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7 00:28:42 | 二手车
近来,各大车企都相继公布了2024年的销量目标。从各车企立下的目标来看,既有
奇瑞
、
长城
这样的“激进派”,又有吉利和
长安
这样的相对“保守派”。
接下来,汽车门网将对其公布的销量目标进行盘点和分析,一探究竟。
比亚迪 2024年销量目标:450万
2023年,
比亚迪
全年销量达到302.44万辆,同比增长61.9%,超额达成年销量300万的目标。2024年,比亚迪给出的预估销量目标在450-500万辆,新目标增长近200万。
若想达成年度目标,比亚迪的平均月销量必须达到37.5万辆,但在比亚迪2024年首月发布的产销快报中,销量为20.14万辆,若想在短时间内上升一个台阶并且保持稳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过,比亚迪今年将会有十几款新车上市发布,届时,几款车将会助力比亚迪销量更上一层楼。再结合在海外的市场表现来看,比亚迪的出口业务连续两年增长幅度超过了300%,势头非常迅猛。这样看来,比亚迪达成年销量450万的目标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奇瑞汽车 2024年销量目标:增长率超行业10-20个百分点二手车
2024年,网传奇瑞汽车将冲击年销量400万的目标。按此规模来看,奇瑞未来将成为比亚迪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
不过,在此前的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对2024年汽车行业进行了判断,他认为形势将更为严峻,预计将处于低位增长。更加表示坚持把经营质量放在首位,在2023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超越行业增速的高质量发展,目标是销量增长率再超行业10-20个百分点。
根据奇瑞新车规划,未来将推出超过十款新能源车型,在新能源领域里大举发威。值得注意的是,奇瑞之前主要在燃油市场发力,虽然旗下拥有新能源公司,但车型品类少,销量也差强人意。
由此可见,奇瑞定下400万的年销量目标,略有些激进。
长安汽车自主 2024年销量目标:220.4万
长安汽车在2024年1月16日举办的长安汽车全球伙伴大会上正式提出了最新的企业发展目标:2024年集团销量280万辆,这和2023年的目标没有变化。细节方面,自主板块销量220.4万辆,新能源销量75万辆,海外销量48万辆。
可以看出,2024年将是长安汽车的新能源汽车大年,因此全年将有多款全新新能源产品上市。海外市场也成为各家车企必争之地,长安汽车也持续发力,2024年将在东南亚市场完成530个以上的渠道触点建设;在欧洲市场,将加快进入澳新、南非、以色列等空白市场。
结合长安汽车2023年209.77万的年销量和未来规划来看,2024年220.4万辆的目标有望达成。
吉利汽车 2024年目标销量:190万
2023年,
吉利汽车
是为数不多完成全年销量目标的车企之一,全年销量超168万辆,同比增长约18%,超额完成165万辆的年度目标。对于2024年,吉利汽车定下的销量目标为19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约80万辆,增长超66%。
当然,吉利现在仍然是油车基本盘比较扎实,新能源占比又逐步攀高。2023年,吉利新能源板块累计达到48.7万辆,连续11个月都实现了同比正增长。
接下来,
领克08
、
极氪
007和
银河E8
等新车的到来,吉利新能源的主线是越来越清晰。此外,吉利还将推出如全新纯电架构、全新电驱、CTB底盘、自研电池、AI智能座舱、城市通勤NOA、卫星等先进的三电及智能化新技术、新成果,持续深化新能源、智能化转型。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新能源汽车竞争日益激烈,2024年销量目标为190万辆、新能源销量增长超66%的吉利汽车要不断提升,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长城汽车 2024年销量目标:190万
2023年,长城汽车的目标是160万辆,但最终仅仅完成了123.07万辆,目标达成率不到80%。不过,到2024年,长城汽车还是想搏一把,把目标定在了190万辆。
长城汽车若想达成目标,需平均每月销量必须达到15.83万辆,但长城汽车2023年平均每月销量只有10万辆,在此基础上再加上5万辆的销量,这个任务是无疑是艰巨的。
从市场环境上看,因为内地乘用车市场放缓和乘用车竞争的加剧,长城旗下的
哈弗
、
欧拉
、WEY和
坦克
销量都在下滑,这不利于长城汽车达成190万辆的年销量目标。
广汽乘用车+广汽埃安 2024年销量目标:110万
在过去一年,
广汽集团
实现汽车销售250.5万辆,同比增长2.92%。2024年,广汽集团将挑战实现销量增长10%的目标,即整体销量达到275.55万辆。其中,广汽乘用车和广汽
埃安
销量超110万辆,同比增长超22%。
2023年,埃安销量突破48万辆,同比增长77.02%,整体势头非常猛。对于埃安而言,就是“狂飙”的一年。2024年,埃安更是继续发力,立下了80万的年销量目标。
若要完成80万辆的销量目标,则要在2023年的基础上增加约32万辆,增幅高达66.6%。近乎增加半数的销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市场环境方面,广汽埃安一直依托的B端网约车市场已经接近饱和状态,而高端车型
昊铂
所在的20-30万市场上又选择很多,很不利于埃安达成销量目标。重重挑战之下,广汽埃安在新的一年里应该找到能提升销量的新的增长点。
基于埃安以上的情况,广汽自主品牌是否能达到110万,还有待于时间的检验。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门观察,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本文系《二师兄研究所》第92期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国内乘用车累计销量达到了2170.3万辆,同比增长5.6%。
要知道,年初乘联会预测的是今年中国车市会零增长,这个表现可以说是超预期了。
那么,那些与汽车产业有关的,是不是都吃到肉了呢?
