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2024年华为汽车销量 问界汽车3月销量近三万,华为赋能了底子还是灵魂?

2024-06-18 10:54:21 | 二手车

小编今天整理了一些2024年华为汽车销量 问界汽车3月销量近三万,华为赋能了底子还是灵魂?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2024年华为汽车销量 问界汽车3月销量近三万,华为赋能了底子还是灵魂?

问界汽车3月销量近三万,华为赋能了底子还是灵魂?

在去年9月中旬上市即“遥遥领先”的问界新M7,在今年3月单月交付达24,598辆,问界品牌全系单月交付更是达到31,727辆。但即便是如此成绩的问界,在愈发“刺刀见红”的国内新能源市场,同样不敢掉以轻心。当我们把问界汽车销量屡创新高,和后续新增版本车型以及所谓的“购车权益”对齐来看,或许足以体现其强大的体系力、技术力,以及执行力。

4月15日,问界新M7 新增版本在新一批工信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公开了申报信息。从所公布的信息来看,

新增版本主要进行了外观上的调整,如采用了新格栅与新轮毂的设计。

同时,为了提升市场吸引力,现款问界新M7还

限时推出了总价值高达4.2万元的购车权益。

在当前现款车型热销,且仍有订单尚未交付的情况下,这一新增版本的推出显然有些出乎意料。

6个月销量持续走高,华为深度赋能,问界为何备受追捧?

当我们把视角放在半年前的9月12日,即问界新M7正式上市的时间,

2023年9月,问界新M7大定30,000辆;

2023年10月,问界新M7交付10,574辆;

2023年11月,问界新M7交付15,242辆;

2023年12月,问界新M7交付20,611辆;

2024年1月,问界新M7交付31,253辆;

2024年2月,问界新M7交付18,479辆;

2024年3月,问界新M7交付24,598辆。

在以上统计中,除今年2月因春节季的因素之外,问界新M7始终维持着产能爬坡后的稳定交付量区间。此外,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董事长余承东先生,在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透露,今年前3个月,华为智选车业务已经扭亏为盈了。

(图内人物: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董事长余承东先生)

相较如今国内新势力仍处在亏损状态的一众品牌,较迟入场,甚至月度交付量一度不达千台的问界汽车,在华为的深度赋能下,已经实现后发制人、率先盈利的成功。问界新M7的关键,自然离不开华为在技术上的厚积薄发、品质上的严苛标准、产品上的差异化体验,以及从随身3C产品到汽车行业都始终坚持用户体验为先的理念。

华为赋能体现在何处

若是我们将问界新M7所谓的“新”提炼出来,有人认为,其是依靠

华为ADS 2.0的智驾体验

才能实现“一招鲜,吃遍天”。

确实,首先在硬件方面,搭载HUAWEI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问界新M7,装载有1个顶置激光雷达、3个毫米波雷达、11个高清视觉感知摄像头及12个超声波雷达等27个感知硬件,软件上则有华为自研算法的支持,不依赖高精地图即可实现高速、城区高阶智能驾驶。

在彼时一众造车新势力排产困难,甚至品牌创始人在舆论场诉苦“雷达难求”的时候,余承东已经在问界新M7订单爆满时,以直播的形式“进厂打螺丝”,向问界新M7车主立下“保交付”的承诺,而不是让品牌用户做个下定之后的“等等党”。

华为ADS 2.0智驾的软件层面

,今年3月,问界新M7已完成OTA升级,升级了城区NCA智驾领航。在不依赖高精度地图的情况下,已经实现了“全国都能开,有路就能开”的高阶智驾体验。

要知道,在去年9月华为秋季发布会上,就承诺将会OTA升级华为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在各大城市使用,到2024年实现“全国无图驾驶,有路就能开”。彼时的媒体同行和网友预测:这套智能驾驶系统顶多在12月开放部分大型城市,而真正实现“有路就能开”,需要到2024年底。

但随着问界新M7在今年3月的OTA升级,如今华为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甚至能在

