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6 22:32:10 | 二手车
对于所有汽车企业来说,赚钱永远都是第一等的大事,毕竟,汽车厂家都是商业性质的公司,如果不赚钱那肯定也无法向股东们所交待。尤其是那些跨国性质的大型车企,就更是需要足够多的净利润才能够保证自身有条不紊地在运行。二手车
这不,近期各大车企在2024第一季度的营收情况便已经是陆续地公布和出炉了,而让人所没有想到的是,来自韩国的
现代
汽车居然在营业利润这块上超越了BBA以及
大众
、
福特
、通用等一众巨头车企。如此看来,韩国车可真是控制成本的高手啊,下面就让我们来具体地了解下。
1、现代
一季度营业利润:368.54亿人民币
没想到,现代汽车集团在2024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居然达到了66.87万亿韩元,而换算成人民币则是为3530.74亿元,就问你这钱赚的是多还是不多?
而在营业利润方面,
现代汽车集团第一季度的营业利润也是高达6.98万亿韩元,换算成人民币就是约合368.54亿元
,比大众、
宝马
、
奔驰
的营业利润都要更高,并且还以10.4%的营业利润率位居全球第一,这你受得了吗?
要知道,在咱们中国市场,现代汽车集团旗下的现代和
起亚
这两大汽车品牌,眼下可都已经是“半死不活”的状态。但即使这样,现代汽车集团一季度的营业利润仍是“吊打”国产汽车品牌般的存在,所以至此也就不禁让人想感慨:现代汽车集团在成本控制方面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要不然也不会有这么高的营业利润,你们大家说是与不是?
2、宝马
一季度营业利润:317.29亿人民币
作为国人心目中传统意义上的豪华汽车品牌,宝马集团今年一季度的营收为366.14亿欧元,同比降低0.6%;净利润27.9亿欧元,同比下降13.7%;
值得一提的是,
宝马集团息税前的利润为40.54亿欧元,换算成人民币也就是317.29亿人民币
,不及上面的现代汽车集团,并且还同比降低了24.6%;而税前的利润率则为11.4%。
不过,宝马集团的营收、利润和销量都领先于BBA里的另外两家车企,所以在豪华车市场里,宝马已经是当之无愧的“老大”,这点大家一定要知晓。
3、奔驰
一季度营业利润:302.34亿人民币
奔驰一直是老牌的传统豪华汽车制造商,而在今年一季度,梅赛德斯-奔驰整体的营收为358.73亿欧元,同比下降4%;净利润30.25亿欧元,同比下降25%;
息税前利润38.6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02.34亿元
,略低于宝马集团,相较第一名的现代汽车集团则是少了约66亿人民币的营业利润,并且还同比下降了30%。
而究其原因,奔驰今年一季度全球累计销量为56.84万辆,同比下降了6%。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仅为5.05万辆,同比下滑了9%。再加上奔驰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也同比下滑了11.6%,所以整体营业利润方面有所下降也就不足为奇了。
4、奥迪
一季度营业利润:76.78亿人民币
奥迪
集团虽然隶属于大众汽车集团旗下,但却也是独立运营的一家汽车集团,而在今年一季度,自负盈亏的奥迪集团营业收入为137.25亿欧元,同比下降18.7%;营业利润为4.66亿欧元,同比下降74.3%;营业利润率为3.4%;
而在我们所较为关心的税前利润方面,
奥迪集团一季度的税前利润为9.81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6.78亿元
,同比下降高达58.4%。
需要注意的是,奥迪集团一季度的营业收入包含了奥迪品牌、
宾利
品牌以及
兰博基尼
品牌,所以这么多的品牌加一起,奥迪一季度的营收利润都只有76亿多人民币,看来奥迪集团旗下的车型都很良心啊,大家觉得呢?
