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这项技术随处可见!但在汽车上,竟然落后了几十年?(大众今年推34款新车,大众ID. 3将上市,2025年生产150万辆电动车)

2025-02-02 11:02:50 | 二手车

今天二手车小编整理了这项技术随处可见!但在汽车上,竟然落后了几十年?(大众今年推34款新车,大众ID. 3将上市,2025年生产150万辆电动车)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这项技术随处可见!但在汽车上,竟然落后了几十年?(大众今年推34款新车,大众ID. 3将上市,2025年生产150万辆电动车)

这项技术随处可见!但在汽车上,竟然落后了几十年?

大家好,我是电动车公社的社长。

社长最近体验了一下小鹏P7,刚好是个下雨天。

社长下意识去动右手边的雨刮,却只摸到了怀挡。为此,还被小伙伴狠狠嘲笑了一番。

相信很多人第一次开到怀挡车的时候,也都和社长一样有点蒙蔽。

那么,为什么P7要用怀挡?真的是像网上说的那样,照搬特斯拉的设计吗?

而且看上去,特斯和奔驰的怀挡,又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交易关系。

那么,车企们为什么会用上怀挡?这背后,究竟是什么设计理念在驱使?

今天,社长就来和大家聊一聊。

01. 舒服,人类毕生的追求

全系标配怀挡的奔驰,并不是怀挡的发明者。

全世界第一台怀挡车型是一台美国车,1937年的庞蒂亚克DeLuxe。

我们知道,在机动车行驶时,必须要系好安全带。

但在上世纪30年代,三点式安全带还没发明出来,路上人不多,车也不快。比起安全来说,一家三口能够其乐融融地坐在前排,才是真正的刚需。

但装上横向相连的大沙发之后,坐在中间的人会干涉常规的挂挡操作。轻则车辆抛锚,重则车毁人亡,这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这时,设计师突然一拍脑门儿:把挡位从地板放到方向盘上,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而且挂挡的时候,双手还不用离开方向盘,多方便!

《绿皮书》的第三主角、璨蓝的凯迪拉克De Ville,就是这种经典的怀挡设计。

怀挡也因其节省空间、使用便利的特点,一直延续至今。

除了怀挡,奔驰还有另一项别出心裁的设计——把座椅调节按钮,放置在了门板上。

民间的说法是,这样能够让车主在调座椅的时候,不会刮花自己的名贵手表。

但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个说法经不起推敲:别的车主就不戴名贵手表了吗?

这个设计的本意,其实是利用好最后一点侧向空间,把座椅做得更加宽大、更加舒适。

(座椅对比:宝马5系 vs 奔驰E级)

顺便再解决一下17向座椅调节的问题,看着调可比盲操简单多了。

其实也不难发现,奔驰的这两项设计,都是为了让人更舒服来服务的。

这种以人为核心,追求舒适、健康、高效、安全的设计原则,就叫做人机工效学,也叫人机工程学。

02.人机工效学,到底有多重要?

人机工程学,不只是出现在汽车上,还涵盖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二手车

端起水杯喝水,就是一个最简单的人机系统。

奶茶杯子要做成上宽下窄的样式,马克杯的“耳朵”部分做得比较宽,都是为了让我们在拿杯子的时候更加舒服。

汽车也不例外。

伸手开关门,坐下,系安全带,放下手机,使用触屏/按键/旋钮/拨杆,看车窗外,挂挡,踩加速和减速踏板,转方向盘,打转向灯,从杯架上拿瓶水喝两口……别看行云流水下来只要半分钟,但处处暗含着人机工程学设计。

所有的细节都能让人如沐春风,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就拿比亚迪e2来说,社长在2019年给出的评价是续航有惊喜的时尚代步小车。

详情请戳:

比亚迪这台不到10万的小车,竟然给我带来了特斯拉的续航体验?

