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9 12:49:11 | 二手车
在吃瓜群众们的一片助威声中,去年咱们自主品牌红红火火恍恍惚惚吼吼吼吼。对比起国内的老牌合资品牌跌跌不休的惨况,自主品牌大都环比同比双升。根据乘联会的数据,去年自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同比增长4.6个百分点,达到52%,实现了对合资品牌的反超。这么耀眼的成绩,放到国际舞台上又是怎样的位置呢?最近有机构发布2023全球十大汽车销量排行榜,咱们看看我们排第几。
TOP 1:丰田集团
年销量:1065万辆
拿下2023年销量冠军的,依然还是日本丰田。虽然丰田去年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已经是连续两年走下坡路。但得益于北美和欧洲市场起到的拉动作用,使得丰田在那些国家地区产销两旺,尤其是混动车型。而且其营业利润很高,据官方预计截止2024年3月的财年利润高达304.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186亿,啧啧啧啧。
TOP 2:大众集团
年销量:924万辆
大众未能实现对丰田的超越,以年销924万辆新车屈居第二。其中大众品牌销量为487辆,给集团贡献了超一半的销量;奥迪品牌则约卖出190万辆,近73万辆卖在了中国。而从分片区来看,大众集团在西欧的销量反超中国市场,约327万辆;中国市场则卖了324万台,同比仅微增2%。
TOP 3:现代集团
年销量:730万辆
别看韩系车貌似不堪一击的样子,其实也就这些年在中国市场的假象。放在全球市场,现代集团也还是赚得盆满钵满,业绩蒸蒸日上的。现代集团旗下包括现代和起亚两个品牌,前者全球销量约422万辆,同比增长6.9%;后者全球销量309万辆,同比增长6.3%。而在中国市场,北京现代去年也还是卖了25.7万台,同比微增2.8%。
TOP 4:斯特兰蒂斯集团
年销量:640万辆
斯特兰蒂斯集团现在家大业大,又FCA和PSA合并,旗下多达14个知名牌子,像什么标致、雪铁龙、DS、菲亚特、克莱斯勒、Jeep、道奇、玛莎拉蒂、阿尔法·罗密欧、欧宝等等等等。但这些品牌大家也都知道,在中国市场都是边缘化的,所以它的主要市场在欧洲和北美。
TOP 5:雷诺-日产-三菱联盟
年销量:628万辆
人家海外的车企发展了多少年,都发展成抱团取暖的样子。不知咱们以后会不会有“吉比奇长”联盟呢?诶,这名字咋怪怪的。说回雷日三联盟,一轮狗血剧之后,日产跟雷诺最终达成协议,双方互持15%股份,合作开始翻篇。销量上,联盟全球共卖出628万辆新车,主战场也是在欧洲和美洲。而中国市场则被浇了冷水,雷诺和三菱就不用说了,日产包括商用车在内,在华销量不到80万台,同比下滑24.8%。
TOP 6:通用汽车集团
年销量:487万辆
通用汽车排在第六,虽然过去一年在中国市场表现不咋滴,但在美国市场,通用依然是老大,全年卖出257.8万辆车,超过丰田和福特。另外呢,1月初的时候通用也发布了在华销量,约卖出210万台,其中包括约120万辆的上汽通用五菱。
TOP 7:本田汽车
年销量:397万辆
本田是第三家上榜的日本车企,去年卖出397万辆,同比出现下滑。而在中国市场,东风本田贡献了61万辆的销量,而广本更多一点点,为62万辆。其中卖得最好的车型是CR-V,卖了21.4万台新车;其次是雅阁和思域,分别卖了17.9和17.8万辆。
TOP 8:福特汽车
年销量:395万辆
第八名福特汽车,跟本田销量想去不大。不过这些销量都还是预测估算的,因此福特跟本田谁七谁八不好说。根据惯例,福特最大的市场还是在北美。光是皮卡车型,在北美就吃香喝辣的了,比如F系列就售出了75万辆。不过在中国市场情况依然不容乐观,乘用车全年销量大概为23.3万台,同比下滑7.1%,谢谢长安。
TOP 9:比亚迪
年销量:302万辆
虽则比亚迪去年旗下车型大卖特卖,全年狂销302万台,同比大涨61.8%,状态十分胸。但是放在全球范围,跟其它老家伙的销量一笔,就只能排在第九,更不用说其它自主品牌了。不过这也是个好的开始,万里长征也得一步步走。而且必须认识到,这是中国车企首次冲进全球销量TOP 10榜里跟列强们较量,是中国汽车工业70年来的里程碑时刻。
TOP 10:铃木
年销量:301万辆
第四家上榜日系车企,竟是铃木。铃木2018年败走中国,留下长安在风中萧瑟。不过它在日本本土和印度市场混得非常不错,比如印度,是铃木一直重视的市场。据称铃木占了印度近40%的市场份额,最畅销的车型中超一半都是挂铃木标的。同时2023年的这个301万辆销量成绩,应该也是创铃木记录的。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漫部落,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印度,近期成了汽车圈曝光率极高的关键词。
2月5日,长城汽车亮相德里国际车展,宣布正式进军印度市场。在此之前,长城汽车已于1月17日收购了通用汽车在印度塔里冈的工厂,预计最快将在2020年下半年开启在印度市场的本土化制造。
无独有偶,海马汽车也是参展方之一。据副董事长卢国纲介绍,海马汽车将以电动车为突破口进入印度市场。
另外一条牵动国人神经的消息是,在国内迟迟不肯国产的雷克萨斯,突然宣布在印度新建生产线,用于生产雷克萨斯ES。
更早的信息则来自上汽乘用车,它在2017年就进入了印度市场,目前以上汽名爵印度公司在当地开展业务,现已有两款产品在售。
问题来了,印度到底有何魔力,竟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印度车市,像极了15年前的中国?