对了,针对一季度业绩下跌的原因,奥迪集团方面表示:主要是因为受到了销量下降、物流延迟以及供应瓶颈等因素的影响。而且有一个好消息的是,一季度奥迪品牌的纯电动车型全球销量同比增长了3%,而在中国则是同比增长了约54%。所以照这趋势发展下去的话,奥迪的未来还是相当可期的,喜欢的朋友也不妨持续保持关注。
5、大众
一季度营业利润:359.09亿人民币
了解完奥迪集团的情况,大众汽车集团(这里不包含奥迪集团的数据)在近期也公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的财报,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看一下。
据财报数据显示,整个大众汽车集团的季度销售营收为754.61亿欧元,而上年同期则为761.98亿欧元,同比下降了1%。
季度营业利润方面,
大众汽车集团营业利润为45.8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59.09亿元
,还是不如排名第一位的现代汽车所取得的368.54亿元营业收入。作为对比,大众汽车集团上年同期营业利润为57.47亿欧元,同比也是下降了20.2%。
至于季度税后利润,大众汽车集团在一季度的利润为37.1亿欧元,表现也不能称得上是优秀。另外,上年同期大众集团的季度税后利润还有47.3亿欧元,同比来看也下降了21.6%,因此大众集团的整体情况看上去并不容乐观。
6、通用
一季度净利润:215.31亿人民币
最后我们再来看两家美国车企的一季度营业收入情况,首先是通用汽车。据通用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通用汽车季度营收为430.14亿美元,而上年同期则是为399.85亿美元,同比还是增长了7.6%。
值得一提的是,通用汽车的汽车业务营收达到了392亿美元,而上年同期则仅为366亿美元,整体也是在增长。
营业利润方面,
通用汽车一季度归属股东的净利润为29.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为215.31亿元
,整体也还是不如前面的现代汽车集团、宝马汽车集团、奔驰汽车集团以及大众汽车集团。
不过,通用汽车上一年同期的净利润只有23.95亿美元,而今年却同比增长了24.4%,所以这证明通用汽车今年的营业利润收入还是非常不错的,也期待之后的二三四季度能有更多好的新车和亮眼的技术发布。
7、福特
一季度营业利润:199.42亿人民币
福特汽车虽然现在在中国的热度不高,存在感也变得越来越弱,但它毕竟是美国第一大车企,所以还是不容小觑的。而近日,福特也是公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的财报。
据数据显示:福特季度整体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达到427.8亿美元;净利润为13.3亿美元,同比下滑24%。其中,汽车收入为398.9亿美元,而电动汽车部门则继续报告亏损。
而在我们所较为关心的息税前利润方面,
福特汽车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为27.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为199.42亿元
,不如同样是美国车企的通用汽车,并且同比下降了18%。
考虑到福特在电动化转型方面停滞不前,以及在中国这一最大的单一市场上遭遇到了销量“滑铁卢”,我们觉得,福特是时候需要破釜沉舟一回了,也期待后续能够有好的新车和技术发布。
好了,以上就是我们所整理出来的,近期一些主流车企所发布的2024一季度营业利润和销量数据表现,对于韩系现代汽车排名全球车企一季度营业利润收入第一名的情况,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呢?针对韩系车的品控与质量,大家又是否真正认可呢?评论区里留言说说吧,咱们一起来交流探讨下。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优视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作者:宋家婷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龙行龘龘的2024年,想要前程朤朤还是要先过“价格战”这一关。
前有
特斯拉
,后有
比亚迪
,这两位算是把降价策略玩明白了。特别是龙年开年的这一战,比亚迪直言“电比油低”,要以7.98万元的起售价,彻底拉开与燃油车的大决战。
如王传福所言,比亚迪在10万-20万元市场有定价权。于是,
从“油电同价”到“电比油低”,没有定价权的车企们只能被迫卷入战争。
7.98万元的价格还意味着什么?比亚迪不再只是特斯拉杀手,也被好事者打上了秦王扫六合(资)的标签——就在中国本土车企忙着降价接龙时,一个消息也在坊间悄然传开。昔日巨头上汽通用因开年销量腰斩,一二月份已经处于停产状态。
