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5 23:22:15 | 二手车
2024年前两个月,问界汽车分别以32973辆、21142辆销量,连续两月蝉联国内造车新势力销量榜首。问界的畅销,无疑令车企与网友们看到了华为强大的品牌号召力,也让消费者更期待华为智选车业务其他车型的到来。
不用急,华为智选车全家桶马上就要来了,而且是问界、智界、傲界、享界四大品牌均有新品将至,覆盖30万元~100万元价位,轿车、
SUV
、
MPV
等车型全都有。
今年是华为智选车爆发的一年,也是向其他车企展露智选车实力的时刻,若即将推出的这些产品能获得消费者认可,那么华为将证明自己拥有「帮助」任何车企冲上高端的实力,从而获得更多车企的合作。
当然,一切的前提在于,华为与四家车企合作的新产品能够打动消费者。
问界,补上最后的价位空缺
作为华为智选车业务的首个品牌,其与赛力斯联合打造的问界汽车已然成为了国内造车新势力中的「扛把子」。不过目前问界汽车的产品价格却有些奇怪,M5与M7价位重合,都是25万元起步,顶配不到35万元,但M9价位却处于45万元~57万元。
鸿蒙智行
官方已确认,
问界M5
智驾版将迎来配置更新,预计5月交付,但标准版暂无更新计划。
小通认为,问界M5应当适当降价,或推出低价换代款,避免与M7直接竞争,毕竟近几个月问界M5的销量并不理想。
至于35万元~45万元价位区间,将由问界M8填补。近期问界M8已有大量谍照曝光,从图片来看,该车「承前启后」,前脸与M9基本相同,尾部则与M7十分相似,标配激光雷达。
该车具体信息暂未曝光,推测对标
理想L8
车型,主打家庭场景。问界M8的尺寸可能略大于M7,提供5座/6座/7座版本。从目前信息曝光的密集度来看,该车估计今年下半年才会发布上市,智驾功能无疑是产品一大亮点。
2024年问界汽车的销量目标为60万辆,平均月销五万辆,不过1月和2月问界汽车累计销量仅5万余辆,接下来的压力不小。
3月起汽车行业逐渐回暖,新款M5智驾版也将上市,问界M8虽无更多信息,但参考M7和M9的热销,提前预定爆款并不过分。
问界的首要之急恐怕是提升产能,避免消费者久等,发生类似智界S7的情况。
智界,华为首款轿跑
SUV
来袭
去年底上市的
智界S7
,发布会上余承东就官宣订单量已突破2万辆,上市当天又收到了5000辆订单,对于一款25万元~35万元的产品而言,上市第一天收到25000+订单,已算是爆火。可智界S7的交付却成了问题,消费者迟迟等不到自己预定的产品,导致华为不得不出钱补贴消费者,并准备在今年4月推出S7的小改款,可能会有增程版。
还有消息指出,在该车之后,智界品牌将推出第二款产品——S9。有趣的是,该车并非轿车,而是一款轿跑
SUV
,预期价位40万元~50万元。近几年国内
跨界车
非常多,但基本与
SUV
相关,大空间太香了。
从谍照来看,
智界S9
采用溜背式设计,顶部有一颗激光雷达,车身比普通的轿车高一些,头部空间更充裕。内饰方面,智界S9延续了S7的设计方案,并且前排座椅有Maglink接口,可以外接华为平板。
值得一提的是,智界S9的方向盘不再是「Luxeed」字母,而是换上了全新logo,可能是智界品牌的新车标。就像问界汽车的命名几次变更,智界车标的变化,也说明该品牌正一步步探索适合自己的路线。
智界汽车可以摸着问界汽车的石头过河,倒是可以轻松一点,问界汽车从智选SF5算起,大概用了两年时间,才真正看清楚方向。
智界S9的到来,是华为智选车业务的一次探索,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轿车、
SUV
、
MPV
三大车型,开始尝试跨界产品。
轿跑SUV拥有更大的空间、更低的风阻,适合追求乘坐舒适度与操控性的消费者,再加上拥有华为的智能座舱和智驾功能加持,同价位拥有不错的竞争力。
当然,智界S9最重要的还是要确保产能,希望这次
奇瑞
给点力,别再出现让消费者苦等了。
傲界,又一个「
仰望
」?
