油车的节奏,单说2023年全年卖出的乘用车当中,就有超过百分之六十为传统燃油车,这个时候我们还需要注意,另外百分之四十当中还有大量的混动产品,其实从现在市场的消费需求来看,燃油车与混动产品的受众是相同的,也就是说,中国汽车市场的基盘并没有被新能源颠覆。
那么这个时候其实就需要车企自身来调整并拿捏转型的度,转的过了,全都押宝在新能源市场,转的少了,又会被市场扣上转型不积极的帽子。那索性就两手都抓,并且都要抓好。
既要全面创新发力电动车的同时,又要持续精进自己的燃油车矩阵,双方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显然这是经过理性思考的决策,对于消费者群体来说也是一种更负责任的表现,没有稳固的基盘,谈何改革创新?
目前众多车企转型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个小的趋势,就是有些品牌将重心侧重到了新能源,将燃油车产品线当做了一个“附属品”,或者说是战略性放弃了燃油车市场。但是燃油车市场一直是一汽-大众的拿手好戏,仅2023年,其就推出全新
探歌
、
高尔夫
20周年纪念版,以及焕新的
探岳
家族等,主力车型持续保持住活力是获得消费者青睐的关键。
对于很多没有牌照限制的地区,很多消费者在满足自己购车刚需、选购家庭唯一用车、或是具有远途出行诉求之时一般都是将燃油车视作首选,毕竟技术可靠且后期维护成本更低,况且在现在的技术加持下,用车经济性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例如家用车的代表
速腾
,在2023年换装大众集团最新的1.5T Evo2发动机,其具有米勒循环、中置式VVT等多项节能增效的先进技术,动力提升的同时,官方百公里耗油仅为5.77L,实现了高性能与低油耗的平衡。
2023年,在燃油车整体市场份额占比下降了7.8%的情况下,大众品牌实现了逆势上涨,燃油车份额达到了6.9%,同比提升了0.8%,成为唯一正增长的合资量产品牌,也是全行业实实在在的份额提升第一名。
至于电动化方面,一汽-大众的转型速度其实放在合资品牌当中已经属于领先,所以其此前就在电动化市场当中也布局了
ID.4 CROZZ
、
ID.6 CROZZ
两款纯电
SUV
,今年一汽-大众在新能源市场最大的动作就是推出纯电旗舰轿车
ID.7 VIZZION
,至此一汽-大众在新能源市场实现了
SUV
与轿车的全面覆盖,在一众自主品牌向中高级电动轿车发起攻势之时,一汽-大众早已做好准备。
与此同时,智能化在近几年当中一直是合资车型的明显短板,在自主品牌不断强化这一技术的当下,要想稳住自身在市场的地位,这块短板自然要不得,一汽-大众对此的解决方案是“自强”。
针对消费者一直吐槽的车机系统,一汽-大众自主完成了智能车机系统升级,并在ID.7 VIZZION上首次搭载,根据规划,今年的新车也将陆续得到这一系统的支持,其能够实现“可见即可说”、“车道级导航”、充电桩搜索全链路交互等产品智能体验。
综上,一汽-大众对于转型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其并不是一股脑地ALL IN,而是冷静下来梳理自身的优势技术,并且将优势技术从内燃机时代向电动化时代进行转移与过渡,以此,来保留优势特性的同时,拥抱新的时代。
摸市场,理需求
发力产品高质量发展
目前国内汽车市场的保有量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到达了一个高位阶段,这背后就反映出,汽车对于家庭或是个人,刚需的需求增速正在逐渐放缓,近几年车市萎缩最大的是A级燃油车市场就是一个比较明显的例证,如果不是有牌照政策的阻挠,可能已经进入到人人都有车的阶段。