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1月上汽通用销量仅为36000辆,同比下滑34.55%,环比更是暴跌超过六成。是的,你没看错,就是包括自主、合资在内多家车企实现“开门红”的1月份。
这绝不是一个好消息。实际上,
作为曾经的头部合资车企,上汽通用已经连续五年销量下滑。而在过去三年时间里,跨国品牌在中国市场日子都不好过,只有大众、丰田保持了微跌态势,多数合资车企多半情况下都是两位数跌幅。
跨国车企在中国市场的窘境,当然源自于对新能源汽车的后知后觉。无论是积极应变的德系车品牌,反复纠结的日系车品牌,还是陷入懵懂的美系车品牌,面对着中国3000万体量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都只能望洋兴叹。
它们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自己在全球市场风风火火,在中国市场却越来越步履维艰。
冰火两重天
现在看来,除了
大众
和
丰田
,全球气势越盛的跨国车企在中国市场越是一筹莫展。
上个月通用汽车发布2023年财报,全年净收入达1718亿美元,同比增长9.6%,达到了历史高点;调整后息税前利润124亿美元,其中净利润101亿美元,同比也增长了1.9%,且公司现金流高达80亿-100亿美元之间。
同年,通用汽车在北美区销量305万辆,同比增长14%。可以说,这样的成绩配得上“业绩强劲”四个字。
再对比其在中国市场开年就曝停工的消息,不能不说反差实在太大。要知道,上汽通用也曾是妥妥的优等生。就在六七年前,还是一通两众的时代,三者轮流坐庄旁人都插不进脚,鼎盛期的
东风
日产
、北京
现代
也只能坐四望三,艳羡而已。
同样处境的是现代汽车。2023年现代汽车集团又拿到了全球第三的名次,从总营收、全年营业利润到销量规模均创下历史新高,但是在中国市场存在感却越来越低,“卖卖卖”已经快成为其代名词。
现在想想,
2016年前后正是跨国车企与中国本土品牌交相辉映的时代分水岭。那时,跨国车企风头正盛,自主品牌也已见新王声势渐隆,你追我赶相互切磋甚是和谐。
谁能想到短短数年时间,就变了境况。
这似乎并不能全部怪市场。同样的市场同样的政策,自主品牌遇到的难题一个不少,但却越挫越勇后来居上。
没记错的话,2020年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只有38%,时年份额逆势上涨的是日系车品牌。而今,日系品牌也不复往日的韧性了。
跨国车企输在哪儿?新能源汽车。可以说,正是几年前的一再观望,导致了今天跨国品牌们在中国市场的节节败退。
跨国车企没有想明白的恐怕是,入乡随俗。正如北美市场可电可油看心情,日本市场资源紧俏赌氢能,中国市场笃定了纯电为主的新能源赛道,自然迎之者胜。
艰难的两年
从目前来看,跨国车企在中国市场仍旧面临着艰难的转型。原因无它,虽然欧美多次反电动化,但至今电动化仍旧是汽车业的趋势。
这就表明,中国是全球车企绕不开的市场,也仍是最大的试金石。
在此大势之下,一如
起亚
等跨国品牌的想法:等中国本土品牌打疲了,跨国公司再大举杀入坐收渔利——表面上这个战术无可挑剔,但前提是,要有足够有力的技术和产品储备。
可惜的是,
不少跨国车企并没有足够有竞争力的电动汽车产品。注意,我们说的是在中国市场有竞争力的产品。
现代起亚就吃亏在这一点。2023年,现代(含
捷尼赛思
、起亚)电动汽车销量为52万辆,同比增长38.9%。其中,韩国市场销量占比为21.7%,其他市场销量占比为78.3%。但是,在中国市场现代是没有丝毫声量的。
同样,上汽通用奥特能平台落地已经两年多,原本计划
别克
、
雪佛兰
和
凯迪拉克
三大品牌累计有10款奥特能平台电动车型落地。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是,2023年新能源销量首次达到10万辆的上汽通用转年就跌爆了。
再以大众汽车为例。大众在中国市场是最积极、最能放下身段,也是最大力出奇迹的跨国车企,2023年在华交付
纯电动
汽车19.2万辆,同比大涨23.2%。大众旗下热销车型ID.3,更是跻身中国市场最畅销的电动车之一。
尽管如此,大众汽车也坦承错判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形势。此前,大众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将在2027年、2028年迎来“真正的转折点”,这使得其在中国市场的布局有所延宕。
形势误判的后果是,虽然大众汽车2016年就开始在华布局新能源汽车版图,也最先成为拥有智能化、电动化完整产业链的跨国车企,然而从实际落地来看,其未来三个电动车平台落地都要再等一两年。
破釜沉舟的大众汽车尚且如此,更何况反复纠结的丰田汽车?即便放下丰田的纠结,其新一代全固态电池技术至少也要等到2027年-2028年才能大规模上车。
以这几个跨国车企的经历来看,要继续留在中国汽车市场的牌桌,只能熬着——没有更好的办法。同时,要做好进退失据的准备——一两年的时间里,再跑出一个特斯拉,一个比亚迪,一个理想,甚或一个华为天团都不无可能。
油电并进能否改写局面?
