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洗牌愈发加速,价格战将继续,2024年中国车市10个预判(理想汽车下调2024年一季度销量预期 预计交付量76000-78000辆)

2024-06-20 19:12:51 | 二手车

二手车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洗牌愈发加速,价格战将继续,2024年中国车市10个预判(理想汽车下调2024年一季度销量预期 预计交付量76000-78000辆)相关文章,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洗牌愈发加速,价格战将继续,2024年中国车市10个预判(理想汽车下调2024年一季度销量预期 预计交付量76000-78000辆)

洗牌愈发加速,价格战将继续,2024年中国车市10个预判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均突破3000万辆,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比去年增长了5.9%。

两年前,你能想到这样的结果吗?

相信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但这仅仅是个开始,因为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还不足40%,如果算上存量的话,那么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的差距将会更大。

所以,新能源汽车

厂商

还要继续努力。

那么2024年的汽车行业会怎样?如下是我们的10个预测。

1、比亚迪继续高歌猛进,市场份额提升阻力不小

要了解

比亚迪

的强势,只需要记住2组数据。

第一,它2023年累计销量已经突破300万辆大关,同比增长62.3%。

第二,它在国内新能源市场上的份额突破了35%。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比亚迪手握刀片电池、e平台3.0、超级混动DM-iDM-p、易四方平台、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等核心装备,以及王朝、海洋两大系列车型,同时还有

腾势

方程豹

二手车

仰望

等子品牌,除非发生不可逆转的重大变故,否则2024年继续坐稳全球第一当无疑问。

更何况,比亚迪目前在售车型中,部分车型和平台已经老化,2024年很有可能进行更新换代,让销量再上一层楼。

但需要注意的是,竞争对手的实力也在不断提升,甚至在部分技术体验上有赶超之势,它们有能力阻止比亚迪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大概率会突破1000万辆,但比亚迪的市场份额,有可能会被压制在40%以下。

2、特斯拉低端车型和4680电池或将上车

根据统计,

特斯拉

2023年国内销量约181万辆,刚好完成180万辆的销售目标,全球范围内来看,特斯拉与比亚迪的销量差距在100万辆以上。

要想快速提振销量,特斯拉现在有3件可以做的事情:推出低端车型、4680电池大规模上车、FSD系统快速落地。

但从客观角度来说,FSD系统带来的冲击,可能没有另外两件事情大。

首先,FSD系统没有明确的入华时间表,而且它在美国也存在一定的质疑;其次,FSD系统即便入华,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大规模普及;第三,国内智能驾驶水平并不低,主流

厂商

疯狂内卷,3年前FSD入华,与现在入华,效果是不一样的。

相比之下,低端车型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用户群体,积攒人气,提升关注度,进而获取销量。

而4680电池可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让特斯拉在产品开发、定价时更加从容。

但特斯拉要进行这两个操作,也有一定的难度。

首先,特斯拉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高端形象,推出低端走量车型,会不会影响特斯拉的品牌形象,这是个比较麻烦的问题。

其次,4680电池进度不及预期,主要是受制于松下,那么2024年松下是否就能解决问题呢?

3、合资厂商继续“压力山大”

中国的进口车市场规模比较小,因此国内市场主要是自主与合资

厂商

对决。

2023年中国品牌市场份额达到56%,比去年同期提升4.7个百分点。此消彼长,合资品牌的影响力在逐渐下滑。

合资

厂商

现在的困境,是两方面的。

在燃油车领域,它们的很多市场被吉利、

长安

长城

等中国品牌夺走。

在新能源领域,它们现在几乎没有发言权。除了

大众

汽车之外,还没有哪个合资品牌能成功打进主流新能源市场。

如果仅仅是输在销量上,合资

厂商

或许没那么慌,但现在是行业变革期,新能源

厂商

不断蚕食燃油车的地盘,而合资

厂商

暂时还没有找到应对的办法。2023年12月份,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渗透率仅为7.4%,正处于“燃油车份额被偷袭,新能源份额又抓不住”的境地。