比亚迪
仰望U8
的畅销,让消费者看到了国内车企的技术实力,也证明了中国车企能够立足百万级市场。华为与江淮联手推出的傲界品牌,同样定位百万级豪车,可是傲界能成为下一个仰望吗?
按照之前公布的消息,傲界品牌涉及车型包括轿车、
SUV
、
MPV
等车型,首款产品或为
MPV
。江淮与华为签署的《智能新能源汽车合作协议》公告指出,江淮与华为联合专为豪华
MPV
开发了「X6」平台,车长5200mm、轴距3200mm,规划年产能35000辆。
近几年国内布局
MPV
的新能源车企非常多,如
腾势D9
、
魏牌高山
、
小鹏X9
、
岚图梦想家
、
理想MEGA
、
极氪
009等,定价普遍在30万元~60万元。
从销量排行榜来看,没有任何百万级MPV月销量能达到四位数,傲界MPV规划年产能35000辆,看来对产品很有信心。
关于傲界首款
MPV
,目前暂无太多信息,从X6平台尺寸数据来看,比「加价王」
丰田
埃尔法
还要大不少,但是车长和轴距略小于理想MEGA,若不追求低风阻设计,头部空间可能会更充裕。推测该车会标配冰箱、彩电、大沙发,以及具有激光雷达的高阶辅助驾驶。
与合资百万级
MPV
相比,优势当然会大得多,毕竟埃尔法在日本本土售价也就25万元~45万元,只是在中国卖得贵。
另外,第一财经报道称,从内部人士获悉,傲界还将推出一款百万级轿车,对标 " title="宝马7系" data-keyType="Serial" data-id="2033" target="_bl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电车通,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在去年9月中旬上市即“遥遥领先”的问界新M7,在今年3月单月交付达24,598辆,问界品牌全系单月交付更是达到31,727辆。但即便是如此成绩的问界,在愈发“刺刀见红”的国内新能源市场,同样不敢掉以轻心。当我们把问界汽车销量屡创新高,和后续新增版本车型以及所谓的“购车权益”对齐来看,或许足以体现其强大的体系力、技术力,以及执行力。
4月15日,问界新M7 新增版本在新一批工信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公开了申报信息。从所公布的信息来看,
新增版本主要进行了外观上的调整,如采用了新格栅与新轮毂的设计。
同时,为了提升市场吸引力,现款问界新M7还
限时推出了总价值高达4.2万元的购车权益。
在当前现款车型热销,且仍有订单尚未交付的情况下,这一新增版本的推出显然有些出乎意料。
6个月销量持续走高,华为深度赋能,问界为何备受追捧?
当我们把视角放在半年前的9月12日,即问界新M7正式上市的时间,
2023年9月,问界新M7大定30,000辆;
2023年10月,问界新M7交付10,574辆;
2023年11月,问界新M7交付15,242辆;
2023年12月,问界新M7交付20,611辆;
2024年1月,问界新M7交付31,253辆;
2024年2月,问界新M7交付18,479辆;
2024年3月,问界新M7交付24,598辆。
在以上统计中,除今年2月因春节季的因素之外,问界新M7始终维持着产能爬坡后的稳定交付量区间。此外,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董事长余承东先生,在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透露,今年前3个月,华为智选车业务已经扭亏为盈了。
(图内人物: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董事长余承东先生)
相较如今国内新势力仍处在亏损状态的一众品牌,较迟入场,甚至月度交付量一度不达千台的问界汽车,在华为的深度赋能下,已经实现后发制人、率先盈利的成功。问界新M7的关键,自然离不开华为在技术上的厚积薄发、品质上的严苛标准、产品上的差异化体验,以及从随身3C产品到汽车行业都始终坚持用户体验为先的理念。
华为赋能体现在何处
若是我们将问界新M7所谓的“新”提炼出来,有人认为,其是依靠
华为ADS 2.0的智驾体验
才能实现“一招鲜,吃遍天”。
确实,首先在硬件方面,搭载HUAWEI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问界新M7,装载有1个顶置激光雷达、3个毫米波雷达、11个高清视觉感知摄像头及12个超声波雷达等27个感知硬件,软件上则有华为自研算法的支持,不依赖高精地图即可实现高速、城区高阶智能驾驶。