乡村道路

使用,那么这种消极言论无疑被“打脸”。此外,反观一众新势力品牌早早发布“无图智驾”概念,但仍未真正实现OTA装载。

从一众新势力品牌在硬件方面的“诉苦”,到软件OTA方面的“拖延”,即可看得出来:当大家都在PPT层面处于“同级战力”的时候,谁先实现装车、应用落地,谁就是具备“硬实力”的体现。这反映出来的是用户声音马上听到,尽快决策,积极满足,更是

华为赋能的高效决策与产品竞争力的体现。

最后总结

特斯拉

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曾在自传中表达:

“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在经过众多网友的提炼、总结和翻译后,如今这句话的含义是:我们平日里看着光鲜亮丽的组织、公司,乃至人类大事件,都是由漏洞百出的架构和大量充数的人力组成的,潜台词是它们过去能够正常运转,完全是运气好,一旦遇到真正的困难,就会出令人大跌眼镜的纰漏。

事实上,如今的国内尚存的部分新能源新势力品牌,同样符合埃隆·马斯克所言。

在硬件装配上,各家所谓的独立工厂、研发技术,很大程度上依托着XX时代,X亚迪提供的动力电池芯片;

在软件层面上,更是缺乏如华为赋能,小米造车这般经年积累,甚至在其车主用户的频频投诉下,仍不进行完善;更有甚者,某新势力品牌在品牌形象和营销宣发上,还以双标姿态,自比“光明”。

在今年3月末,流量、口碑、创始人形象三重营销的

小米汽车

,在庞大的手机用户群体的基础上,更具有小米人车家生态优势;

而华为本身在“2025年之前不造车”的决策上,如今通过华为车BU的赋能,正深度影响国内传统燃油、乃至合资燃油汽车企业,在华为ICT+IT+2C的模式下,或许华为并不会成立整车制造销售品牌,但能够在强强联合的模式中,行成一个独立于新势力的“华为派汽车”。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全民舆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4年华为汽车销量 问界汽车3月销量近三万,华为赋能了底子还是灵魂?

洗牌愈发加速,价格战将继续,2024年中国车市10个预判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均突破3000万辆,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比去年增长了5.9%。

两年前,你能想到这样的结果吗?

相信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但这仅仅是个开始,因为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还不足40%,如果算上存量的话,那么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的差距将会更大。

所以,新能源汽车

厂商

还要继续努力。

那么2024年的汽车行业会怎样?如下是我们的10个预测。

1、比亚迪继续高歌猛进,市场份额提升阻力不小

要了解

比亚迪

的强势,只需要记住2组数据。

第一,它2023年累计销量已经突破300万辆大关,同比增长62.3%。

第二,它在国内新能源市场上的份额突破了35%。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比亚迪手握刀片电池、e平台3.0、超级混动DM-iDM-p、易四方平台、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等核心装备,以及王朝、海洋两大系列车型,同时还有

腾势

方程豹

仰望

等子品牌,除非发生不可逆转的重大变故,否则2024年继续坐稳全球第一当无疑问。

更何况,比亚迪目前在售车型中,部分车型和平台已经老化,2024年很有可能进行更新换代,让销量再上一层楼。

但需要注意的是,竞争对手的实力也在不断提升,甚至在部分技术体验上有赶超之势,它们有能力阻止比亚迪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大概率会突破1000万辆,但比亚迪的市场份额,有可能会被压制在40%以下。

2、特斯拉低端车型和4680电池或将上车

根据统计,

特斯拉

2023年国内销量约181万辆,刚好完成180万辆的销售目标,全球范围内来看,特斯拉与比亚迪的销量差距在100万辆以上。

要想快速提振销量,特斯拉现在有3件可以做的事情:推出低端车型、4680电池大规模上车、FSD系统快速落地。

但从客观角度来说,FSD系统带来的冲击,可能没有另外两件事情大。

首先,FSD系统没有明确的入华时间表,而且它在美国也存在一定的质疑;其次,FSD系统即便入华,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大规模普及;第三,国内智能驾驶水平并不低,主流