2024年上半年,

丰田

本田

厂商

如果还是不能在新能源市场有所改变,那么下半年它们的市场份额将会加速萎缩。

4、价格战仍将延续

从客观角度来说,将汽车行业内的降价简单地称为“价格战”是不太合适的。

燃油车逐渐被淘汰,传统汽车

厂商

被迫以价换量清库存,这其实是一种正常现象。

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前期规模较小,技术不成熟,成本较高,定价也比较高。但在销量规模扩大、供应链快速完善、技术研发进入收获期之后,成本被快速压缩,终端零售价下降,这是行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不出意外的话,2024年这些情况还会延续下去。

燃油车已经不太可能再“翻身”,降价求生存将会成为常态,不过今年很多降价的车型都是卖不动的,明年人们熟悉的很多经典燃油车,价格体系也有可能崩盘。

新能源汽车持续向好,成本会进一步下滑,不少车型在上市后就会给出比较亲民的价格。行业变革期,汽车价格难免会受到影响。

5、新势力展开新一轮淘汰赛

过去几年时间里,造车新势力是中国新能源市场上的一支强大力量,它们促进了国内新能源车型的普及,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主导了行业的流行趋势。

但现在的市场形势与几年前不同,除了比亚迪、特斯拉两大巨头之外,以吉利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后来居上,转型渐入佳境;来自国家队的岚图、智己等逐渐找到感觉,华为又带来了一大堆装备精良的华为系车型,市场竞争已经白热化。

而主流造车新势力中,只有

理想汽车

月销量稳定在4万辆以上并且实现了盈利,其它新势力月销量多在2万辆以下徘徊,且常年巨额亏损。

这种情况不太可能一直延续,2024年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有那么几家销量萎靡不振的新势力可能会被淘汰。

6、中国品牌内部格局将生变

2023年中国品牌份额不断提升,看上去势头很猛,但并非所有的中国品牌都是春风得意。

譬如前几年人们很熟悉的中国品牌,例如

荣威

、传祺、

名爵

等等,销量其实也在下滑。

行业变革期,受伤的并非只有合资品牌,还有规模较小而且没有搭上新能源快车的中国品牌。

其实就算是在新能源领域,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比亚迪自不必说,吉利冲入6万辆俱乐部,

埃安

、长安稳定在月销4万的水平上,长城新能源月销量不足3万,而且缺乏长安深蓝、

吉利银河

极氪

领克

这种能打的新能源子品牌,此外

奇瑞

的新能源销量也始终在3万辆以下徘徊。

2024年,中国品牌也会开始淘汰赛。但中国品牌的优势在于,它们大多数都能拿出一整套新能源解决方案,这比手足无措的传统合资品牌要强不少。

7、华为系或将持续壮大

2023年下半年以来,带给其它新能源品牌“小小震撼”的,不是特斯拉,而是不造车的华为。

华为的汽车业务已经独立运营,以手中掌握的鸿蒙智能座舱、DriveONE动力平台、ADS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等核心装备为基础,筑巢引凤,不断招揽各路合作伙伴。

打,技术上暂时打不过;加入,又不舍得自己的东西,这是很多新能源

厂商

面对华为时的纠结心理。2024年,华为系车型将进一步扩军,这种纠结还会延续比较长的一段时间。

不过这对华为也不是什么好事儿。

华为宣称不造车已经大半年了,与之达成深度合作的有北汽、奇瑞、

瑞风

、赛力斯、长安等,但赛力斯属于“躺平”,北汽、奇瑞自己新能源表现不佳,因此拿一部分车型出来合作,瑞风则属于“打野”型的,与华为合作的是中大型

MPV

这种小众车型,只有长安达到了华为想要的那种合作。

剩下的吉利、上汽、

一汽

、广汽、

东风

、长城、比亚迪还处在观望中。这其实也从一个侧面证明,国产主流

厂商

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确比较强,各家都有自己的解决方案,而且都砸下了巨额资金,很难舍掉自己原来的东西去跟华为合作。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二师兄玩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洗牌愈发加速,价格战将继续,2024年中国车市10个预判(理想汽车下调2024年一季度销量预期 预计交付量76000-78000辆)