但当时e2的方向盘只能上下调节、不能前后调节,调节幅度也不大。座椅全系不带高低调节,想找到舒适的坐姿,非常考验车主的身材。

社长想够到方向盘,座椅就得往前挪;但挪到大半的时候,社长的“大长腿”就已经顶上了方向盘,一时间十分尴尬。

百度随手搜索“比亚迪e2方向盘”、“比亚迪e2座椅”,也是类似的结论。(2021款比亚迪e2,已经通过增加座椅高低调节进行改善)

(想知道一台车的座椅舒不舒服,百度输入“车型+座椅”但不要点搜索,前10条里吐槽越多,就越不舒服)

这个问题,在商务取向的比亚迪汉上就不存在。

汉的座椅,基本上是一水的好评,丈母娘坐了都说好的那种。

在座椅调节范围、座椅靠垫长度/宽度、靠背贴合度等方面,都有着更优秀的设计。(如何选一把好椅子,咱们下次再聊)

(图片来源:汽车之家)

能够让人们坐得舒服,只是汽车人机工程学的一个最基本的作用。各种按键都在触手可及的地方,车机逻辑清晰、操作简洁,同样是人机工程学中不可或缺的范畴。

有人会觉得,这也没什么,凑合用就好了嘛。

但是这不是危言耸听:

如果人机工程学设计不合理,甚至会引发交通事故!

2019年的德国,就发生了这么一起事件。

司机在下大雨的时候,尝试通过触屏来调节雨刮的运行速度,然后……就Duang了。好在人无大碍。

事后的分析,是司机违反了德国法律,在驾驶中使用触屏引发了交通事故。分心驾驶的司机负全责,并处禁驾一个月。

但如果能换成语音或拨杆控制,这次事故本可以避免的。

月销过万的特斯拉Model 3,也有一个不合理的设计。

由于光的反射,整个中控台、尤其是中控大屏,都会倒映在前风挡玻璃上。

如果这个倒映的中控大屏恰好在人眼的视觉范围里,就会影响到驾驶安全。

处理这个虚像的办法也很简单,通过内饰设计,把它藏到风挡玻璃最下面的黑边里就可以了。特斯拉Model 3,也是这么做的。

但Model 3是为北美地区设计的,没有针对中国地区做优化。平均体型更大只的美国人看不到虚像,但有一部分中国人能够看得到!

(图片来源:中汽中心软件测评中心)

不只是特斯拉,很多进口车甚至是合资车,都有这个问题,只不过大家专心开车的时候不会注意到,仅此而已。

03.中国人需要自己的标准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执行了不同的国家标准。其实从能耗标准就能发现,全球各地的标准其实并不统一。

欧洲的NEDC循环,匀加速、匀减速和匀速行驶的工况和欧洲当地的驾驶习惯类似。日本的JC08标准则包含了更多的加减速工况,而且不测高速,同样符合日本当地。美国大量的急加速、急减速、更高的平均时速和开启的空调,也是美国当地那些“暴躁老哥”的实际开法。

不过在2018年之后,各国纷纷换成了国际通用的WLTP标准,在速度和加速度上标准更高,也更加符合日常驾驶的工况区间,已经在向统一化发展了。

但在我国,却一直没有树立起来属于自己的标准,至今还在沿用NEDC循环。好在今年5月份,CLTC循环已经作为推荐性国标实施了,最晚2025年强制推行。

到那时,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也会更加真实,某些车型续航对半折的情况将不复存在。

但我们的汽车工业,起步的确有些晚了。人机工程学标准,更是无从谈起。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的时候,美国就有了全球首个人机工程研究会。

中国真正成立人机工程学研究会的那一刻,比美国足足晚了31年。

这时,一洋之隔的日本早就建立起了本国的汽车人机体系,确保符合人们的要求。

许多人都说日产的座椅很舒服,甚至强于一部分奔驰车型。

但明明奔驰把座椅调节按键挪走了,座椅更宽厚,应该更舒服才对啊!

这是因为,中国和日本人都是东亚人,而不是身材高大的欧美人种。

宽厚的座椅,不适合我们。

而且,中国人四肢偏短、躯干偏长,对方向盘、座椅的调节需求会更高。盲目采用国外标准,会导致很多新手和女司机不得不“抱着”方向盘开车。不仅不舒服,在事故中也更容易受伤。

只有足够了解中国人,才能设立中国人自己的标准!