厂商

疯狂内卷,3年前FSD入华,与现在入华,效果是不一样的。

相比之下,低端车型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用户群体,积攒人气,提升关注度,进而获取销量。

而4680电池可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让特斯拉在产品开发、定价时更加从容。

但特斯拉要进行这两个操作,也有一定的难度。

首先,特斯拉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高端形象,推出低端走量车型,会不会影响特斯拉的品牌形象,这是个比较麻烦的问题。

其次,4680电池进度不及预期,主要是受制于松下,那么2024年松下是否就能解决问题呢?

3、合资厂商继续“压力山大”

中国的进口车市场规模比较小,因此国内市场主要是自主与合资

厂商

对决。

2023年中国品牌市场份额达到56%,比去年同期提升4.7个百分点。此消彼长,合资品牌的影响力在逐渐下滑。

合资

厂商

现在的困境,是两方面的。

在燃油车领域,它们的很多市场被吉利、

长安

长城

等中国品牌夺走。

在新能源领域,它们现在几乎没有发言权。除了

大众

汽车之外,还没有哪个合资品牌能成功打进主流新能源市场。

如果仅仅是输在销量上,合资

厂商

或许没那么慌,但现在是行业变革期,新能源

厂商

不断蚕食燃油车的地盘,而合资

厂商

暂时还没有找到应对的办法。2023年12月份,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渗透率仅为7.4%,正处于“燃油车份额被偷袭,新能源份额又抓不住”的境地。

2024年上半年,

丰田

本田

厂商

如果还是不能在新能源市场有所改变,那么下半年它们的市场份额将会加速萎缩。

4、价格战仍将延续二手车

从客观角度来说,将汽车行业内的降价简单地称为“价格战”是不太合适的。

燃油车逐渐被淘汰,传统汽车

厂商

被迫以价换量清库存,这其实是一种正常现象。

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前期规模较小,技术不成熟,成本较高,定价也比较高。但在销量规模扩大、供应链快速完善、技术研发进入收获期之后,成本被快速压缩,终端零售价下降,这是行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不出意外的话,2024年这些情况还会延续下去。

燃油车已经不太可能再“翻身”,降价求生存将会成为常态,不过今年很多降价的车型都是卖不动的,明年人们熟悉的很多经典燃油车,价格体系也有可能崩盘。

新能源汽车持续向好,成本会进一步下滑,不少车型在上市后就会给出比较亲民的价格。行业变革期,汽车价格难免会受到影响。

5、新势力展开新一轮淘汰赛

过去几年时间里,造车新势力是中国新能源市场上的一支强大力量,它们促进了国内新能源车型的普及,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主导了行业的流行趋势。

但现在的市场形势与几年前不同,除了比亚迪、特斯拉两大巨头之外,以吉利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后来居上,转型渐入佳境;来自国家队的岚图、智己等逐渐找到感觉,华为又带来了一大堆装备精良的华为系车型,市场竞争已经白热化。

而主流造车新势力中,只有

理想汽车

月销量稳定在4万辆以上并且实现了盈利,其它新势力月销量多在2万辆以下徘徊,且常年巨额亏损。

这种情况不太可能一直延续,2024年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有那么几家销量萎靡不振的新势力可能会被淘汰。

6、中国品牌内部格局将生变

2023年中国品牌份额不断提升,看上去势头很猛,但并非所有的中国品牌都是春风得意。

譬如前几年人们很熟悉的中国品牌,例如

荣威

、传祺、

名爵

等等,销量其实也在下滑。

行业变革期,受伤的并非只有合资品牌,还有规模较小而且没有搭上新能源快车的中国品牌。

其实就算是在新能源领域,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比亚迪自不必说,吉利冲入6万辆俱乐部,