印度市场具有光明前景。
先看大环境:
据俄媒报道,印度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2.94万亿美元,超过英国和法国,跃居第五位。相比之下,英国经济规模为2.83万亿美元,法国为2.71万亿美元。根据这份报告,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印度GDP总计10.51万亿美元,超过日本和德国。
印度也是全球第二人口大国,拥有超过13亿人口。而且,印度人口增长率要高于中国,达到了1.11%(中国人口增长率为0.39%)。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和高增长率,意味着庞大的市场消费潜力。
更重要的是,印度拥有比中国更为明显的人口红利。
截止2016年,印度20岁以下人口达到5亿人,而中国这个数字只有3亿。也就是说,20岁以下的年轻人口,印度比中国多出来2亿,按比例算,多出来60%。
据统计,印度人口的平均年龄仅为27岁,中国则为37岁。更低的人均年龄,意味着未来有着更大的消费潜力和经济推动力。
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报告预测,到2024年,印度人口将超过我国。如下图所示:
再聚焦到汽车市场:
从世界格局来看,目前全球前三大汽车市场分别是中国、美国、日本。2018年,印度以440万辆的年销量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四大汽车市场。据麦肯锡预测,到2021年,印度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
2019年的数据显示,印度人均GDP为2015.59美元。虽然与中国过万美元的人均GDP仍有庞大的差距,但增速连续保持在5%以上,有很大潜力。
与其宏观经济吻合的是,印度车市虽然整体全球第四,但人均保有量很低。201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印度千人汽车保有量不足30辆,这是被经济掣肘,消费实力低的缘故。另一方面,随着这个金砖国家未来经济的腾飞,汽车市场也必将随之蓬勃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车市正是在2006年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之后起飞的,因此,印度很像中国15年前的汽车市场。
如此看来,中国车企把印度作为全球化战略的桥头堡,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现实仍有很大挑战。
挑战一:日系垄断
前景广阔的印度市场,早已被日系、韩系瓜分。
据印度汽车网站Autopunditz批发数据(不含豪华品牌)显示,2019年印度乘用车总销量为293.6万辆,同比下跌12.4%,这也是印度乘用车近20年来跌幅最大的年份。
其中,2019年印度乘用车市场有60%的份额被日系品牌占据,韩系品牌的份额为18%,欧系与美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分别只有2%和1%,而中国车企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
在日系、韩系两个寡头之中,最重要的当属马鲁蒂铃木,这家由日本铃木与印度当地车企马鲁蒂组建的合资企业,在印度市场的占比高达50%——而在中国,独步天下的大众,南北加在一起,市占率也只有20%而已。
2019年印度车市销量前十车型,马鲁蒂铃木独占七席,且包揽榜单前六名。“这样的成绩,放眼全球范围内较大的汽车市场,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有业内人士如此表示。
铃木早在1982年就开始进入印度,并与印度政府成立了玛鲁蒂铃木合资企业。合资企业的官方背景,加上印度经济的迅速发展,成为铃木在印度快速扩张的重要推动力。铃木在印度,非常类似于大众在中国。
当全球巨头如通用、福特在印度市场纷纷失利,丰田、大众尚且不足铃木的零头时,扎堆进军印度的中国自主车企,该如何与之竞争?