在彼时一众造车新势力排产困难,甚至品牌创始人在舆论场诉苦“雷达难求”的时候,余承东已经在问界新M7订单爆满时,以直播的形式“进厂打螺丝”,向问界新M7车主立下“保交付”的承诺,而不是让品牌用户做个下定之后的“等等党”。
在
华为ADS 2.0智驾的软件层面
,今年3月,问界新M7已完成OTA升级,升级了城区NCA智驾领航。在不依赖高精度地图的情况下,已经实现了“全国都能开,有路就能开”的高阶智驾体验。
要知道,在去年9月华为秋季发布会上,就承诺将会OTA升级华为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在各大城市使用,到2024年实现“全国无图驾驶,有路就能开”。彼时的媒体同行和网友预测:这套智能驾驶系统顶多在12月开放部分大型城市,而真正实现“有路就能开”,需要到2024年底。
但随着问界新M7在今年3月的OTA升级,如今华为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甚至能在
乡村道路
使用,那么这种消极言论无疑被“打脸”。此外,反观一众新势力品牌早早发布“无图智驾”概念,但仍未真正实现OTA装载。
从一众新势力品牌在硬件方面的“诉苦”,到软件OTA方面的“拖延”,即可看得出来:当大家都在PPT层面处于“同级战力”的时候,谁先实现装车、应用落地,谁就是具备“硬实力”的体现。这反映出来的是用户声音马上听到,尽快决策,积极满足,更是二手车
华为赋能的高效决策与产品竞争力的体现。
最后总结
特斯拉
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曾在自传中表达:
“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在经过众多网友的提炼、总结和翻译后,如今这句话的含义是:我们平日里看着光鲜亮丽的组织、公司,乃至人类大事件,都是由漏洞百出的架构和大量充数的人力组成的,潜台词是它们过去能够正常运转,完全是运气好,一旦遇到真正的困难,就会出令人大跌眼镜的纰漏。
事实上,如今的国内尚存的部分新能源新势力品牌,同样符合埃隆·马斯克所言。
在硬件装配上,各家所谓的独立工厂、研发技术,很大程度上依托着XX时代,X亚迪提供的动力电池芯片;
在软件层面上,更是缺乏如华为赋能,小米造车这般经年积累,甚至在其车主用户的频频投诉下,仍不进行完善;更有甚者,某新势力品牌在品牌形象和营销宣发上,还以双标姿态,自比“光明”。
在今年3月末,流量、口碑、创始人形象三重营销的
小米汽车
,在庞大的手机用户群体的基础上,更具有小米人车家生态优势;
而华为本身在“2025年之前不造车”的决策上,如今通过华为车BU的赋能,正深度影响国内传统燃油、乃至合资燃油汽车企业,在华为ICT+IT+2C的模式下,或许华为并不会成立整车制造销售品牌,但能够在强强联合的模式中,行成一个独立于新势力的“华为派汽车”。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全民舆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一家车企,如果对某个细分市场久攻不下,或者想开拓更多的细分领域,一般会怎么操作?
很多
厂商
首先想到的就是:搞个新品牌。
因为新品牌一般都有新人设,也会有新玩法,有可能带来一些新气象。
比亚迪
搞出了
仰望
、
腾势
和
方程豹
,
长安
有启源和深蓝,
长城
有
坦克
、
魏牌
和
欧拉
,吉利有银河、
领克
、
极氪
。
效果好像都不错,于是,跟风者就要来了。
那么,2024年有哪些
厂商
会采取这种玩法呢?
1、大众:ID系列表现不佳,新品牌换个玩法?
在燃油车领域,
大众
表现尚可,1-11月份国内累计销量突破270万辆,超过了比亚迪。
在新能源领域,大众ID.系列11月份销量接近3万辆,称得上是一方诸侯。
但需要注意的是,大众与
丰田
不一样,它对电动汽车并无抵触心理,它是真的要转型的,那么这个表现就不太够看了。
近日有消息称,
一汽
-大众计划推出自己的新能源品牌。
鉴于目前ID. 系列车型均为纯电,新品牌可能会专注于插混车型。
如果计划成真,那么它至少可以带来两个好处。
第一,新车的投放速度会加快;第二,它可以覆盖更多的消费人群。
但它也面对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如何理清与一汽、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安徽大众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其次,新品牌如何定位?要做电车领域的“捷达”吗?
2、丰田:世极要成为独立品牌?