并没有!
至少,很多汽车经销商不是这样。
1、库存系数降至1.43,但真的一切向好吗?
看经销商的生存状况如何,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参考指标:库存系数。
这儿展开多聊几句:一般情况下,库存系数在1.8-1.2之间,属于合理范围;库存系数大于1.5,就超过了警戒线;库存系数大于2.5,说明经销商库存过高,经营压力和风险都比较大。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汽车经销商库存”调查结果:11月份汽车经销商库存系数为1.43,低于1.5的警戒线。
这似乎可以说明,汽车经销商的日子有点缓过来了,因为库存系数反应的是经销商资金占用效率、库存去化周期以及抗风险能力。
但这份调查也显示,今年前11个月,仅有6月份和11月份两个月的时间,经销商的库存系数在1.5以下。如果以整年为指标的话,汽车经销商今年的状况不容乐观。
有研究数据显示,2023年汽车经销商亏损比例超过50%,是2016年以来亏损比例最高的年份。
这个数字,与2023年8月份《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中给出的数字基本吻合。
这说明:经过半年的时间,汽车经销商的生存状况并没有出现明显改观。
2、双重挤压,汽车经销商也要洗牌?
中国汽车市场目前的经销模式,仍是以4S店为主,但从2017年开始,这种模式就已经压力山大,亏损比例不断提升。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报告,2020年-2022年的三年时间里,中国共有超过5000家4S店退网。
进入2023年,传统汽车经销商的经营状况更加恶劣,它们受到了双重挤压。
首先是传统燃油车市场的萎缩。
目前大多数传统车企经销商都依靠传统燃油车而存活,但传统燃油车今年的情况大家都看到了。所谓库存,存的主要就是卖不出去的燃油车。
虽然燃油车的存量依然庞大,但仅靠老用户的日常维护、保养,是很难让4S店持续运转的。
其次,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抢走了传统燃油车的用户。
经销商一方面需要消化巨大的燃油车库存,另一方面却又很难吃到新能源汽车带来的增量。
那么,传统汽车经销商有没有可能向新能源经销商转型呢?
当然有可能!
但关键是,转型的成本太高了。
首先,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的工作原理大相径庭,销售、售后模式自然也有很大差别,销售人员培训、技术团队建设、售后服务方式都要进行大调整,这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成本。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家
丰田
的大型经销商,会在短期内转型成新能源经销商吗?
很难,因为成本太高,这和丰田很难快速转型成新能源
厂商
是一样的道理。
其次,新能源时代,汽车
厂商
对销售渠道进行了重大调整,传统的汽车经销商就算它愿意转型,可能也没那么多机会。
比亚迪
旗下高端子品牌
腾势
、
仰望
、
方程豹
基本采用直营店模式,海洋网中也有大约20%渠道是比亚迪直营。
除此之外,
特斯拉
、理想、
蔚来
也是直营,
小鹏
汽车采取的亦是“重直营、轻加盟”的模式。
3、2024年经销商会遇到什么挑战?
汽车经销商属于汽车行业的配套,它们的走势与汽车市场的表现息息相关。
2024年汽车市场洗牌将进一步加剧,汽车经销商圈子也会迎来狂风暴雨。
哪些经销商会出现重大危机呢?
这要看明年哪些汽车品牌会率先扛不住!
2023年,
讴歌
、
雷诺
、
Jeep
、
三菱
都已经退出中国市场。但这些只是小角色,属于第一批被淘汰的。
2024年,可能就轮到那些大牌子了。
过去一个多月时间里,
一汽
丰田宣布减产,广汽
本田
宣布进行25年来的首次裁员,
日产
今年一年下滑幅度达到了28.66%。
而这些,还是目前车市中混得比较好的品牌。
至于那些二线合资
厂商
,例如
雪佛兰
、
起亚
、
现代
等等,想一想,你有多久没有听到它们发布重磅新车的消息了?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2024年传统合资
厂商
的销量规模将会进一步萎缩。今年没来得及或者不舍得“走”的传统经销商,明年可能要下定决心离场了。
4、危中有机,曙光也将在2024年出现?