当然,这两年主流跨国车企推出的“油电并行”策略令其守住了一部分阵地,2023年大众汽车集团在华市场份额同比还增长了1.3个百分点,达到了21%。
燃油车的规模优势、品牌优势,也帮助北京现代这样的合资车企一定程度上遏制住了下滑趋势,甚至有一部分能力去和电动车企掰手腕,比如比亚迪这次强力清场后,北京现代马上跟进,喊出“油比电强”的口号。
甚至我们能看到,上汽大众在“促油车”上成果显著。“国民家轿”
朗逸
家族、“B级车标杆”
帕萨特
等都成为了燃油车单品冠军。
但是,
当比特们将一次性的策略降价演变成长期性的战略之后,这种局面能够支撑多久就变成了未知数。
以2023年为例,这一年中国市场燃油车零售销量净减92万辆,下降了6%。燃油车中只有豪华车零售微增,自主品牌与合资全面下滑。
同年,比亚迪、理想加上特斯拉三者销量之和达到了400万辆,在整个中国汽车市场销量中占比超过两成,更占据了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四成份额。
再来看今年的目标,比亚迪450万辆,理想80万辆,问界60万辆,仅仅这三者的目标之和就接近600万辆了,加上特斯拉的保守目标,四者加起来目标体量超过650万辆——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Stellantis集团2023年640万辆的全球销量。
慢了不止一拍的跨国车企,仅仅凭借燃油车优势想要打败对手确实绝无可能。
弃卒保车,换条路走得通吗?
对于大众、丰田这样引领全球车势的巨头来说,除了与大势同行可能别无他法,但是对于已经习惯了大起大落的通用汽车们可能会有些不一样。
比如通用汽车就考虑在中国市场调整战略,实行“高端化”——将关注重点从主流车型转向豪华车型。
不久前,通用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玛丽·博拉就坦言,中国市场现在的情况与五年前有了很大的区别。“我们希望能够以正确的方式参与到这个市场中,我认为该市场更偏向于高档和高端车型”。
这从一定侧面表明了在主流市场跨国车企已经失去了优势。无独有偶的是,日系品牌
马自达
也有此打算,不过马自达当时的出发点是针对全球市场定位。
2019年马自达曾表示将重新调整品牌定位,未来计划成为一家成熟的豪华汽车制造商。彼时马自达英国地区的负责人Jeremy Thomson表示:“马自达的目标是成为一家真正的豪华品牌车企,因此并不打算模仿德国的高端品牌,而是将替代传统主流豪华汽车品牌”。
但是,在中国市场弃卒保车行得通吗?
第一,看看过去三年,大众汽车、保时捷等品牌放弃份额保利润的结果就知道了;第二,看看奥迪、奔驰和宝马如何苦守豪华车份额的,也大概就清楚了。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是结论。
危中有机,事在人为
可以说,过去三年到未来两年将是跨国车企最难熬的五年。前三年没有看清形势,后两年只能一边熬一边等转机。
是的,市场从来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在不断的动态变化中。以过去几年为例,新能源汽车从纯电一家独大,到广义的混动上位,再到插混起势,最后增程式电动汽车成为中国车企的“增量密码”。
这不难理解。技术趋势从来不是建立在技术本身之上,它既需要满足当下的国情需求,也需要承接市场端的消费需求。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人汽,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易车讯
近日,上汽通用五菱官方表示,2024年计划产销新能源汽车70万辆,加快双百万产品群构建。据悉,上汽通用五菱全力推进”一二五工程“,目前已围绕研发创新能力建设、双百万产品集群构建、五个百亿级自主产业链打造,滚动谋划项目83项,涉及投资430亿元。
据资料显示,2023年上汽通用五菱全年汽车销量达140.3万辆,
五菱缤果
、
宝骏悦也
、
宝骏云朵
、
五菱星光
等11款产品投产,新车型全年贡献销量超37万辆。新能源汽车五菱缤果、五菱宏光
MINI
、第三代马卡龙、五菱星光等,单车价值提升16%。
目前,五菱已建成14个国际先进的整车及零部件试验室,挂牌控制器与芯片、智慧语音等6个子实验室,累计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84项、参与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标准制定157份、专利授权超6000件。针对用户关注度最高的安全、便捷、动力、交互等方面,创新构建了灵犀混动、灵犀智驾、神炼电池、天舆架构、Ling OS智能生态系统、WIMS五菱智能智造体系六大技术品牌,并已搭载在宝骏云朵、五菱缤果、五菱星光等多款车型上。