可以说,铃木在印度的成功是难以复制的。除了扎根本土市场多年形成的雄厚体系力之外,铃木在印度拥有以下几个难以逾越的竞争壁垒:
一、铃木完美承袭日系的精益生产,成本控制出色,提供了适合印度国情的廉价优质车型,如微型车;
二、铃木车型投放全面,不仅有低成本的微型车,还有给用户充分置换空间的中高档车型;
三、渠道方面,铃木在印度拥有近3000家经销商,销售、服务有保障;
四、铃木在印度累计销量已达到2000万台,保有量巨大,维修、备件具有成本优势。
挑战二:韩系跟随
除了铃木,自主车企还有另一个竞争对手——现代起亚。
近几年,随着在中国市场表现疲软,现代起亚集团正在加大在印度的投资。根据现代汽车在2019年4月4号发布的“2025战略”,它将印度作为新兴市场的基础,将从2035年开始,作为新型汽车及纯电动车的重要投产地。
韩系(现代+起亚)车不仅市占率在印度排名第二,而且占据了印度2019年车型销量Top10中的3个席位(来自现代)。这意味着,前十车型,现代汽车是唯一可以与铃木抗衡的品牌,比例为3:7。
据J.D.Power在印度市场进行的“2019印度市场新车品质调查”数据显示,现代汽车有5款车型获得最优秀车型奖,这显示了印度市场对韩国车的认同。
在投资了印度共享驾乘巨头Ola和自动驾驶汽车共享平台Revv后,现代汽车已宣布将于2021年之前在印度推出一系列电动汽车,希望通过提前布局称霸印度电动汽车市场。
起亚也在印度风生水起。
数据显示,起亚在2020年1月的销售额为15,000台,其首款车型——紧凑级SUV Seltos(塞尔托人)迎来了自2019年8月推出以来的最高销售额。此外,2月初推出的第二款车型Carnival MPV(嘉年华)也很受欢迎,第一天就收到了1410台的订单。
▌中国自主车企何去何从?
如果说,日系垄断作为第一个现实,韩系跟随作为第二个现实,那么,后者远远比前者更有价值。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当下的印度汽车市场,有两个重要机遇:
机遇一:印度SUV有崛起之势。
“2017-2018年,印度市场上SUV的增长率是其他乘用车的7倍,几乎所有的厂商都增加了SUV车型。”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指出。根据印度汽车工业协会(SIAM)的统计,2019年印度乘用车销量大幅下滑,但SUV销量增长了5%。
另有数据显示,小型/紧凑型SUV正在成为印度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以2019年12月的销量为例,紧凑型SUV销量达3.4万辆,同比增长高达70%。
机遇二:印度汽车正在进行电动化转型。
印度已经开启了“清洁能源印度”战略,并在2019年宣布,将于2030年禁售燃油车,电动车发展具备政策基础。
以上两个机遇,一方面,对自主车企,尤其是长城汽车来说,可谓轻车熟路,是两个绝好的突破点。但另一方面,对比现代起亚的印度战略可以看出,韩系在电动化与SUV两个机遇点上都早有布局。
这个弯道,是中国自主车企与韩系共同的弯道。
中国自主车企的另一个优势在于,针对消费能力不强的印度市场,我们有能力打好“性价比”这一张牌。但是,韩系车不正是全球范围内玩性价比的高手吗?
积极的一面是,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中国自主车企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强势如大众、“两田一产”、通用等品牌之外也打开了新的蓝海市场,并且在国内超越了现代起亚,领军企业如长城汽车等,也找到了自己的差异化优势,到达了100万辆的全新起点。
自主企业要挑战印度这个新的战场,难度并不小,坚持长期主义,踏实践行本土化战略,可能是唯一的捷径。
长城汽车在宣布进军印度市场的同时就宣布,将扎根印度,建立涵盖研、产、供、销的全业务生态链,为本土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这值得中国自主车企学习借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TOP1:马鲁蒂铃木Alto奥拓
TOP2:马鲁蒂铃木Dzire
TOP3:马鲁蒂铃木SWIFT雨燕
TOP4:马鲁蒂铃木Baleno二手车
TOP5:马鲁蒂铃木Wagon R
TOP6:马鲁蒂铃木 Vitara Brezza
TOP7:现代Elite i20
2024-06-18 14:01:38
2024-06-16 20:59:14
2023-11-28 16:32:54
2024-06-18 16:45:31
2024-06-18 14:48:59
2024-06-18 1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