理想汽车下调2024年一季度销量预期 预计交付量76000-78000辆

易车讯

3月21日,理想汽车发布公告,由于销售订单不及预期,预计2024年第一季度的车辆交付量为7.6万至7.8万辆,该展望更新了此前发布的10万至10.3万辆的交付量预期。可以看出,新交付量预期相比此前减少了2.2万辆至2.7万辆。

根据

理想汽车

公布的今年销量数据显示,1月共计交付新车31165辆,2月共计交付新车20251辆,3月销量截至3月17日为1.82万辆。也就是说,截至3月17日,理想汽车2024年一季度已经交付新车69616辆,结合7.6万至7.8万辆的最新交付目标,理想汽车3月交付量预计在24584辆至26584辆。

打开易车 App,搜索“真十万公里长测”,看最真实的车辆长测报告。

洗牌愈发加速,价格战将继续,2024年中国车市10个预判(理想汽车下调2024年一季度销量预期 预计交付量76000-78000辆)

剑指“BBA”,理想2024年挑战豪华品牌第一

“第四季度产能提升后,我们有信心实现4万辆的月交付目标。……我们有信心在2024年提前挑战

奔驰

宝马

奥迪

在中国区的销量,我们在2024年将努力成为中国市场销量第一的豪华品牌。”

在Q2财报会上,李想的一番话提前吹响了2024年的进攻号角,这是过去中国品牌在豪华市场未敢有过的野心。

支持其野心的,是持续稳定的盈利,是3倍市场增量,是上市即爆款,是升级迭代后更能打的体系。在至此的上半场,已经从“蔚小理”新手村提前晋级的理想,有很多值得歌功颂德的地方,其自身成绩也配得上。

那么下半场呢?理想如何保持目前如此强劲的势头?Q2财报后的内容或许可以窥见一斑。

Q2业绩有多强?

李想的野心来自愈发隐码模强劲的业绩。

理想汽车

一季度净利润14.1亿,二季度23.1亿元;二季度毛利率21.8%,连续两个季度超过

特斯拉

。而BBA的毛利率一般不超过20%。

“15%-25%的产品毛利率是一个健康生存的汽车企业的基准要求,销量领先的

比亚迪

、特斯拉都是如此。”这是李想对毛利的追求。所以即使在年底纯电车型推出后,理想也“仍然希望保持全年20%以上的毛利率指引。”放眼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只有三个公司跨越了盈利生死线,就是特斯拉、比亚迪、理想。

良好的利润要求增长必须有质有量。

量的方面,二季度理想汽车交付86,533辆,是去年同期的3倍。上半年的交付量,也已经超过2022全年。30万元以上新能源品牌销量第一,同时也是国内豪华品牌市场销量最高的中国品牌。

去年以来,理想L系列实现了上市即爆款,旗下三款车型均在各自细分市场保持销量领先。其中,

理想L7

对销量的提振最为明显,做到了“上市即上量”,连续三个完整交付月销量破万,蝉联30万元以上中大型SUV销量冠军。

质的方面,在如火如荼的价格战中,理想的灶缓定价没有被侵蚀。

今年初,特斯拉在全球掀起价格战,国内

Model 3

起售价低至22.99万元,创下国产特斯拉历史最低价格。比亚迪等国内紧随其后参与价格战,3月随着湖北补贴,整个行业几乎都参与进来。而理想不仅没有卷入价格战,且在理想L系列带动下,产品售价区间显著提升。

