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40年上汽大众的二次创业,将是整个合资品牌的新生?(小鹏汽车四季度财报;小米SU7要进纯电豪华轿车销量前三)

2024-06-23 02:43:42 | 二手车

小编今天整理了一些40年上汽大众的二次创业,将是整个合资品牌的新生?(小鹏汽车四季度财报;小米SU7要进纯电豪华轿车销量前三)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40年上汽大众的二次创业,将是整个合资品牌的新生?(小鹏汽车四季度财报;小米SU7要进纯电豪华轿车销量前三)

40年上汽大众的二次创业,将是整个合资品牌的新生?

去年,我国自主品牌以52%的乘用车市场零售累计份额,实现了自主与合资品牌地位的历史性反转,市场自此也多了些唱衰合资品牌的声音。麦肯锡发布的报告就预测,到2025年,中国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将升至65%,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缩小。

然而,自主品牌是否会遵循预定轨迹发展,仍存在不确定性。

一方面,自主品牌借助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走在了行业前列,但车企利润尤其是净利润,与中国汽车市场的规模并不匹配,其长期低利润或亏损的销售模式也不利于行业良性发展。2024年“价格战”刚开始,从主机厂到供应商再到普通工人,整个汽车产业链都笼罩在“裁员”“降薪”“失业”的阴影下,就已经为行业发展敲响了警钟。

另一方面,以上汽

大众

为首的部分合资品牌,去年不仅在传统燃油车市场表现出色,实现了业绩的稳步增长,同时还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一场合资品牌的反击战已经打响。

如何打好现有的牌?

作为国内历史悠久的汽车合资企业之一,上汽大众一路走来迎难而上,以一条独特的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滚动发展的道路,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发展理念和成功的实践模式。

如今,站在40年新起点,面对日益繁荣且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汽大众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在这个关键时刻,如何巩固已有成果,继续引领市场,成为了上汽大众以及所有合资品牌,必须面对的挑战。

目前,国内汽车市场的现状是高增长的新能源车亏损大,盈利的燃油车市场萎缩快。基于以上情况,上汽大众对手上现有的牌做了全新的排列组合,并在去年提出了“促油车、稳电车、上

奥迪

”的九字方针。

具体来看,“促油车”即加强

朗逸

帕萨特

途观

等拳头产品焕新力度,延长现有产品的寿命。去年,上汽大众就对

途岳

、朗逸新锐、

威然

、2024款朗逸、2024款

凌渡

L、2024款帕萨特等车型进行了焕新,是整个国内燃油车品牌里,燃油车焕新力度最大、焕新频次和产品力提升幅度最高的。

其中,朗逸、帕萨特、途观等优势车型,还使用“两代同堂”策略并肩作战。今年1-2月,朗逸家族累计销量突破6万辆,途观家族累计销量突破2.9万辆,帕萨特家族累计销量破4万辆,为上汽大众维持了较好的市场占有率,保证其燃油车份额不跌的同时,还为未来的PHEV车型打好了基础。

“稳电车”则是保持上汽大众ID.家族合资电动销冠地位。自去年7月ID.3价格进入12万元区间,ID.3已连续六个月实现同比环比双增长,全年销量更是同比增长215%。在ID.3的带动下,ID.家族全年销售10.97万辆,累计销量跨越22万辆里程碑,在合资纯电阵营中遥遥领先。今年,ID.家族更是有望月均销量稳定在2万辆左右。

毕竟,为了在短期内电动产品竞争力,上汽大众不仅围绕用户用车痛点,深入到后市场和改装业务,还对既有产品持续进行了更新迭代,目前ID.3 2024款、ID.4 X 2024款已登陆,以“一高一低”的方式对ID.家族阵营进行“扩编” 。除此之外,

ID.NEXT

、ID.BUZZ也将在年内推出。

上汽奥迪同样在2023年步入全新阶段,去年7月,

上汽集团

与奥迪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继续深化合作,加快全新电动车型的开发。根据规划,2025-2026年,上汽奥迪将推出多款新车,补充现有产品组合,开拓中国电动出行市场的更多细分和客户群体。

从结果来看,在“促油车、稳电车、上奥迪”的市场策略下,上汽大众去年累计销量达到了121.5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型累计销量突破13万辆,同比劲增32%,位列合资纯电销冠。上汽奥迪全年销量迈上3万辆台阶,市占率较2022年大幅增长了2.47倍,展现出正向发展的强劲势头。

如何开启二次创业?