那么这种背景下,消费者的需求也从代步出行转为追求舒适、品质,这就使得中高端车型所处的这一区间呈现出了较高的增速,各种精细化的需求也都应运而生,以
SUV
市场为例,仅在2023年最后一个月,中级
SUV
市场的销量就同比增长65.4%。
这一市场需求其实被一汽-大众所洞察,目前一汽-大众在这一级别当中布置了
揽境
与
揽巡
组成的“双揽”家族,对于这样一个级别的产品,全年销量已经超过6.2万辆,旗舰
SUV
揽境全年累计销量达3.1万辆,同比增速21.9%。
如何去定义消费者对于品质的追求,没什么新鲜的,无外乎是在外观、内饰、空间、动力、配置这几点上作文章,不过要看这个文章怎么作才能讨得消费者的欢心。它可以是同级少有的霸气姿态,也可以是大众全球市场最新的动力总成,还可以是超大空间与合理布局,更可以是便捷的智能驾驶辅助。
总结一下,就是洞察消费者所需,精细化梳理这些需求后,在产品上给出具体的体现,从目前的市场现状去推测,未来市场增换购的比例将逐年增加,那么中高端车型在后续市场的前景其实会有一个比较积极的预期。
除了
SUV
产品外,新的一年一汽-大众也将对
迈腾
进行更新换代,再加上去年年底上市的纯电旗舰轿车ID.7 VIZZION也将在新能源市场助推一汽-大众的高品质产品发展,填补了中高端纯电轿车的空白,品质可靠、实用至上、智能科技不输自主将成为一汽-大众ID在市场当中的核心竞争优势。
除了大众在新能源转型的布局逐渐完善之外,奥迪品牌也构建起以Q4 e-tron、RS e-tron GT 和e-tron GT等产品组成的新能源车型阵容,并且在2024年,最新PPE的A6 e-tron、Q6 e-tron等车型也将推进落地生产并加快向市场投放的节奏。从入门到高端,一汽-大众在新能源市场的品质之路基本上都已完成落子。
稳中有进
持续站稳合资第一阵营
继续站稳合资品牌的头部位置,这显然是一汽-大众在新的一年要做的事情,稳燃油、抓转型,这种发展路径将会在新的一年持续,对此,一汽-大众对于2024年的目标与2023年基本持平,冲刺年销200万小目标。
自 2024 年起,一汽-大众主力车型也将迎来密集换代,包含全新一代迈腾,高尔夫、
奥迪A3
两厢和
三厢车
型的年型改款等。与此同时,一汽-大众也将在国内汽车市场主推自主开发的全新纯电车型以及插电混动车型,纯电配合混动无疑是更加适合国内市场的新能源转型组合,对于消费者的诉求能够更好满足,对于市场环境也更加契合。
车市的竞争向来走的是长线,需要车企坚持长期主义,这其中专注高质量发展其实就是实现长期经营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目前越来越多的车企发现其重要性,而一汽-大众显然已经凭借于此,在国内市场当中稳步前行。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天天汽车V,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近日乘联会(cpcaauto.com)公布了2024年2月汽车(乘用车)销量(零售)数据:
受到春节假期、1月销量透支、以及降价潮造成的观望情绪影响,汽车市场整体销量为109.5万台,同比下降21.0%,环比下降46.2%,其中轿车总体销量为49.8万台。
到具体的车型销量上,
比亚迪
在春节后第二个工作日(2月19日),上市了7.98万元的秦PLUS DM-i 荣耀版,不出意外地登顶了销量第一。
而春节月份也是“豪华车的狂欢”,2月前十榜单中好出现了奔驰 C级、奥迪 A6L。原来短视频平台诚不欺我,真的是人均BBA!