埃安

、长安稳定在月销4万的水平上,长城新能源月销量不足3万,而且缺乏长安深蓝、

吉利银河

极氪

领克

这种能打的新能源子品牌,此外

奇瑞

的新能源销量也始终在3万辆以下徘徊。

2024年,中国品牌也会开始淘汰赛。但中国品牌的优势在于,它们大多数都能拿出一整套新能源解决方案,这比手足无措的传统合资品牌要强不少。

7、华为系或将持续壮大

2023年下半年以来,带给其它新能源品牌“小小震撼”的,不是特斯拉,而是不造车的华为。

华为的汽车业务已经独立运营,以手中掌握的鸿蒙智能座舱、DriveONE动力平台、ADS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等核心装备为基础,筑巢引凤,不断招揽各路合作伙伴。

打,技术上暂时打不过;加入,又不舍得自己的东西,这是很多新能源

厂商

面对华为时的纠结心理。2024年,华为系车型将进一步扩军,这种纠结还会延续比较长的一段时间。

不过这对华为也不是什么好事儿。

华为宣称不造车已经大半年了,与之达成深度合作的有北汽、奇瑞、

瑞风

、赛力斯、长安等,但赛力斯属于“躺平”,北汽、奇瑞自己新能源表现不佳,因此拿一部分车型出来合作,瑞风则属于“打野”型的,与华为合作的是中大型

MPV

这种小众车型,只有长安达到了华为想要的那种合作。

剩下的吉利、上汽、

一汽

、广汽、

东风

、长城、比亚迪还处在观望中。这其实也从一个侧面证明,国产主流

厂商

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确比较强,各家都有自己的解决方案,而且都砸下了巨额资金,很难舍掉自己原来的东西去跟华为合作。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二师兄玩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4年华为汽车销量 问界汽车3月销量近三万,华为赋能了底子还是灵魂?

从20万到上百万,华为四大品牌曝光:年度目标稳了?

2024年前两个月,问界汽车分别以32973辆、21142辆销量,连续两月蝉联国内造车新势力销量榜首。问界的畅销,无疑令车企与网友们看到了华为强大的品牌号召力,也让消费者更期待华为智选车业务其他车型的到来。

不用急,华为智选车全家桶马上就要来了,而且是问界、智界、傲界、享界四大品牌均有新品将至,覆盖30万元~100万元价位,轿车、

SUV

MPV

等车型全都有。

今年是华为智选车爆发的一年,也是向其他车企展露智选车实力的时刻,若即将推出的这些产品能获得消费者认可,那么华为将证明自己拥有「帮助」任何车企冲上高端的实力,从而获得更多车企的合作。

当然,一切的前提在于,华为与四家车企合作的新产品能够打动消费者。

问界,补上最后的价位空缺

作为华为智选车业务的首个品牌,其与赛力斯联合打造的问界汽车已然成为了国内造车新势力中的「扛把子」。不过目前问界汽车的产品价格却有些奇怪,M5与M7价位重合,都是25万元起步,顶配不到35万元,但M9价位却处于45万元~57万元。

鸿蒙智行

官方已确认,

问界M5

智驾版将迎来配置更新,预计5月交付,但标准版暂无更新计划。

小通认为,问界M5应当适当降价,或推出低价换代款,避免与M7直接竞争,毕竟近几个月问界M5的销量并不理想。

至于35万元~45万元价位区间,将由问界M8填补。近期问界M8已有大量谍照曝光,从图片来看,该车「承前启后」,前脸与M9基本相同,尾部则与M7十分相似,标配激光雷达。

该车具体信息暂未曝光,推测对标

理想L8

车型,主打家庭场景。问界M8的尺寸可能略大于M7,提供5座/6座/7座版本。从目前信息曝光的密集度来看,该车估计今年下半年才会发布上市,智驾功能无疑是产品一大亮点。

