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6 09:49:46 | 二手车
特斯拉目标2030年年销售量达2000万
特斯拉目标2030年年销售量达2000万,斯拉目前共有6家工厂,其中4家是整车制造,分别位于美国加州弗里蒙特、得州奥斯汀、上海临港以及德国柏林。特斯拉目标2030年年销售量达2000万。
特斯拉目标2030年年销售量达2000万1
5月6日,特斯拉发布了2021年影响力报告。报告指出,特斯拉的目标是加快推动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过渡,到2030年,特斯拉的目标是每年销售2000万辆电动汽车,并部署1500GWh的储能。作为参考,特斯拉2021全年销量为94万辆,部署了4GWh的储能。
特斯拉汽车
智车派了解到,如果特斯拉通过持续的增长速度来实现这一里程碑式的车辆交付,到2030年,特斯拉的车队总数将超过数千万辆,每辆车每年可以减少数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回顾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第一季度生产汽车305407辆,同比增长69%;交付汽车310048辆,同比增长68%。与此同时,特斯拉2022年第一季度营收187.56亿美元,较去年一季度同比增长81%,高于市场预期为179.2亿美元。并且,马斯克在此前的电话会议上表示,特斯拉应该能够在2022年生产150万辆汽车。
在运营方面,特斯拉柏林超级工厂的生产交付工作已于2022年3月正式启动,得州超级工厂的生产交付工作已于2022年4月正式启动。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有消息称,特斯拉在上海将进行的是扩产而非建设第二工厂。据悉,此前特斯拉在写给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感谢信中提出,特斯拉将在上海超级工厂附近建设一个新厂区,此前规划提升45万辆汽车年产能的任务将由新厂区承担。
特斯拉目标2030年年销售量达2000万2
特斯拉在上海临港扩建工厂的消息最早在2021年3月1日传出。
那一天的上海市土地交易市场官网挂出一则土地出让公告,位置在上海自贸区临港重装产业区,靠近特斯拉工厂,总面积为46.14万平方米,准入产业类型为察轮新能源车整车制造。据说,这块地将用于特斯拉现有工厂的扩建。
5月3日,外媒报道特斯拉在写给上海市相关政府的一封感谢信中提及了新建工厂事宜,但目前为止,特斯拉官方并未确认这是扩建还是新建工厂。
特斯拉目前共有6家工厂,其中4家是整车制造,分别位于美国加州弗里蒙特、得州奥斯汀、上海临港以及德国柏林。另外两家败运信则是生产电池和能源设备的工厂,前者在内华达州,后者在纽约。
从面积上来说,得州奥斯汀工厂是最大的,超过1000万平方米,是目前上海工厂的10倍以上;第二大工厂是柏林,共300万平方米;第三是加州弗里蒙特工厂,这是特斯拉最早的工厂,面积为150万平方米;最小的是我们的上海工厂,86万平方米。
从出车的节奏和速度上来说,目前加悄让州弗里蒙特工厂和上海工厂不相上下,平均45秒就有一辆Model Y下线。
2021年,弗里蒙特工厂每周生产了8550辆车型,全年共交付44.46万辆车型,上海工厂每周生产超过10000辆,全年共交付48.41万辆,这两个工厂相加几乎供给了去年整个特斯拉市场。但随着柏林工厂和奥斯汀工厂今年的相继开业,未来整个局面将有所不同。
虽然产量爬坡需要时间,但柏林工厂第一阶段的量产目标是70万辆,而得州设立的Model Y单一车型的目标就直飙到100万辆。未来,这两个工厂的潜力释放后,实际产能将大大提升。
特斯拉的目标是每年销量增长50%,到2030年总销量达到2000万辆。2021年特斯拉销量为93.6万辆,按50%计算,今年目标将接近150万辆。而这4家工厂中,柏林和奥斯汀仍处爬坡状态,要在余下的7个月内实现既定目标并不那么容易,今年的重担仍可能落在弗里蒙特和上海工厂。
马斯克在2021年10月9日柏林工厂的开放日上说,设计样车容易,实际到量产阶段时,要实现目标产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这4家工厂,虽然建的时间有先后顺序,但在技术的先进性上,很难比出谁高谁低。每家工厂都依据了各自工厂的情况以及所生产车型,在冲压、焊接、涂装和总装这传统的四大工艺上有所优化,在每个环节均采用了多层设计,有效利用了厂房的垂直空间,使用升降机、输送带等自动化物流,充分利用土地的使用效率。
传统汽车工厂以人为核心建立和组织生产线,机器仅接管其中一部分适合的工作,而特斯拉是以机器为核心,高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是它所有工厂的一个重要特点。
这4家整车厂都配置了一体式压铸机,而配置的数量则根据不同的产能目标而定。一体式压铸机节省了某些零部件的单独冲压和焊接过程和时间,但后续可能会给用户带来高昂的维修费,这是新技术带来的一种负面效益。
从某种意义上说,特斯拉工厂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在以技术进步为主导力量的背景下,特斯拉工厂的规模和效率成为了最佳范式,马斯克(Elon Musk)本人也因此成为当下行业的偶像级人物。
特斯拉目标2030年年销售量达2000万3