不跟别人卷价格,需要底气。一方面得益于销量竞争的优势地位,另一方面则是靠卷自己,包括组织流程升级、经营能力提升和渠道优化。

李想坦言,今年年初,为了适应矩阵组织的变革,参考之前的成功企业在组织变革时有2-3年的停滞,所以理想下调年度目标30万辆。而结果是,组织升级不但没有带来效率下降,反而增长,导致目标定的偏保守,基于30万辆的供应链准备,最终限制了产能需求的释放。

用李想的话说,“组织和流程确实是我们能为员工打造的最好的产品,……产品升级为公司带来更多的利润或价值,而组织升级带来更多的效率。”

经营能力的提升,核心在于加强了对成本的控制,2023年二季度单车成本降低至25.5万,拉动毛利率明显提升。

渠道与销量同步,二季度,理想新增零售中心32家,截至2023年7月31日,理想汽车在全国已有337家零售中心,覆盖128个城市;售后维修中心及授权钣喷中心323家,覆盖222个城市。

随着目标的不断超越,叠加理想汽车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加速落地,资本市场给出了理想汽车非常好的预期。

在2023年二季度中国车企市值排名中,理想汽车位居市值第二,仅次于比亚迪,且比传统车企

长城

、上汽等进一步增大领先优势。今年以来理想汽车在美股和港股大幅增长,反映了市场对于理想汽车发展前景和增长潜力的信心。除了业绩,这里面必然包含预期的部分。

迈入40万时代,千亿理想还有多远?

销量指引方面,今年三季度,预计理想汽车的交付量有望达到 10-10.3万辆 。今年全年,理想有信心超出年初目标的10%-20%,并且突破千亿人民币的全年营收目标。

可以说,千亿理模友想只有一步之遥。理想正在逐步摘掉造车“新”势力的标签,成为中国品牌的中坚力量。

在今年年底之前重要的路标,除了首款纯电车,则是理想冲击四万辆的月交付里程碑。从企业内部目标来看,

理想L8

理想L9

的目标是每月过万辆的交付,理想L7挑战1.5万辆月交付目标。

李想表示,目前给出的销量指引确实是三季度产能的极限。

马东辉解释说,现在理想汽车常州制造基地有两条产线生产L7、L8、L9,单纯从整车产能来看,如果是双班制,每个月最多可以达到5万台。但产能的瓶颈实际在零部件的供应环节,由于年初制定的目标保守,供应链准备不足。

据悉,理想Q2已经制定了提升产能的策略和规划,但还需要一段时间来达成。“目前,零部件产线也还在调试和验证当中,需要一点准备时间,但是很快就可以释放出新的产能。对于2024年和2025年,我们也提前做好了产能的规划和准备。”

李想表示,“第四季度产能提升后,有信心实现4万辆的月交目标。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们有信心在2024年提前挑战奔驰、宝马、奥迪在中国区的销量,我们在2024年将努力成为中国市场销量第一的豪华品牌。”

该省省该花花,挣钱不耽误研发

“未来我们将会投入更多的研发资金,无论是在自动驾驶还是在其他层面。全年总水平维持在100亿人民币左右。”理想CFO李铁在财报会表示道。

利润和现金流是研发的基石,出色的自我造血能力,自由现金流96.2亿元人民币,让理想可以不遗余力地投入研发、招揽人才、加速业务扩张,建立长期竞争壁垒。

从年规划100亿资金研发拓展到动作,包括上半年已经落地的一些自动驾驶技术成果,年底实现百城NOA落地目标不变,可以看出理想正在“激进”构建智驾护城河。

理想在智能驾驶的后起之追,取得了飞速的进展。

2023年6月,理想在

北京

最复杂路况之一的望京路段开启了中国首个不依赖高精地图的城市NOA和通勤NOA试驾,并向北京和

上海

的早鸟内测用户推送了城市NOA功能。 试驾用户对理想AD Max展现的驾驶安全感、驾驶效率和舒适性等方面均给予高度评价。

在感知方面,通过创新的NPN特征和TIN网络增强BEV模型,实时感知复杂道路结构,理解交通规则;通过Occupancy网络识别通用障碍物,同时在规控算法上使用模仿学习,做出更像人类驾驶员的判断。据官方透露,最大的优势是拥有国内最大的智能驾驶车队,也拥有国内最多的训练里程数据。