*完整的“2月轿车销量前十排行榜”放在了文章最后。
10
一汽-大众奥迪 A6L
厂商指导价:42.79-65.68万元
2月销量:10,019台
一汽
奥迪 A6L是2月交车销量前十,以及“月销过万”的守门员,卖了10,019台。
对于这个成绩不要感到太惊讶,
宝马3系
也卖了9,929台,排在第十一位;奔驰 E级卖了8,900台,排在第15位。
甚至如果你留意过
厂商
销量榜单,就会发现华晨
宝马
已经连续两个月进入前十(1-2月)。
9
一汽-大众 迈腾
厂商指导价:18.69-25.39万元
2月销量:10,217台
一到春节前后,不管是南
大众
,还是北大众,旗下车型销量都会不错。“过年买大众”都快成了一种习俗,2月就有四台大众进入了销量前十。
首先是衡量“小伙儿混得好不好”的一汽-大众
迈腾
,2月卖了10,217台,排在榜单的第九位。
当然,除了春节带来的增益,由于迈腾即将换代(下一代迈腾白车身已经在2月初下线),因此终端优惠普遍在5万以上,无疑也为销量注入了一剂猛药。
8
北京奔驰 C级
厂商指导价:33.32-38.06万元
2月销量:11,303台
北京
奔驰 C级是第二台进入轿车销量前十的豪华品牌车型,2月卖了11,303台,排在第八位。
和其他轿车与总体销量呈正相关不同,C级也好,还是进入2月
SUV
前十的GLC也罢,2月销量变化与其他月份相差不大,一直在1万台以上。
7
上汽-大众 帕萨特
厂商指导价:18.19-25.29万元
2月销量:11,641台
上汽-大众
帕萨特
是2月销量最高的B级车,卖了11,641台,排在榜单的第七位。
去年本田 雅阁换代后,月销量无法进入轿车销量前十,而
丰田
凯美瑞
的换代车型(九代)在3月6日正式上市:汽油版起售价17.18万元;
油电混动
版起售17.98万元。
丰田
油电混动
版与汽油版的差价从未如此之小,至于换代后销量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另外,帕萨特也预计将在今年第三季度换代。
6
上汽通用五菱 宏光MINIEV
厂商指导价:3.28-9.99万元
2月销量:12,649台
上汽通用五菱
宏光MINIEV
2月卖了12,649台,排在榜单的第六位。
五菱在2月22日宣布,自2020年7月上市以来,宏光MINIEV的累计已经突破了120万台,是有史以来最畅销的纯电微型车。
另外,如果当地这台车终端没有优惠,那么建议再等等。一是因为电池成本其实一直在降低,二是6月之后购置税减免新规要求纯电续航大于200km,预计
厂商
会有所动作。二手车
5
一汽-大众 速腾
厂商指导价:12.79-17.29万元
2月销量:14,209台
一汽-大众
速腾
是大众第三台入榜的车型,2月销量为14,209台,排在榜单第五位。
有意思的是,速腾在春节前终端优惠一度达到4万元,不过年后又回收到了3万元,不着急买车的再等等吧。
4
上汽-大众 朗逸
厂商指导价:9.39-15.19万元
2月销量:14,400台
上汽-大众
朗逸
并未实现卫冕,2月卖了14,400台,排在榜单的第四位。
和速腾一样,朗逸目前终端优惠也回收了1万元,年前疯狂优惠,年后回收,可以说是大众每年的保留节目了。
不过此前朗逸一般都能实现“两年冠”,但今年比亚迪整了个“荣耀版”,就没办法实现连冠了。
3
比亚迪 海鸥
厂商指导价:6.98-8.58万元
2月销量:14,403台
比亚迪
海鸥
2月比朗逸多卖了3台,成功挤入前三。
3月6日,海鸥也上市了荣耀版车型,新增了新的外观、内饰配色。更重要的是入门配置(活力版)降价4千块;中配(自由版)降价3千块;顶配(飞翔版)降价4千块,降价就是比亚迪的必杀技。
另外,虽然海鸥的起售价下调到了6.98万元,但仍然保留了全系标配安全气帘,这点值得点赞。
2
东风日产 轩逸
厂商指导价:10.86-17.49万元
2月销量:19,874台
东风
日产
轩逸
2月卖了19,874台,成功守住了轿车销量亚军。不过有媒体报道,日产将削减合资工厂30%产能。
1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懂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4-06-18 14:01:38
2024-06-18 10:42:30
2024-06-16 20:59:14
2024-06-18 15:24:06
2024-06-18 07:12:03
2023-11-28 16: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