世极
,是丰田旗下的
大型SUV
,此前曾经在广州车展期间亮相,预计售价达到200万元,号称丰田的
劳斯莱斯
。
现在市场上有丰田准备把世极变成独立品牌的传闻,就像
皇冠
、
兰德酷路泽
、
雷克萨斯
一样。
面对蓬勃发展的新能源市场,丰田表示“不慌”,它必须要稳住自己的传统市场。
不过在中国市场,丰田这个动作成功与否,都不太重要了,原因很简单,时代已经变了。
3、本田:东风本田灵悉已成立
日系三兄弟在新能源市场上的表现都比较一般,不过它们采取的对策还是有点不一样的。
早在今年9月底,
东风
本田
就宣布退出全新的新能源品牌,名为“
灵悉
”,它有自己的新LOGO,也有自己的专属
纯电动
平台,同时还推出了首款概念车
灵悉L
,预计将会在2024年正式量产上市。
从概念车上来看,灵悉的设计风格将会以年轻化为主,车身线条、车身姿态都比较个性化,与目前东风本田的e:NS有比较明显的区别。
根据东风汽车的规划,未来的电动化策略将会围绕油电混合、e:NS和灵悉展开,预计将在2030年之前推出10款以上的纯电车型。
现在的问题是,有了新品牌,就真的能做起来吗?
或者可以这么说:如果有了新品牌就能做起来,那e:NS为什么没有做起来?
现在就看灵悉的
纯电动
平台怎么样了,如果真的得到用户认可,那就可以证明,东风本田在新能源领域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4、华为系:谁想来吃肉?
今年下半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被华为搅得热火朝天,华为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带动了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领域的内卷。
根据华为此前的规划,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合作品牌以“界”命名,除了已经确定的北汽与江淮,鸿蒙智行可能还会有一汽等
厂商
加入。
华为汽车业务已经独立运营,相信会打消不少合作伙伴的疑虑。
不过。华为的强势作风仍然有可能起到负面作用,加入鸿蒙智行的车型,华为将从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全方位负责,这会劝退不少潜在的合作者。
华为的内心世界是:我这儿有好东西,事情交给我,保证你赚钱。
其它
厂商
的内心世界则是:交给你,那还要我干什么呢?
但让其它
厂商
无奈的是,加入鸿蒙智行的车型还真能卖得出去,11月份
问界M7
销量达到1.7万辆。
2024年的华为系,前景如何很难下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会让不少
厂商
继续纠结于合作还是不合作。
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华为已经申请了一系列“界”字辈商标,包括“问界”、“
智界
”、“勇界”、“慧界”、“筑界”、“傲界”、“知界”、“羿界”、“尊界”、“擎界”等。
看样子,这是要一揽子全收了的节奏?
5、蔚来:终于要搞低端品牌了?
11月份
蔚来
汽车销量仅为15959辆,它已经在月销1.6万上下徘徊了三个月之久。
其实蔚来的车性能还是不错的,但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太贵了,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承受能力。
但如果在现有车型的基础上降价,又会影响整个品牌的高端属性。
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搞个低端品牌。
当然,这个“低端”,是相对于蔚来在售车型来说的。
根据蔚来汽车此前的说法,其将会在2024年下半年推出
阿尔卑斯
品牌,售价区间为20-30万元。
阿尔卑斯品牌预计仍会保持比较强大的性能,800V高压架构之类的不会缺席,换电模式也会坚持,但一些高端配置和服务可能会砍掉。
技术方面,蔚来是真有东西的,而且比我们许多人看到的都要多。
但问题是,2024年下半年才发布,正式走量估计要等到2025年了,这个时间,还赶趟吗?
6、小鹏:联手滴滴搞事情?
低端市场,不单蔚来想做,
小鹏
也想做,不过,小鹏想做的“低端”是真低端:15万元以下的新能源车型。
8月28日,小鹏宣布与
滴滴
达成合作,具体内容就是,滴滴把旗下的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打包,换取小鹏汽车3.25%的A类普通股,这次交易,造就了小鹏的低端品牌:小鹏MONA。
滴滴大家都是知道的,它做的就是网约车,即便自己造车,也不会造什么高端车型,此前它与比亚迪合作的D1,就是面对B端市场,也是15万元级别。
小鹏也想入局15万元以下的市场,而网约车、出租车是个很大的市场。现行政策规定,网约车使用年限达到8年就要强制退出市场,这催生出了每年237万辆的换车需求。<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二师兄玩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3-11-28 16:32:54
2024-02-18 11:29:44
2023-11-28 16:32:35
2024-02-18 11:23:48
2024-02-18 11:06:56
2024-02-18 10: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