下半年,理想会继续开放城市NOA给早鸟用户,同时会开启通勤NOA的早鸟测试,将城市智能驾驶普及给更多家庭。就开放的逻辑和顺序而言,理想汽车总裁马东辉解释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理想汽车的保有量,保有量越多,行驶里程数越多,智能驾驶相关的测试数据就越多,就会更早地开放。另外,当然还取决于城市当中复杂路口的NPN特征(神经先验网络)的完成情况。

截至目前,理想为超过38万家庭用户提供高速NOA功能;高速NOA里程超过2.3亿公里,未来智驾方面的飞轮效应将会更加明显。

大模型上车,理想已具备了Mind GPT全栈的自研能力,目前已经全面启动内测,测试通过之后,会通过OTA释放给少量早鸟用户,为“移动的家”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据悉,Mind GPT的加持可以让理想同学成为家庭当中的一个成员,可以成为一位车辆“专家”,知识渊博的“学者”,因材施教的“老师”,走遍世界的“导游”,无所不能的“助手”。

纯电之战,理想怎么打?

除了继续冲销量,理想汽车下半年的最大动作,是进军纯电动市场,首款5C纯电超级旗舰车型——MEGA的发布。

一方面,纯电是理想目前产品矩阵的缺憾,另一面也是理想的潜力之地。

“我们有信心

理想MEGA

将成为50万元以上销量第一的新爆品。”李想的信心似乎有些“自大”,但是考虑到其过往打造爆款的能力,如今谁也不敢小觑他的产品自信。

根据理想汽车的双能战略规划,到2025年,计划形成1款旗舰车型、5款增程电动车型、5款高压纯电车型”的产品布局,打造面向20万以上的市场的全矩阵,全面满足家庭用户的需求。

从理想公布的各种技术来看,理想MEGA这款纯电“新物种”要靠自身硬实力抢下高端市场。正如月销数万的理想L系列,成功撬动了BBA的群体。

理想MEGA目前的曝光信息不多,但是5C电池+800V高压快充技术显然是一个杀手锏。充电速度提高到12分钟500公里,近乎和燃油车同样的补能速度。这样的技术加持后,理想汽车的纯电产品将具有压倒性的市场竞争力。

在理想看来,纯电与快充缺一不可,这也是为何其选择在该领域后发制人,800V高压快充解决方案,对高压纯电车型的电池和宽温域的电池热管理系统进行了优化,更加充分地利用电池的5C充电倍率,可实现峰值500kW以上的充电功率,补能体验接近燃油车。

同时,理想在积极布局5C超级充电网络,截至目前,理想汽车已经在全国建成并运营37座理想5C超级充电站,目标于今年底建成超过300座,25年底建成超过3000座理想5C超级充电站。

总之李想坚信,以大电池和高效率增程器为核心的增程技术、以及真正解决充电速度慢和长途充电难的高压纯电技术,两条路线并行,是大规模替换燃油车的最佳方案。

至于外界对纯电车型盈利能力的担忧,李铁表示,除了加强供应链管理,他更相信,从产品上市的第一天,利润率既是在定义产品,也是在定义客户。依旧是过去精准定位目标用户的逻辑。

结语:

2023年,

小鹏

蔚来

仍然在凭借融资,通过新的“金主”为自己继续输血。而理想则选择截然不同的方式,在冲3万、冲4万月销的路上,保证了利润血袋的充足,用事实证明出不同与特斯拉的另一条新造车之路。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凤凰网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以上就是二手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洗牌愈发加速,价格战将继续,2024年中国车市10个预判(理想汽车下调2024年一季度销量预期 预计交付量76000-78000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洗牌愈发加速,价格战将继续,2024年中国车市10个预判(理想汽车下调2024年一季度销量预期 预计交付量76000-78000辆)”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