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30 20:33:57 | 二手车
2024年1月份,德国新车销量达到213533辆,同比增长19.1%。
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同时也是整个欧洲汽车工业最为发达的国家,能够在德国市场站稳脚跟对于任何一个志在布局欧洲市场的车企意义重大。这也是为什么
特斯拉
要把自己在欧洲的第一家超级工厂设在德国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汽车品牌离在德国市场站稳脚跟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燃油车市场占据主导
根据相关机构披露出来的德国销售排名前20的车型可以发现,销量排名前十的车型无一例外都来自于
大众
和Stellantis两大集团。
其中,本土作战的大众优势更加明显一些。像
高尔夫
、
途观
、
帕萨特
等在国内各个细分市场堪称标杆的车型在德国市场同样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至于Stellantis旗下有三款车型入围,分别是
欧宝
的Astra、Dacia的
Sandero
和西亚特Leon。
撇开帕萨特和
Transporter
这样的面包车外,前十的车型主要还是以小车为主。毕竟对于德国消费者来说,购车费用也是能省就省。
此外,德国除了慕尼黑、法兰克福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以外,大部分都是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小城。这些城市由于人口不多,历史悠久,因此很多道路也相对比较狭窄。所以这种情况下,小车在停车和操控方面也就更有优势。
日系和韩系并没有任何一款车型上榜。日系在欧洲市场并不多见,但是韩系的
现代
和
起亚
在欧洲还是有一定的销量的。日系在可靠性和油耗方面的竞争力比较强;而韩系则在性价比和造型方面也有自己比较明显的优势。
其实不仅日系和韩系,就连
福特
和Stellantis下属的美系品牌也没有什么车型入围,说明了德国人还是比较青睐于欧洲,尤其是德国本土品牌。
电动车市场补贴终止影响巨大
燃油车依然是整个德国汽车市场的主流。销量最高的电动车
Model Y
也只是勉强挤进前20的排行榜。推广电动车,当下主要面临两方面的制约:购车成本更高,且充电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2023年12月18日,德国政府突然终止了电动车补贴,每辆电动车可能失去至多达到3000欧元的补贴。
考虑到电动车购车成本本来就比燃油车高出不少,因此德国政府此举在当地引发了巨大的震荡,1月份德国电动车销量也是相应下滑。包括特斯拉、大众等纷纷自掏腰包来补贴用户,但是这样的行为并不是长久之计。接下来各大车企势必要对整个电动车矩阵重新进行定价。
至于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不仅前期投入比较大,而且后期充电桩的维护和保养也耗资不菲。一旦充电站无法盈利,那么就很难吸引到民间资本参与其中,最终会成为财政的负担。
更为关键的是,电费在整个欧洲都不便宜。特别是俄乌冲突之后,欧洲一度经历了能源危机,导致电费价格大幅上涨。未来,大规模推广太阳能、风力发电这样的绿电其成本也会比燃煤或者燃烧天然气发电成本要高很多。
在上述的这张榜单中,有两款车型值得我们关注:
沃尔沃EX30
和SMART #1。这两款车型都是基于吉利的SEA浩瀚架构,并且目前都是由吉利在国内的工厂代工。
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沃尔沃
EX30。其凭借沃尔沃过往在欧洲建立起来的品牌优势,以及较高的性价比,未来销量还有进一步提升的可能。但是欧盟当前正在对中国生产电动车进行反补贴调查,一旦进口关税上涨,那么EX30的性价比就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中国品牌前路漫漫
在一众中国品牌中,在德国汽车市场表现最好的是上汽旗下的MG品牌,一月总计销售了896辆,在整个德国市场上排名第29。其他自主品牌表现更加堪忧:
比亚迪二手车
销量仅为390辆,排名第38;
长城
销售了90辆,排名第41;
蔚来
和
领克
分别销售了27辆和5辆。以这样的体量来看,不要说蔚来和领克了,哪怕是比亚迪和长城的体量,都很难在德国市场盈利。
在燃油车领域,以领克为例,和沃尔沃同平台的领克在产品力方面是有保证的,此外,其也已经在欧洲市场耕耘多年,且背靠沃尔沃的品牌和体系能力。但即便如此,领克在德国的销量依然乏善可陈。