但国外品牌,向来不会做慈善。自主品牌还在摸索阶段,也没有能力主导行业标准。

在关键时刻站出来的,还得是国家。

中标院作为国内人机工效学最权威的科研机构,先后承担了三次全国人体普查工作。

从2016年起,历时整3年,才收集到了2.6万中国人的基本尺寸数据和力学数据。给设立中国人自己的标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静态的人体数据有了,但在车内的动态人体数据却依然是空白,更不用说对人体数据进行深入研究了。

这一次的主角,是中汽中心。

前不久社长受邀,参加在天津举办的《2020年(第二届)汽车人机工效测试研讨会》,在这次研讨会上,我得知了不少信息。

从2017年开始,中汽中心站在中标院的肩膀上,先后采集了5000多人的驾驶和乘坐姿态数据,涵盖了短途市区和长途高速等多种路况。并和中标院一起,合作开发了专属于中国人的2D和3D模板和仿真测试工具。

至此,数据有了,方法也有了。国家大手一挥:立项!

在汽标委带领下,这几年已经设立了多项适合中国人的人机工效学标准。目前已经部分立项,正在逐步联合车企,进行推广和执行。

预计3-5年内,车企们推出的新车在新标的指导下,也会更符合国人的使用习惯。

到那时,抱着方向盘开车的陋习将不复存在,包括职业司机在内经常开车的人,腰酸背痛的毛病,也会得到极大程度的缓解。

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04. 写在最后

社长作为一个汽车行业从业者,看到国家标准终于立项,还有点小激动。

短短的几十年里,谁能想到一个连车都不会造、只能靠进口的国家,能成为全球产量销量均第一的汽车工业大国?

不管是传统车企的新能源车,还是造车新势力,哪怕是传统车企的燃油车,我们的自主品牌从廉价低质、到无脑堆料、再到精心设计,这三个阶段之间突飞猛进的进步,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但我们也知道,和那些传统汽车工业强国相比,我们依然还差得很远。

看似弯道超车快要成功了,但想真正造出来好车,要走的路还很长。

这次人机工程学的标准出台,只是跨越自我的一小步。

但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却是一大步。

我们的汽车工业,正在从会造车,向造好车,造中国人需要的好车迈进。

汽车工业强国的梦想,也正在大踏步地实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这项技术随处可见!但在汽车上,竟然落后了几十年?(大众今年推34款新车,大众ID. 3将上市,2025年生产150万辆电动车)

大众今年推34款新车,大众ID. 3将上市,2025年生产150万辆电动车

当下已正式跨入2020年,新年伊始,各家车企动作频频,大众汽车首先吹响“进攻号角”。

?

2019年12月27日,大众汽车宣布,将之前的2025年年产电动车100万辆的目标从2025年提前至2023年,而2025年的新目标为150万辆。为此,从2020年开始,大众汽车品牌会开启大规模的电动化攻势,今年在全球范围内推出34款新车型,其中包括12款SUV车型和8款新能源车型(2款ID.系列车型和6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大众汽车具体会在2020年带来哪些新能源车,一起来看看。

大众ID. 3作为大众ID.家族中的首款量产车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将关系着大众在新能源市场的成败。它最早在2019年法兰克福车展亮相,是基于大众全新MEB平台打造的纯电动紧凑型车,轴距达到了2765mm。新车在德国茨维考工厂生产,并将于2020年春季在欧洲市场率先交付。大众ID. 3非常的小巧时尚,内饰也很简洁大方。

在动力方面,新车搭载后置单电动机,或推出4种配置车型,将提供两种动力版本的驱动电机和三种不同容量的动力电池。根据之前曝光的信息来看,大众ID.3高配车型的最大功率为150kW(204马力)、峰值扭矩310牛·米,极速可达160km/h。而在WLTP工况下的续航里程为330km-550km。

大众将在今年推出的另外一款ID.系列车型很有可能是ID. 4,也就是ID. 初见,与大众ID. 3来自同一平台,基于大众ID. CROZZ概念车打造,成为大众ID.家族系列的首款纯电动紧凑型SUV。同时,该车是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纯电动SUV,也是大众ID.家族在中国推出的首款车型,由一汽-大众负责生产销售。另外,官方称ID. 初见将在12个月内正式投入量产。