就像传统汽车
厂商
一样,传统汽车经销商也会转型,2024年,某些翻身机会可能就会出现。
举个例子,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传统的经销商模式就悄悄地被不少新能源
厂商
捡起。
7月份,小鹏汽车开放经销商加盟授权;随后,市场又传出了蔚来接触国内头部汽车经销商,将
阿尔卑斯
子品牌交给传统经销商来销售的消息。
再看
零跑汽车
,经销商门店占比高达86%,贡献90%的销量。
更早之前,特斯拉也曾经传出过探索“4S店模式”的消息。
直营店里边也有低效、低质的,加盟店里边也有精英,对汽车
厂商
来说,扬长避短才是最理性的。
随着销量规模的不断扩大,它们或许也将会给经销商带来更多机会。
除此之外,吉利、
埃安
、
长安
、
长城
、
奇瑞
等
厂商
在转型成功之后,也倾向于寻找传统经销商。
新能源市场将在2024年进一步扩容,预计将在1000万辆以上,而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增量或将成为汽车总体增长的全部担当。
这个机会,传统经销商真的抓不住么?
结束语: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新能源汽车
厂商
在转型,汽车经销商也在转型。2023年1-11月份,埃安、吉利、五菱、长安、理想的新能源销量都突破30万辆,那么,传统经销商中难道就不会出现几个成功转型的精英吗?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二师兄玩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均突破3000万辆,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比去年增长了5.9%。
两年前,你能想到这样的结果吗?
相信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但这仅仅是个开始,因为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还不足40%,如果算上存量的话,那么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的差距将会更大。
所以,新能源汽车
厂商
还要继续努力。
那么2024年的汽车行业会怎样?如下是我们的10个预测。
1、比亚迪继续高歌猛进,市场份额提升阻力不小
要了解
比亚迪
的强势,只需要记住2组数据。
第一,它2023年累计销量已经突破300万辆大关,同比增长62.3%。
第二,它在国内新能源市场上的份额突破了35%。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比亚迪手握刀片电池、e平台3.0、超级混动DM-iDM-p、易四方平台、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等核心装备,以及王朝、海洋两大系列车型,同时还有
腾势
、
方程豹
、
仰望
等子品牌,除非发生不可逆转的重大变故,否则2024年继续坐稳全球第一当无疑问。
更何况,比亚迪目前在售车型中,部分车型和平台已经老化,2024年很有可能进行更新换代,让销量再上一层楼。
但需要注意的是,竞争对手的实力也在不断提升,甚至在部分技术体验上有赶超之势,它们有能力阻止比亚迪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大概率会突破1000万辆,但比亚迪的市场份额,有可能会被压制在40%以下。
2、特斯拉低端车型和4680电池或将上车
根据统计,
特斯拉
2023年国内销量约181万辆,刚好完成180万辆的销售目标,全球范围内来看,特斯拉与比亚迪的销量差距在100万辆以上。
要想快速提振销量,特斯拉现在有3件可以做的事情:推出低端车型、4680电池大规模上车、FSD系统快速落地。
但从客观角度来说,FSD系统带来的冲击,可能没有另外两件事情大。
首先,FSD系统没有明确的入华时间表,而且它在美国也存在一定的质疑;其次,FSD系统即便入华,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大规模普及;第三,国内智能驾驶水平并不低,主流
厂商
疯狂内卷,3年前FSD入华,与现在入华,效果是不一样的。
相比之下,低端车型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用户群体,积攒人气,提升关注度,进而获取销量。
而4680电池可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让特斯拉在产品开发、定价时更加从容。
但特斯拉要进行这两个操作,也有一定的难度。
首先,特斯拉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高端形象,推出低端走量车型,会不会影响特斯拉的品牌形象,这是个比较麻烦的问题。
其次,4680电池进度不及预期,主要是受制于松下,那么2024年松下是否就能解决问题呢?