另外一个在国内市场叱咤风云一时的长城汽车,在德国也基本属于一个陪跑的角色。电动车领域,以蔚来汽车为例,虽然在产品力方面其完全不输德国市场上的电动车,但是时至今日,在销量上还是不见起色。想要说服德国消费者来购买中国汽车,无论是燃油车还是电动车,中国车企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未来,在德国市场上,国内车企不仅需要投放产品力更强的车型,在性价比上下苦功夫,如何提升品牌知名度,让德国消费者愿意接受中国品牌和中国制造的汽车可能更重要但也更难。
2024年,在匈牙利的比亚迪欧洲工厂将正式开工建设,而上汽在欧洲的工厂也应该在紧锣密鼓地寻址中。在欧洲建厂,一方面能够避免潜在的贸易战带来的关税上的风险,同时降低物流成本;另外一方面,在欧洲建厂,也有助于中国品牌将其作为支点,来导入包括研发、售后以及前期市场调研在内的一整套体系能力。
对于中国车企来说,这才是能够长久经营欧洲市场的关键所在。但是这些都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持久的投入。以当前德国市场来看,除了特斯拉,其对欧洲之外的品牌接受度并没有那么高。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经纬网,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国际上的车企巨头,它们并没有彻底放弃电动化汽车,只是前些年盲目乐观,步子迈得太大。最近2年受挫后,它们开始反思,于是决定放缓电动化汽车的计划。
奔驰
如此,
奥迪
、
福特
、通用亦如此。
譬如奔驰,如果是遵循它在2021年7月在战略升级发布会上的计划,奔驰在2025年
纯电动
车和插电混动车的销量占比要达到50%,2030要全面实现电动化,只销售
纯电动
车型。
事实呢?在刚过去的2023年,奔驰全球全年累计销量约为249.2辆(含乘用车和轻型商务车)。其中,奔驰新能源车销量24万辆,仅占奔驰乘用车总销量的12%。2023年距离2025年仅2年时间,想在短短两年时间内把剩余的38%补齐,无疑是天方夜谭。
于是乎,奔驰更改了发展电动车的计划,计划在2030年,新能源车和传统燃油车将各占50%的销量。这一推迟就是5年。
而且奔驰这次开始不再盲目激进。考虑到奔驰新能源车的市占率低,它决定在2030年主要市场将不再计划全面转为电动汽车销售。与此同时,奔驰会根据市场需求来判断转型电动车的步伐。简而言之,奔驰在
纯电动
车市场吃瘪后决定不在口嗨,而是实事求是。
与奔驰对待
纯电动
车态度相似的车企还有奥迪。它原计划在2025年前要推出10款
纯电动
车,可后来它决定还是将重心偏向燃油车和插电混动车型上,而对于电动车则根据市场反响灵活调整。
福特同样跟进,它在2023年下半年推迟了120亿美元的新能源研发计划,同时还削减了电动车的产量,并调整了利润目标。
通用同样不例外。2022年,通用曾放出豪言壮语,要在2024年上半年生产40万辆电动车,到2025年面向全球市场推出30款电动车,它的最终目标是在2035年实现所有新款车型的电气化。可实际呢?通用汽车却推迟了电动汽车的生产和部分投资。
传统车企巨头们纷纷推迟
纯电动
车的生产时间,很现实的原因就是销量不行。
2023年,全球电动车销量1429万辆,其中949.5万辆在中国,相当于中国消费者贡献了66.4%的销量。剩下的33.6%要分给其它国家的少部分车企,那单个车企的销量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如果是从全球范围内看其它国家的新能源车销量可能还不太直观。单独拿欧洲市场举例子。2020年,欧洲市场的新能源车渗透率是11%,而2023年其渗透率也才24%。
相比于中国市场接近40%(2023年)的渗透率,欧洲消费者拥抱新能源车的态度其实并不积极。不仅如此,加上德国还取消了电动车的补贴,导致德国市场的销量出现了断崖式下滑。如此一来,欧洲市场的新能源车很有可能出现下滑。
目前,中国品牌新能源车能在欧洲畅销,主要原因还是价格便宜,而补贴的那一部分完全是由车企自己承担了,才没有让消费者感受车价的上涨。
与传统车企巨头相反的是,自主品牌发展新能源车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甚至还有
小米汽车
这类新晋选手入局。不过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像吉利、
长城
这类车企也没有放弃发展燃油车,甚至决定投入资金更新内燃机的技术。它们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它们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好,主要还是因为有广大的海外市场消费者需求兼顾。
国际车企巨头延迟电动车发展计划,底层逻辑还是销量低,不赚钱,在倾尽全力发展新能源车又见不到收益时,那势必会导致燃油车的产业链受损,既然结果可以预见,那何不趁燃油车还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时,稳步前进,依据市场的情况酌情发展新能源车呢?