不过必须承认,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崛起和外资新能源品牌的加速进入,使得市场竞争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在这一背景下,即便是上汽大众,也迫切需要一个新的长期的破题方向。

“Glocal”,是上汽大众未来要“摸”的第一张牌。“Glocal”即global+local,旨在以全球化的视野和本土化的需求相结合为指导,创造出更具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比如PHEV的开发,PHEV只有中国有,大众美国、大众德国都没有,欧洲也没有PHEV的场景,所以在开发上上汽大众就需要完全根据中国市场的要求而进行。

另外,电动化转型所带来的需求变化,也意味着上汽大众不可能再用以往的成功案例来指引未来的产品开发,因此,借助上汽集团的优势,深化本土供应商战略合作,共同探索全新技术成为解决方案。

为此,上汽大众去年还开办了“合作伙伴技术展示日”活动,邀请了延锋、大陆、

博世

、零束、

采埃孚

等近百家的知名供应商进行全方位的深入交流。据悉,上汽大众未来也将引入国内一线的战略供应商,来提供整体模块化的技术解决方案。不仅如此,今年1月,上汽大众也与安亭镇签署了汽车产业新生态战略合作协议,将把上汽大众安亭基地打造成为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圈,进一步推进企业战略转型和产业能级提升。

在克服了转型升级过程中最大的短板之后,PHEV成为上汽大众接下来要把握的第二张牌。

就中国市场或者全球市场来说,

丰田

本田

在HEV领域具备显著的技术和成本优势,而在PHEV方面,丰田和本田的技术积累就相对较弱,上汽大众可以自研并且在这个方向做更多的动作。

据悉,基于已批量生产的德国大众1.5T EVO II净效发动机,在满足混动车型的特使工况要求下,上汽大众针对中国市场特有需求,开发了全新的PHEV长续航的1.5T发动机,预计最快在2025年底实现量产。同时,上汽大众也会加快电车投入,加快智能化投入,其目标是在2028年整体新能源占到总量的75%。只有这样,上汽大众在中国市场上才能言胜。

当前,中国汽车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新能源汽车加速替代传统燃油车,自主新能源产品加速抢占合资品牌的传统优势市场,已是不争的事实。

未来随着竞争日益加剧,我国汽车市场中的尾部制造商将加速退出市场。当前,我国约有148个汽车品牌,其中114个为国产品牌,34个为外国品牌。瑞银分析师预测,到2030年,能在我国市场大规模运营的汽车企业将仅剩10至12家。这意味着,2024年将成为以上汽大众为代表的合资企业二次创业的关键一年。作为最早进入我国市场、最具代表性的合资企业,上汽大众的成功,也将给其他合资车企的发展提供新的范本,为我国合资事业带来新生。

分享到: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扯扒谈,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40年上汽大众的二次创业,将是整个合资品牌的新生?(小鹏汽车四季度财报;小米SU7要进纯电豪华轿车销量前三)

小鹏汽车四季度财报;小米SU7要进纯电豪华轿车销量前三

1.1-2月中国汽车前十企业销售339.5万辆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4年1-2月,我国汽车市场上排名前十的企业(集团)共销售了339.5万辆汽车。这一数字占据了整个市场销售总量的84.3%。在这十家企业中,有些公司的销量出现下滑,如

上汽集团

比亚迪

股份、

广汽集团

和北汽集团;而其他企业则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奇瑞

控股公司,在同期内取得了显著增长。

2.营收130.5亿元,小鹏汽车公布四季度财报

小鹏

汽车发布了2023年四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四季度营收130.5亿元,同比增长 153.9%,环比增长 53%;单季度交付6.02万辆新车,同比增长170.9%;毛利率6.2%,汽车利润率4.1%;净亏损收窄至13.5亿元;年终,小鹏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457 亿元,回到历史高位。就数据来看,2023年的小鹏做到了相对圆满的“开局艰难,逆风翻盘”。