动力方面,该车或将在前、后轴搭载两台电机,最大功率为225kW(302Ps),综合最大续航里程为500公里,车辆拥有150kW的快充能力,可在30分钟内将电量充至80%左右。

2020年,大众会推出多款基于燃油版车型打造的纯电动或插电混动版车型。上汽大众在今年会带来一款基于途岳打造的纯电产品——途岳纯电版。新车已经在工信部申报了车辆信息,途岳纯电动版车型车身尺寸与燃油版车型完全相同,长宽高分别为4453/1841/1632mm,轴距为2680mm,其定位为紧凑型纯电SUV。

新车在外观设计上会沿用燃油版车型的风格,但前格栅会采用新能源车型标志性的封闭式设计,以此来与燃油版车型进行区分。新车车尾设计同样与燃油版车型相同,但会加入“e-THARU”标识来体现纯电动版本的身份。动力部分,新车或将搭载与朗逸纯电相同的永磁同步电机,最大功率100kW。动力电池组采用三元锂离子电池,由于SUV车型可以放置更大容量的电池组,因此途岳纯电版车型NEDC综合续航里程有望突破300km。

作为大众品牌旗舰级SUV——途锐也会推出PHEV版本的车型,新车将于今年上半年登陆中国市场,成为大众在新能源领域的新旗舰。

途锐PHEV在外观设计上采用了燃油版车型的设计,横辐式中网与两侧的矩阵式LED大灯让整个车头呈现出硬朗的气势。动力方面,新车搭载的是2.0T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其总功率达到270kW,最大扭矩为700N·m,0-100公里/小时加速为6.6秒。在电池方面,途锐PHEV的电池容量为17.9千瓦时,其NEDC纯电续航里程为58公里,综合NEDC续航预计会超过1000公里。

2019年12月份,一汽-大众推出了迈腾GTE车型,而在2020年还会带来一款基于探岳燃油版打造的探岳GTE车型。新车在外型设计上延续了燃油版车型硬朗风格,并会在前格栅镶嵌蓝色PHEV徽标以表明该车的身份。

探岳GTE在动力方面将会与迈腾GTE保持一致,搭载的是1.4T发动机+电动机和三元锂电池组构成的插电式混动系统。其中,1.4T发动机最大功率150马力,电动机最大功率116马力,综合最大功率211马力,峰值扭矩400牛·米,传动系统匹配DQ400e型6速双离合变速箱。其纯电动续航里程方面也会与迈腾GTE相同,为56km。

第八代高尔夫已经于2019年10月正式发布,新车是基于MQB平台打造,由内而外都进行了较大的升级。而基于第八代高尔夫还会衍生出插电混动版车型——高尔夫GTE,预计会在2020年7月份推出。同时,还有一款48V轻混动车型发布。

在动力方面,高尔夫GTE车型搭载1.4T直列四缸汽油发动机,提供的是204马力和245马力两种动力车型可选。电池方面配备的是13kWh锂电池组,纯电动续航为60km;而48V轻混车型搭载的是1.0T直列三缸汽油发动机,发动机最大功率110马力。

除了上述的6款车型,大众汽车在今年还会带来e-Golf纯电版、e-Bora纯电版、途观PHEV等车型,以加速完成大众汽车在未来几年的定下的目标。大众ID. 系列车型正式量产并上市,标志着大众汽车品牌正式开启大规模的电动化攻势,而2020年成为大众汽车最为关键的一年,大众ID. 3、大众ID. 初见能否为大众在新能源市场开个好头,很让人期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克莱斯勒表示2025年将推出:一款全新大型跨界车

二手车(https://www.2che168.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克莱斯勒表示2025年将推出:一款全新大型跨界车的相关内容。

克莱斯勒 Airflow 于2021年首次发布,并于2022年在CES上首次亮相。该概念被认为很接近生产,并在纽约车展首次亮相时,以最新的的外观和概念加强了人们对此概念车可生产的想法。

《MotorTrend》的编辑马克·韦伯表示,克莱斯勒Airflow已经死了,尽管该概念进行了多次迭代,或许看起来像是克莱斯勒首款电动汽车的量产车型,但它不会上市销售了。不过,克莱斯勒表示将会推出一款新的大型跨界车,最早可能在2025年推出。并在2028年,克莱斯勒将完全转型成为电动车品牌。

克莱斯勒Airflow的主要特点是长轴距,流畅的线条搭配修长的车身。整体外观动感又柔和,全身充满肌肉。但丝毫不觉得激进。仿佛是一个满身腱子肉的绅士, 优雅 又性感!