(文/优视汽车 向前)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优视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二手车(https://www.2che168.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BBA”销量新座次,2024有啥新车?最快周四就上!的相关内容。
随着各大车企陆续公布2023年全年销量,我们熟悉的德系三强“BBA”销量榜首的争夺也随之展开。纵观2023年车市,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市场,整体都呈现出了波动的市场变化,但反观豪华车市场的销量却保持着稳中有升。
2024年,合资豪华品牌的发展趋势也很明显,在加推新车投放的同时,加速新能源转型的速度。今年,将有多款合资新车上市,尤其是在电动车市场,预热许久的几款重磅新车都将陆续登场。接下来,先来回顾2023年销量,再让我们先睹为快展望今年即将上市新车。
宝马
2023年,
宝马
集团在全球市场上,共交付包含宝马、
MINI
和
劳斯莱斯
在内合计2555341辆新车。其中,宝马销量为2253835辆,保持全球豪华车细分市场的第一名。其中,宝马的
纯电动
车型销量同比增长92.2%,达330596辆。
而在国内市场,宝马集团实现交付824932辆BMW和MINI,同比增长4.2%;尤其是宝马的
纯电动
车型全年共交付99972辆,同比增长超过138%,接近10万辆“大关”的出色表现展现出了豪华品牌在电动化上的成果。
海外市场上,宝马将在2024年迎来数款新车,包括换代的1系、X3和 iX3;已经亮相的X2和iX2也将开启交付;4系也将迎来小改款,包括轿
跑车
、敞篷车和M4在内;新款5系
旅行车
、首款纯电
旅行车
i5 Touring,甚至是M5 Touring都格外让人期待。
而在国内市场,电动版MINI已经在工信部上亮相,也进入到登场倒计时阶段,而最重磅的新一代5系家族更是将于本周四上市。尤其是
宝马i5
的登场也将标志着宝马迈入智能电动时代,宝马在国内
纯电动
车型将达到7款之多。
作为“BBA”阵营中率先登场的重磅新车,全新
宝马5系
最大变化集中在了科技配置的全面升级,其采用了品牌最新的设计语言,依旧延续了豪华套装与M套装的两种风格。而在配置方面,包括光耀格栅、C柱“5”字徽标、流金中控饰板、一体式悬浮曲面屏、环抱式交互光带、前排座椅靠背汉字“五”专属徽标和后排悬浮式巨幕等都是国产5系的专属配置,并针对后排座椅加长加厚,并配备后排独立控制面板。
除此之外,全新5系还拥有不少“老大哥”7系的同款配置,例如平底设计的方向盘、12.3英寸仪表+14.9英寸中控屏的组合,而31英寸8K后排车顶大屏幕也同步下放到了5系上,这可是中国专属,海外没有的配置。
动力方面,宝马5系燃油版车型搭载2.0T发动机,并配以48V轻混系统组成的动力系统,最大功率190千瓦和最大扭矩400牛・米;宝马i5则采用第五代eDrive电驱系统,长轴距版的续航里程最大可超过700公里,并首次引入M车型——i5 M60,配备了自适应M运动悬架Pro、M高性能卡钳等一系列专属性能装备。
梅赛德斯-奔驰
2023年,梅赛德斯-
奔驰
在国内市场累计交付约76.5万辆新车,与2022年交付水平基本持平;在高端豪华细分市场则迎来大幅提升,包括梅赛德斯-
迈巴赫
品牌、G级越野车分别实现21%、22%的年度增长;新能源阵营中,纯电车型交付超翻番,
插电式混合动力
车型再次领跑豪华汽车市场。
尤其是以长轴距C级车、长轴距GLC