官方给出的今年第一季度交付指引是2.1-2.25万辆,同比增长15.2%-23.4%,依此计算,3月份的预估交付量在8,205辆到9,705辆之间,高于前两个月;对于同一季度的营收预期是58-62亿元,预估同比增长约43.8%-53.7%。在财报会议上,何小鹏进一步剧透全新品牌将在

北京

车展期间推出,三季度上市交付,正式进军10-15万元A级车全球市场。另外,今年下半年还会交付一款内部代号为F57的全新车型。

3.全新

奥迪Q6

e-tron全球首秀

奥迪Q6

e-tron迎来全球首发亮相,新车定位纯电中型

SUV

,是

奥迪

基于PPE豪华

纯电动

平台打造的首款量产车型,将在今年北京车展亮相。而随着位于吉林长春的奥迪PPE高端电动汽车工厂年底竣工,全新奥迪Q6 e-tron将在该工厂实现国产,这是奥迪在该工厂生产的第一款车型。

这车的外观造型很大程度上延续了燃油车的经典设计,细节方面进行了电气化处理。车尾还是熟悉的奥迪式风格,贯穿尾灯在样式上做了更符合电动化时代的创新。内饰采用全新布局,搭载由11.9英寸的奥迪虚拟座舱全景显示屏和14.5英寸的触摸屏组成的多媒体交互系统(MMI),副驾一侧还配备了娱乐屏。续航方面,配备100kWh的电池组,综合续航625km。

4.深蓝G318首发亮相

深蓝G318

首发亮相,将在今年内上市,瞄准30万级市场。外观采用经典的方盒子造型,配备“C”字形的LED日间行车灯;前保险杠造型非常粗犷厚实,充满野性。车身侧面的线条硬朗立体,搭配前后凸起的轮眉线条、五辐式轮毂和AT轮胎,呈现出较为浓厚的硬派风。车尾配备硬派

SUV

标志性的外挂式备胎,尾灯造型也呈“C”字形。

尺寸方面,车长4998mm,轴距2880mm,整体与

坦克

400 Hi4-T相近。车内采用对称式设计,配备了12.3英寸的全液晶仪表和14.6英寸智慧屏,中控屏下方设置了一排实体控制按键。动力将搭载由1.5T发动机组成的增程系统,提供单电机和双电机版本可选。另外,还提供丰富的原厂拓展件,包括行李架、前照灯、电动踏板、背包行囊、备胎等。

5.小米集团总裁

卢伟冰

回应小米汽车定价

小米汽车

超级工厂已经在3月19日正式揭幕。随着

小米SU7

发布会的临近,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回应小米汽车进展时表示,小米SU7是一辆C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性能、配置和体验都非常出色。关于定价问题,他表示会有点贵,但相信大家看完3月28日的发布会后会认可这一定价。

卢伟冰介绍,小米的阶段性目标是进入纯电豪华轿车的销量前三。但他同时表示,相比销量,小米更关心用户的体验和口碑。他还介绍,在雷军发布了预约品鉴微博后,一天之内预约到店试驾的人数增加逾10万人,其中有的单店预约人数超过1万人。

6.特斯拉中国超充网络扩至800+充电站

特斯拉

中国日前宣布,特斯拉充电开放范围扩至800多座充电站,其中包含450多座超级充电站、350多座目的地充电站。其它非特斯拉品牌的电动车,也能够前往特斯拉超充桩充电,具体使用方法有两种:1.通过Tesla应用程序>为非Tesla车辆充电>充电地图进行查看;2.通过Tesla微信小程序>点击底部“地图”图标>点击右上角“筛选”,选择“向非Tesla车辆开放”,筛选后查看充电地图显示站点。

据了解,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共建有超过5万个的超级充电桩,在中国大陆已经建设了超过1,800座超级充电站、1万根超级充电桩、700多座目的地充电站。