另外,围绕五个百亿自主产业集群,五菱官方谋划项目65个、实施41个。能源系统完成38GWh(本地化率38%)、智慧电驱完成120万套(本地化率53%)、电子电控完成130万套(本地化率8%);2023年三电本地配套率达到33%,并已投产赛克瑞浦20GWh电芯、中车时代10万套电驱、法恩赛克10万吨电解液等,达产产值超500亿元。
打开易车App,点击首页“智能化实测”,多角度了解热门新车科技亮点,获得选购智能电动车的权威参考依据。
新能源汽车过户如何办理新能源汽车过户流程:因为新能源汽车的号牌系统和汽油车的号牌系统不一样,所以不能在随意的车管所服务站办理。需要到指定的新能源汽车过户大厅办理。具体的流程是:1、准备手续2、到二手车市场开具二手车统一销售发票3、办理汽车过户验车4、在大厅选号。新能源汽车的号牌是绿色号牌,现在也是不能随着车辆一起办理过户的,旧牌照是由车管
2024年1月中国汽车销量排行榜中国汽车市场在2024年1月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活力,零售销量达到203.5万辆,同比增长57.4%。这一显著增长得益于消费者购车需求的复苏和市场的逐步回暖,展现出中国汽车市场的强劲复苏势头。</然而,与上个月相比,1月份的销量出现了13.9%的环比下降,这可能源于价格调整和地方消费券的减少,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者的购车热情。特别
crv保值率CRV二手车市场平均价值为70.59%。这种模式的价值第一年约85%,第二年约77%,第三年约70%,第四年约62%,第五年约56%。影响车辆维修率的因素有哪些?包括车辆品牌、车型、市场保值率、车辆质量、行驶可靠性、车辆保养费用、购买价格、车辆配件的成本和性能,这些都可以影响美观的保值率。本田CRV车型整体做得不错,所以保值率较高。CRV车型的售价为16.98-27.7
二手车应该去如何检测?二手车检测是个技术活,需要有一定的专业基础才能做好检测,如果是小白的话,估计很难下手。分享一下我们平时检测是的一些关键内容,供参考。1、事故检测车身骨架部位(前后纵梁、ABC柱、前后减震器座、前后横梁、前后叶子板内骨、水箱框架、导水槽、后围板、尾箱底板)有无拆卸更换、烧焊、切割、变形、修复等。另A\B\C柱打开门内侧仔细测量油漆厚度是否存在异常,内侧如果存在钣金
二手车选购和保养指南二手车选购和保养指南一、如何选购二手车?车辆年龄和里程数:车辆年龄和里程数是我们决定购买二手车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有助于了解车辆的使用时间和使用情况,以及是否需要经常进行保养。通常情况下,一辆行驶10万公里或以上的车辆需要注意铁路远控电视机的通风散热等问题。车身外观和内饰:购买二手车时需要仔细检查车辆的外观和内饰,包括车身有没有翻新过,有没有重大事
通过汽车折旧率如何算二手车价格如今,4S店在做二手车交易时都会套用一个公式,这个公式能够比较合理地计算出一辆旧车大概的价格。(1-已使用月份/320)×当前新车价格=评估后价值(1代表车辆新旧程度)。当然,这个公式只是作为参照,实际上还要根据车辆使用年限的不同、保养状况、车辆品牌形象以及行驶状况等方面来评估。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行规:即二手车首先在市场现价的基础上打八折,然后按每年车龄降价一万元计
视界观察|2024年度车企“小目标”,销量翻番或可期?前瞻观点:传统车企相对稳健,新能源车企相对激进,稳健中有转型的隐忧,激进的背后是不疯魔不成活,但共同点是,所有人都在卷技术、卷营销、卷出海、卷一切。截至本文完成,已经有十几家车企给出了2024年销量目标。销量目标不仅仅是车企想要达成的目标,更是不少车企必须达成的目标。经历了23年的腥风血雨,让我们看看车企们纷纷立下了怎样
长安汽车2024年4月销量210133辆自主新能源品牌销量同比翻番易车讯近日,长安汽车发布2024年4月销量快报。数据显示,长安汽车在4月份销量为210133辆,其中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新能源车4月销量51682辆,同比增长129.7%;自主品牌海外销量31649辆,同比增长93.2%;长安系中国品牌乘用车4月销量123118辆。具体来看,长安汽车品牌4月销量9133
2023-11-28 16:32:54
2024-02-18 11:29:44
2023-11-28 16:32:35
2024-02-18 11:23:48
2024-02-18 11:06:56
2024-02-18 10: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