SUV
和长轴距E级车的轿车与
SUV
豪华矩阵,将成为品牌的“销量担当”。
2024年,梅赛德斯-奔驰将迎来超过15款全新/新一代产品亮相,包括全新纯电G级越野车、全新迈巴赫EQS纯电
SUV
、全新CLE家族、全新长轴距GLC
SUV
插电式混合动力
车型、全新长轴距E级车
插电式混合动力
车型等。
而在海外市场,E级All-Terrain、CLE敞篷车与AMG版本等衍生车型都将登场;而性能最强大E级AMG的V8发动机也将加入E Performance混动系统;V级和EQV将迎来明显升级并开始销售;而在年底,基于MMA Premiere平台首款量产车型的电动CLA将成“年末压轴”,开启电动市场新的序幕。
今年,恰逢G级越野车诞生45周年。前几天,梅赛德斯-奔驰G 500典藏版上市,新车售价为239万元,中国限量发售198辆,全球限量发售1500辆。而在今年,全新纯电G级越野车无疑将成为整个市场的焦点,毕竟可以“原地转圈”的纯电大G,又有谁能拒绝它的魅力呢。
奥迪
2023年,
奥迪
在国内交付了729042辆新车,同比增长13.5%,其中奥迪
纯电动
e-tron系列交付量为31025辆。而国产车型呈现强劲增长动力,2023年交付达到664607辆,同比增长11.2%,其中
奥迪A6L
和
奥迪Q5L
刷新全年销量纪录。
而在2024年,奥迪针对新能源汽车市场有全新的布局,坚持高端、智能定位,尤其是以奥迪Q6 e-tron为代表,将在新能源市场发力。Q6 e-tron原型车已经在去年的广州车展上登场,外观设计看上去有不少创新,而经典的大嘴中网格栅则会让你一眼就认出这是辆奥迪。值得一提的是,Q6 e-tron搭载的第二代数字化OLED尾灯,凭借多达360个的发光单元,通过精妙算法每10毫秒就能生成一幅新图像,呈现出数字灯光签名效果,首次实现了车辆与周围环境的通信交互。
内饰则更加强调舒适氛围,环抱式设计呈现出浑然一体的视觉观感。而由11.9英寸虚拟座舱显示屏、14.5英寸全景显示屏和10.9英寸副驾显示屏组成的三联屏设计则为其带来全新的交互体验。
新车作为PPE纯电平台首款量产,Q6 e-tron将搭载100千瓦时电池组,在WLTP工况下续航里程超过了600公里,并支持第二代800V快充技术,仅需30分钟即可从电量10%充至80%。
与此同时,同样是基于PPE平台搭载的A6 e-tron系列车型也将于2024年的年中在海外市场登场,并将推出Sportback和Avant车型。而在燃油车方面,基于纵置PPC平台打造的燃油车系列也将陆续登场。值得一提的是,
奥迪A5
Sportback和A5 Avant将作为A4系列的继任车型首次亮相;改款的A3和下一代Q5/Q5 Sportback也会同步登场,可见奥迪在2024年也将是“忙碌”的一年。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ams车评,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BBA品牌2023年销量出炉:奔驰居然败给了宝马随着时间来到1月中旬,我们所熟知的德系BBA品牌在最近也陆续公布了它们在2023年里所取得的销量成绩。其中,宝马以82.4万辆的新车销量数据稳居第一,奔驰则以76.5万辆新车的销量数据排名第二,奥迪在2023年一共交付了72.8万辆新车,位居第三。从数据上来看,相对于宝马和奔驰,奥迪仍需再努力。那看完这三家德系豪华