前脸部分,克莱斯勒Airflow采用贯穿式日光灯,中间发光的是克莱斯勒的logo轮廓,两侧细长的灯组排列整齐。中网采用螺旋纹样式,雾灯区域为三条杠灯组,点亮后辨识度很高。

侧面部分,轴距较长,车身修长。外包围宽厚,搭配轻微后溜的尾部,妥妥的西装暴徒造型。

车尾部分,尾灯细长,样式排列整齐。发光的尾部标识,与前脸相呼应。外包围方正,出气口造型凹凸有致,运动感十足。

内饰方面,整体采用简约大气的设计风格,白色的配色更显素雅。多功能方向盘采用平底设计,搭配大尺寸仪表盘,充满未来感。中控台搭载一块超大尺寸的外置矩形显示屏,副驾区域也内置一块显示屏,就连中控屏下方也有块小屏幕,可调节座椅角度、空调开关等功能。

整车共配备多块显示屏,STLA智能座舱就建立在该基础上,车内每个成员都提供独立的屏幕,包括后排也配备娱乐显示屏。每块屏幕都有自己的摄像头,非常适合在旅途中进行视频通话和会议。

除了“大彩电”外,车内多处配有氛围灯,科技感随处可见。后备箱采用掀背式,开合角度较大,拿取东西较方便。

克莱斯勒Airflow采用Stellantis集团STLA架构,由两个150千瓦的电力驱动模块(EDM)提供全轮驱动。该模块将电机、齿轮传动系统和逆变器整合为一个整体,总输出在400马力左右,理论续航能力在563至643公里之间。得益于与 宝马 的合作,克莱斯勒Airflow拥有L3级自动驾驶辅助技术。

对于airflow这款车,如果真的不能生产。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感到惋惜,包括克莱斯勒。因为在克莱斯勒的官方网站中,还有一栏Airflow的专属席位。或许在2025年,克莱斯勒Airflow将会以全新的形象站在我们面前。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轮哥Wheelsboy,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以上就是这项技术随处可见!但在汽车上,竟然落后了几十年?(大众今年推34款新车,大众ID. 3将上市,2025年生产150万辆电动车)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二手车。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二手车:www.2che168.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这项技术随处可见!但在汽车上,竟然落后了几十年?(大众今年推34款新车,大众ID. 3将上市,2025年生产150万辆电动车)”相关推荐
2025年汽车大众 大众2025年前发布9款电动车 ID.1-ID.9全系登场
2025年汽车大众 大众2025年前发布9款电动车 ID.1-ID.9全系登场

大众2025年前发布9款电动车ID.1-ID.9全系登场日前,根据海外媒体报道,大众发布了未来新车战略规划,其中将于2025年之前发布9款纯电动车型。而目前大众已经注册了ID.1X到ID.9X的特定商标。ID.3和ID.4据悉,这套未来新车战略规划包括ID.系列9款新车,几乎做到了每年一款以上,其中ID.3已经在海外上市(国内预计2021年),而ID.4将于2020年11月分别

2025-01-27 06:21:55
2025年汽车生产 上汽上调新能源汽车KPI:2025年产销350万辆
2025年汽车生产 上汽上调新能源汽车KPI:2025年产销350万辆

上汽上调新能源汽车KPI:2025年产销350万辆新能源的竞速赛中,上汽重新排布手中筹码,调整行进速度,要进领跑军团。4月18日,上汽集团在第二十届上海车展上发布“新能源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到2025年,上汽新能源车年销量达到350万辆,较2022年增长2.5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0%,其中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整体销量中的占比将达到70%;基本完成新老赛道的发展动力切换