7.宾利推迟实现全面电动化

据外媒报道,由于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首款电动汽车的延迟,

宾利

推迟了在2030年实现全面

纯电动

化的计划。该品牌的首席执行官Adrian Hallmark表示,宾利仍然致力于碳中和,以及实现全面电动化,但现在计划将时间推迟几年。在2030年之后,宾利在提供

纯电动

汽车产品的同时仍将继续提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2022年初,宾利宣布了一项将在未来10年投资34亿美元进行可持续性投资的计划,彼时的预期是2025年推出旗下第一款电动汽车,随后每年推出一款新的

纯电动

车型。不过,根据目前的情况,该公司预计首款电动汽车将于2026年发布,随后的车型也将推迟发布。Hallmark指出,宾利首款

纯电动

汽车的发布延迟是由于软件问题以及根据宾利的标准开发汽车架构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并强调这些挑战是宾利推迟电动汽车计划的主要原因,而不是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8.标致408龘龘款售10.97万起

东风

标致

新408龘龘款上市开售,3款配置的售价区间为10.97-12.57万元。作为改款车型,换装了第四代360THP 1.5T四缸发动机,燃油经济有所改善,同时针对配置进行了升级。

具体来看,外观主要新增了“塞尚白”、“莫奈灰”和“德加黑”3款全新车色。智能化方面,搭载最新的Blue-i 3.0智能网联系统。配置方面,标配自动大灯、自动感应式雨刷、主驾座椅八向

电动调节

,中配车型的副驾座椅升级为八向

电动调节

。不过入门版不再标配天窗,更改为选配。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董涛说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40年上汽大众的二次创业,将是整个合资品牌的新生?(小鹏汽车四季度财报;小米SU7要进纯电豪华轿车销量前三)

首次!中国汽车产销双超3000万辆!2024年还要增长?

每经记者 裴健如

1月11日,中汽协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超3000万辆,累计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产销量创历史新高,产销总量连续15年居全球第一。

其中,2023年12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307.9万辆和315.6万辆,产量环比下降0.5%,销量环比增长6.3%,同比分别增长29.2%和23.5%。

图片来源:中汽协

回顾2023年的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整体市场销量呈现出“低开高走,逐步向好”的特点。

“2023年初,受传统燃油车购置税优惠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出、春节假期提前、部分消费提前透支等因素影响,汽车消费恢复相对滞后;3~4月,价格促销潮对终端市场产生波动,汽车消费缓慢恢复。5月份之后,汽车市场整体恢复,尤其是下半年恢复超预期。”陈士华解释称,2023年5~10月,国家及地方政策推动,加之地方购车促销活动等措施延续,市场需求逐步释放,“金九银十”效应重新显现;11月以后,汽车市场延续良好发展态势,叠加年末车企冲量,汽车市场向好态势超出预期,产销量创历史新高。

展望2024年,中汽协方面预测,2024年中国汽车总销量将超过3100万辆,同比增长3%以上。其中,乘用车销量预计为2680万辆,同比增长3%;商用车销量预计为420万辆,同比增长4%;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达到1150万辆;汽车出口预计可达到550万辆。

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升至56%

2023年国内车市的良好表现,离不开乘用车市场的恢复和增长。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612.4万辆和260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和10.6%。截至目前,国内乘用车销量已连续九年超过2000万辆。

图片来源:中汽协

“2023年,国内乘用车市场竞争加剧,同时伴随市场日趋回暖,购车需求进一步释放,市场形势逐渐好转,回归正常节奏,有效拉动了汽车增长。”陈士华分析称,从各月销量情况来看,乘用车市场开年受到政策切换与价格波动影响,但在中央和地方促销政策、轻型车国六实施公告发布、多地促销活动、新车大量上市等因素共同拉动下,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上半年累计实现较高增长,下半年持续走强,年底再现市场热销现象。