销量低迷,新能源车不受传统车企巨头欢迎?国际上的车企巨头,它们并没有彻底放弃电动化汽车,只是前些年盲目乐观,步子迈得太大。最近2年受挫后,它们开始反思,于是决定放缓电动化汽车的计划。奔驰如此,奥迪、福特、通用亦如此。譬如奔驰,如果是遵循它在2021年7月在战略升级发布会上的计划,奔驰在2025年纯电动车和插电混动车的销量占比要达到50%,2030要全面实现电动化,只销
1.1-1.7理想汽车周销量0.43万辆2024年挑战80万辆目标易车讯1月9日,理想汽车公布了最新周销量。2024年1月1日-1月7日,理想汽车周销量0.43万辆,位居新势力品牌销量第二。在中国市场新能源品牌销量方面,理想汽车位居第六。理想汽车也继续保持中国市场豪华品牌销量前五。2023年12月,理想汽车在供应、生产、销售、交付团队的全力配合下,实现了超
2023年9月第四周新能源汽车销量2023年9月第四周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已经出炉,共有11款车型上榜。其中,特斯拉ModelY以9964辆的销量位居榜首,成为当周销量最高的车型。比亚迪海鸥和海豚分别以6497辆和4451辆的销量位列第二和第三名。此外,比亚迪元PLUS和埃安S也分别以4451辆和4090辆的销量进入前十。值得一提的是,蔚来ES6以2336辆的销量位居第十一位,成为榜单中最贵
70年汽车工业首次全球汽车销量TOP10中国车企榜上有名在吃瓜群众们的一片助威声中,去年咱们自主品牌红红火火恍恍惚惚吼吼吼吼。对比起国内的老牌合资品牌跌跌不休的惨况,自主品牌大都环比同比双升。根据乘联会的数据,去年自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同比增长4.6个百分点,达到52%,实现了对合资品牌的反超。这么耀眼的成绩,放到国际舞台上又是怎样的位置呢?最近有机构发布2023全球十大汽车销量排行榜,咱们
70年汽车工业首次全球汽车销量TOP10中国车企榜上有名在吃瓜群众们的一片助威声中,去年咱们自主品牌红红火火恍恍惚惚吼吼吼吼。对比起国内的老牌合资品牌跌跌不休的惨况,自主品牌大都环比同比双升。根据乘联会的数据,去年自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同比增长4.6个百分点,达到52%,实现了对合资品牌的反超。这么耀眼的成绩,放到国际舞台上又是怎样的位置呢?最近有机构发布2023全球十大汽车销量排行榜,咱们
1月新势力交付量:问界超越理想,小鹏腰斩因为1月第四周已经开始返乡,因此新势力交付量相比12月有所下降,但问界、理想仍然超过了3万台,并且问界还凭借着问界M7一台车完成了对理想全系的超越。而小鹏在经历去年一整年的增长后(虽然也是因为起点低,2023年交付量仅为5,218台),1月交付量再次腰斩,让人不禁怀疑2024年是不是又要重演全年正增长的戏码。*/完整的1月新势力交付
汽车2024年销量汽车市场在不断发展变化,因此很难准确预测2024年的汽车销量。但是,根据当前市场趋势和行业发展状况,可以预测2024年汽车销量将会保持稳定增长。1.市场现状与趋势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新能源汽车的兴起也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预计到2024年,这些积极因素将继续推动汽车市场
2024-06-19 07:56:54
2024-06-25 21:21:01
2024-06-24 05:02:32
2024-06-22 12:29:59
2024-06-20 06:10:10
2024-06-18 14: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