2024年问界汽车的销量目标为60万辆,平均月销五万辆,不过1月和2月问界汽车累计销量仅5万余辆,接下来的压力不小。

3月起汽车行业逐渐回暖,新款M5智驾版也将上市,问界M8虽无更多信息,但参考M7和M9的热销,提前预定爆款并不过分。

问界的首要之急恐怕是提升产能,避免消费者久等,发生类似智界S7的情况。

智界,华为首款轿跑

SUV

来袭

去年底上市的

智界S7

,发布会上余承东就官宣订单量已突破2万辆,上市当天又收到了5000辆订单,对于一款25万元~35万元的产品而言,上市第一天收到25000+订单,已算是爆火。可智界S7的交付却成了问题,消费者迟迟等不到自己预定的产品,导致华为不得不出钱补贴消费者,并准备在今年4月推出S7的小改款,可能会有增程版。

还有消息指出,在该车之后,智界品牌将推出第二款产品——S9。有趣的是,该车并非轿车,而是一款轿跑

SUV

,预期价位40万元~50万元。近几年国内

跨界车

非常多,但基本与

SUV

相关,大空间太香了。

从谍照来看,

智界S9

采用溜背式设计,顶部有一颗激光雷达,车身比普通的轿车高一些,头部空间更充裕。内饰方面,智界S9延续了S7的设计方案,并且前排座椅有Maglink接口,可以外接华为平板。

值得一提的是,智界S9的方向盘不再是「Luxeed」字母,而是换上了全新logo,可能是智界品牌的新车标。就像问界汽车的命名几次变更,智界车标的变化,也说明该品牌正一步步探索适合自己的路线。

智界汽车可以摸着问界汽车的石头过河,倒是可以轻松一点,问界汽车从智选SF5算起,大概用了两年时间,才真正看清楚方向。

智界S9的到来,是华为智选车业务的一次探索,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轿车、

SUV

MPV

三大车型,开始尝试跨界产品。

轿跑SUV拥有更大的空间、更低的风阻,适合追求乘坐舒适度与操控性的消费者,再加上拥有华为的智能座舱和智驾功能加持,同价位拥有不错的竞争力。

当然,智界S9最重要的还是要确保产能,希望这次

奇瑞

给点力,别再出现让消费者苦等了。

傲界,又一个「

仰望

」?

比亚迪

仰望U8

的畅销,让消费者看到了国内车企的技术实力,也证明了中国车企能够立足百万级市场。华为与江淮联手推出的傲界品牌,同样定位百万级豪车,可是傲界能成为下一个仰望吗?

按照之前公布的消息,傲界品牌涉及车型包括轿车、

SUV

MPV

等车型,首款产品或为

MPV

。江淮与华为签署的《智能新能源汽车合作协议》公告指出,江淮与华为联合专为豪华

MPV

开发了「X6」平台,车长5200mm、轴距3200mm,规划年产能35000辆。

近几年国内布局

MPV

的新能源车企非常多,如

腾势D9

魏牌高山

小鹏X9

岚图梦想家

理想MEGA

极氪

009等,定价普遍在30万元~60万元。

从销量排行榜来看,没有任何百万级MPV月销量能达到四位数,傲界MPV规划年产能35000辆,看来对产品很有信心。

关于傲界首款

MPV

,目前暂无太多信息,从X6平台尺寸数据来看,比「加价王」

丰田

埃尔法

还要大不少,但是车长和轴距略小于理想MEGA,若不追求低风阻设计,头部空间可能会更充裕。推测该车会标配冰箱、彩电、大沙发,以及具有激光雷达的高阶辅助驾驶。

与合资百万级

MPV

相比,优势当然会大得多,毕竟埃尔法在日本本土售价也就25万元~45万元,只是在中国卖得贵。

另外,第一财经报道称,从内部人士获悉,傲界还将推出一款百万级轿车,对标

" title="宝马7系" data-keyType="Serial" data-id="2033" target="_bl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电车通,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以上就是二手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二手车。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2024年华为汽车销量 问界汽车3月销量近三万,华为赋能了底子还是灵魂?”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