3、合资厂商继续“压力山大”
中国的进口车市场规模比较小,因此国内市场主要是自主与合资
厂商
对决。
2023年中国品牌市场份额达到56%,比去年同期提升4.7个百分点。此消彼长,合资品牌的影响力在逐渐下滑。
合资
厂商
现在的困境,是两方面的。
在燃油车领域,它们的很多市场被吉利、
长安
、
长城
等中国品牌夺走。
在新能源领域,它们现在几乎没有发言权。除了
大众
汽车之外,还没有哪个合资品牌能成功打进主流新能源市场。
如果仅仅是输在销量上,合资
厂商
或许没那么慌,但现在是行业变革期,新能源
厂商
不断蚕食燃油车的地盘,而合资
厂商
暂时还没有找到应对的办法。2023年12月份,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渗透率仅为7.4%,正处于“燃油车份额被偷袭,新能源份额又抓不住”的境地。
2024年上半年,
丰田
、
本田
等
厂商
如果还是不能在新能源市场有所改变,那么下半年它们的市场份额将会加速萎缩。
4、价格战仍将延续
从客观角度来说,将汽车行业内的降价简单地称为“价格战”是不太合适的。
燃油车逐渐被淘汰,传统汽车
厂商
被迫以价换量清库存,这其实是一种正常现象。
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前期规模较小,技术不成熟,成本较高,定价也比较高。但在销量规模扩大、供应链快速完善、技术研发进入收获期之后,成本被快速压缩,终端零售价下降,这是行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不出意外的话,2024年这些情况还会延续下去。
燃油车已经不太可能再“翻身”,降价求生存将会成为常态,不过今年很多降价的车型都是卖不动的,明年人们熟悉的很多经典燃油车,价格体系也有可能崩盘。
新能源汽车持续向好,成本会进一步下滑,不少车型在上市后就会给出比较亲民的价格。行业变革期,汽车价格难免会受到影响。
5、新势力展开新一轮淘汰赛
过去几年时间里,造车新势力是中国新能源市场上的一支强大力量,它们促进了国内新能源车型的普及,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主导了行业的流行趋势。
但现在的市场形势与几年前不同,除了比亚迪、特斯拉两大巨头之外,以吉利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后来居上,转型渐入佳境;来自国家队的岚图、智己等逐渐找到感觉,华为又带来了一大堆装备精良的华为系车型,市场竞争已经白热化。
而主流造车新势力中,只有
理想汽车
月销量稳定在4万辆以上并且实现了盈利,其它新势力月销量多在2万辆以下徘徊,且常年巨额亏损。
这种情况不太可能一直延续,2024年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有那么几家销量萎靡不振的新势力可能会被淘汰。
6、中国品牌内部格局将生变
2023年中国品牌份额不断提升,看上去势头很猛,但并非所有的中国品牌都是春风得意。
譬如前几年人们很熟悉的中国品牌,例如
荣威
、传祺、
名爵
等等,销量其实也在下滑。
行业变革期,受伤的并非只有合资品牌,还有规模较小而且没有搭上新能源快车的中国品牌。
其实就算是在新能源领域,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比亚迪自不必说,吉利冲入6万辆俱乐部,
埃安
、长安稳定在月销4万的水平上,长城新能源月销量不足3万,而且缺乏长安深蓝、
吉利银河
、
极氪
、
领克
这种能打的新能源子品牌,此外
奇瑞
的新能源销量也始终在3万辆以下徘徊。
2024年,中国品牌也会开始淘汰赛。但中国品牌的优势在于,它们大多数都能拿出一整套新能源解决方案,这比手足无措的传统合资品牌要强不少。
7、华为系或将持续壮大
2023年下半年以来,带给其它新能源品牌“小小震撼”的,不是特斯拉,而是不造车的华为。
华为的汽车业务已经独立运营,以手中掌握的鸿蒙智能座舱、DriveONE动力平台、ADS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等核心装备为基础,筑巢引凤,不断招揽各路合作伙伴。
打,技术上暂时打不过;加入,又不舍得自己的东西,这是很多新能源
厂商
面对华为时的纠结心理。2024年,华为系车型将进一步扩军,这种纠结还会延续比较长的一段时间。
不过这对华为也不是什么好事儿。
华为宣称不造车已经大半年了,与之达成深度合作的有北汽、奇瑞、
瑞风
、赛力斯、长安等,但赛力斯属于“躺平”,北汽、奇瑞自己新能源表现不佳,因此拿一部分车型出来合作,瑞风则属于“打野”型的,与华为合作的是中大型
MPV
这种小众车型,只有长安达到了华为想要的那种合作。
剩下的吉利、上汽、
一汽
、广汽、
东风
、长城、比亚迪还处在观望中。这其实也从一个侧面证明,国产主流
厂商
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确比较强,各家都有自己的解决方案,而且都砸下了巨额资金,很难舍掉自己原来的东西去跟华为合作。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二师兄玩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3-11-28 16:32:54
2024-02-18 11:29:44
2023-11-28 16:32:35
2024-02-18 11:23:48
2024-02-18 11:06:56
2024-02-18 10: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