图片来源:中汽协

在市场整体增势中,中国品牌乘用车扮演着重要角色。2023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达到1459.6万辆,同比增长24.1%,市场份额达到56%,提升了6.1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品牌乘用车中新能源产品市占率达到49.9%。这意味着,每售出两辆中国品牌乘用车中,就有一辆是新能源产品。

在陈士华看来,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增长,首先得益于出口增量和新能源产品热销的贡献。“中国汽车品牌的智能化、电动化转型很快,推出的产品得到了认可。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汽车品牌厚积薄发,不断积累经验,完善产业链,抓住了产业转型的机遇。”陈士华认为。

2023年,国内商用车市场受宏观经济稳中向好、消费市场需求回暖、各项利好政策拉动等因素影响,谷底回弹,实现了恢复性增长。

图片来源:中汽协

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2023年,国内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03.7万辆和40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8%和22.1%。在商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客车、货车产销均快速增长。其中,2023年12月,国内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6.6万辆和36.4万辆,环比分别下降5.7%和0.4%;同比分别增长41.7%和25.1%。

“近些年来,我国商用车市场销量跌宕起伏。2020年,受国Ⅲ产品淘汰、治超趋严以及基建投资等因素拉动,商用车市场大幅增长,产销达到峰值;随后2021年市场需求出现下降;2022年跌落谷底,为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23年,商用车市场实现了谷底回弹。”陈士华表示。

“新能源+出口”形成双动力

在车市大盘整体向好的大背景中,新能源车和出口形成的双动力,无疑是最亮眼的底色。

图片来源:中汽协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汽车出口再创新高,达到491万辆,同比增长57.9%,对汽车总销量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7%。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414万辆,同比增长63.7%;商用车出口77万辆,同比增长32.2%。分类别看,传统燃料汽车出口370.7万辆,同比增长52.4%;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

图片来源:中汽协

2023年,整车出口前十企业中,

上汽集团

以109.9万辆的出口成绩领衔,紧随其后的是

奇瑞

和吉利,出口量分别为92.5万辆和40.8万辆。而从增速来看,

比亚迪

出口25.2万辆,同比增长3.3倍;奇瑞出口同比增长1倍;

长城

出口31.6万辆,同比增长82.5%。二手车

图片来源:中汽协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1~11月,我国汽车出口量前十的国家中,俄罗斯、西班牙市场表现较强,同比分别增长5.5倍和1.3倍;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前三大市场为比利时、泰国和英国。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的高增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俄罗斯市场的增量。整体来看,有将近80万辆的出口量来自俄罗斯市场。这是一个机会市场,中国汽车企业把握住了机会,取得了全年近500万辆的出口成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总体来看,中国车企的产品竞争力非常好,正是因为中国车企能生产出满足海外市场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海外市场消费者才会接受和认可中国汽车产品,这是我们的核心优势。不过,真正的出口和真正的国际化,还是要通过在海外目标市场直接生产来实现。相信随着中国车企不断融入海外市场,建设体系能力、服务能力等,中国的汽车出口仍旧能够保持优势。”

2023年,新能源汽车的表现依旧强势,保持产销两旺势头。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高于上年同期5.9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商用车产销分别占商用车产销的11.5%和11.1%;新能源乘用车产销分别占乘用车产销的34.9%和34.7%。至此,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已连续九年居全球首位。

图片来源:中汽协

在新能源汽车近950万辆的年销量中,新能源汽车出口贡献了120.3万辆的成绩,出口增幅达到77.6%;而新能源汽车国内年销量则达到829.2万辆,同比增长33.5%。

此外,2023年,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2571.5万辆,同比增长9.9%,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5.4%;而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824.1万辆,同比增长47.7%,占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的86.8%。

“随着国家促消费、稳增长政策的持续推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实施,包括延续车辆购置税免征政策、深入推进新能源汽车及基础设施建设下乡等措施的持续发力,将会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潜能。预计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呈现3%以上的增长。”中汽协方面称。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NBD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以上就是二手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二手车。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40年上汽大众的二次创业,将是整个合资品牌的新生?(小鹏汽车四季度财报;小米SU7要进纯电豪华轿车销量前三)”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