2025-01-29 01:12:53
一汽-大众2024年销量目标190-200万辆 加快电动/混动产品落地 比亚迪2024年要多卖150万辆车!但这还不是最狠的……
一汽-大众2024年销量目标190-200万辆 加快电动/混动产品落地 比亚迪2024年要多卖150万辆车!但这还不是最狠的……

洗牌愈发加速,价格战将继续,2024年中国车市10个预判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均突破3000万辆,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比去年增长了5.9%。两年前,你能想到这样的结果

2024-06-15 18:30:35
上汽大众2024年3月汽车销量 阿维塔、大众ID.2024年销量增长,新势力不敌传统车企
上汽大众2024年3月汽车销量 阿维塔、大众ID.2024年销量增长,新势力不敌传统车企

近半年月销不足3千辆,上汽奥迪A7L为何没有打开局面?上汽奥迪A7L是上汽大众奥迪品牌的首款车型,于2022年4月正式上市。然而,这款被寄予厚望的车型在市场上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销量远低于预期。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上汽奥迪A7L销量差、卖不好的原因。先来详细看看上汽奥迪A7L最近半年即2023年10月-2024年3月的单月销量,它们分别为1863辆、2840辆、6281辆、1

2024-06-24 05:14:05
一汽-大众2024年销量目标190-200万辆 加快电动/混动产品落地(一年超 30 款新车,大众提速狂奔)
一汽-大众2024年销量目标190-200万辆 加快电动/混动产品落地(一年超 30 款新车,大众提速狂奔)

一汽-大众2024年销量目标190-200万辆加快电动/混动产品落地易车讯近日,官方宣布一汽-大众将2024年定义为“自强“之年,继续聚焦“以用户为中心”,加快电动及混动产品落地,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年度销量目标在190-200万辆之间。首先在大众品牌方面,将以百万规模、油电共进、效能领先为战略目标,制定规划、开展业务。全年销量目标105万辆,燃油车继续

2024-06-25 20:57:45
2025年电动  汽车 丰田计划2025年将售出50万辆电动车 竟然是因为中国的市场
2025年电动 汽车 丰田计划2025年将售出50万辆电动车 竟然是因为中国的市场

宝马计划到2025年将推9款新电动车,宝马iX1/3系纯电等我们从外媒获悉,宝马汽车正在大幅增加旗下电动汽车产品车型,新车计划在2025年将推出9款新电动汽车,该计划承诺到2030年底销售超过700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这项重大举措也旨在使宝马在与奥迪,捷豹,雷克萨斯,梅赛德斯·奔驰和特斯拉等竞争对手的高端品牌竞争中,成为电动汽车销售的领导者,并帮助其实现日益严格的目标以削

2025-01-27 19:04:58
2025年汽车产销 上汽上调新能源汽车KPI:2025年产销350万辆
2025年汽车产销 上汽上调新能源汽车KPI:2025年产销350万辆

对话陈清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有可能提前实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近日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随着汽车革命向纵深发展,汽车的属性已经由一个典型的机械产品,转化为机械产品基础上的电力电子产品、互联网产品、电子信息高科技产品。陈清泰认为,新能源汽车预期目标要变成现实,需要政府未雨绸缪,做好顶层设计,从一开始就把汽车、能源、通信

2025-01-27 05:15:05
2025年汽车展 上汽上调新能源汽车KPI:2025年产销350万辆
2025年汽车展 上汽上调新能源汽车KPI:2025年产销350万辆

车展·智胜谋远|2020北京车展:六大汽车集团“芳华”依旧一场狂欢,一次检验。北京车展,正在驶来,而即将上车的车企们,也正蓄势待发。今年北京车展的主题是“智领未来”,将集中展示中外汽车行业当下前沿的技术与产品,聚焦智能网联、轻量化等新技术与传统汽车工业结合所带来的创新展品。今日,扉旅汽车小编带你提前探秘,看看作为国内汽车界的六大“元老”,将与现代科技擦出怎样的火花?一汽集

2025-01-31 09: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