5月6日,特斯拉发布的2021年影响力报告显示,到2030年,特斯拉的目标是实现每年销售2000万辆电动汽车。机构指出,特斯拉不仅是业内率先实现连续盈利的新能源车企,而且正进一步巩固自身的先发优势。通过涨价策略和成本控制,特斯拉不断刷新行业天花板,其市场份额的提升也将带动全产业链的发展。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美东时间5月6日收盘,特斯拉报收865.65美元/股,下跌0.87%,总市值为8968.22亿美元。
2030年实现电动汽车年销量2000万辆
报告指出,特斯拉的'目标是加快推动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过渡。到2030年,特斯拉的目标是每年销售2000万辆电动汽车,较2021年年销量94万辆,翻20倍;储能方面,特斯拉计划部署1500GWh,较2021年的4GWh ,翻370多倍。
特斯拉表示,如果能够通过持续的增长速度实现这一里程碑式的车辆交付,到2030年,特斯拉的车队总数将超过数千万辆,每辆车每年可以减少数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特斯拉的千万年销量目标基于其高发展增速。2022年一季报显示,特斯拉总营收同比增长81%至187.56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177.8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增长658%至33.18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21.56亿美元;汽车销售毛利率更达到32.9%,远超汽车行业平均水平。
交付量方面,2022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电动车交付量达310048辆,产量达305407辆,去年同期的交付量和产量分别为184800辆和180338辆。其中,一季度,特斯拉共售出295324辆Model 3和Model Y电动车,同时交付了14724辆Model S和Model X。新款Model S和Model X在北美率先迎来热销。
特斯拉称,第一季度总营收的增长得益于车辆交付量增长、单车平均售价上涨,以及业务其他部分的增长。2022年公司可以生产150万辆汽车,产量有望实现60%的增长。
进一步扩大产能
要实现2000万辆年销量的目标,特斯拉需要强大的产能支撑。“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需求有限,而是产能有限”。马斯克在电话会上说。
上海超级工厂是特斯拉全球重要的生产基地,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超级工厂车辆交付量占特斯拉2021年全球交付量的51.7%。近日,特斯拉也明确了上海工厂扩产计划。新工厂预计将生产Model 3和Model Y车型,年产能预计为45万辆。新工厂完成扩建后,将助力特斯拉将上海工厂的总产能提升至每年100万辆,成为特斯拉在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中心”。
此外,近期,特斯拉连续喜提两座超级工厂。3月22日,特斯拉德国柏林超级工厂投产,并交付了30辆Model Y。按照计划,该工厂主要生产Model Y,计划产能为一年50万辆。4月8日,特斯拉美国德克萨斯州超级工厂投产运营,目前已经完成首批 Model Y车型的交付,预计年产辆能达到50万辆。
基于特斯拉上海工厂扩产、柏林及奥斯汀工厂的生产下线,开源证券认为,2022年特斯拉销量有望保持较大提升,同时公司借由涨价抵消上游原物料成本压力,将进一步推动营收增长,预计2022年公司收入有望达到864亿美元,同比增长61%。
开源证券还指出,特斯拉2023年Cybertruck及Semi重卡的推出及全球各工厂的产能逐步爬坡,将持续带动销量增长,预计2023-2024年特斯拉收入分别为1148亿美元、1405亿美元,对应同比增速分别为33%及22%。
同时,特斯拉交付量有望于2022-2024年保持快速增长,预计2022-2024年公司汽车交付量分别为143万辆、193万辆及241万辆,对应同比增速分别为53%、35%、25%。
2024北京车展开幕在即,从国家到地方的汽车消费刺激政策箭在弦上,已持续低迷一个月的汽车股,有望开启上涨行情。
【要点提示】
2024年第15周,汽车股一周平均股价微跌0.32%,总市值涨至6.08万亿元;
乘用车和商用车板块大面积飘红,一周平均股价分别增长1.89%和3.65%;
经销商、新能源&智能化和零部件板块 “红少绿多”,一周平均股价分别下跌3.46%、3.07%和1.77%。
2024年第15周,《汽车K线》统计在册的82只汽车股,整体几乎持平,一周平均股价微跌0.32%,总市值涨至约6.08万亿元。
其中,实现上涨的个股37只,余下45只个股出现下滑。
从总榜单来看,此次涨幅超过10%的个股有4只。其中,长城汽车港股以24.1%的周涨幅领涨;汉马科技、
五菱汽车
和当升科技分别以19.04%、12.99%和11.66%的涨幅排在第2~4位;排在第5位的天齐锂业港股一周涨幅仅为8.69%。余下上涨个股涨幅均在8%以内。
跌幅方面,跌幅超过10%的个股仅
北斗星
通,一周跌幅为12.87%;四维图新、广汇宝信、亿华通和美东汽车分别以9.69%、9.64%、9.49%和9.46%的周跌幅排在倒数第2~5位。余下下跌个股除亿纬锂能外,跌幅均在9%以内。
与此同时,三大股指全线飘绿,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和恒生指数分别收跌1.62%、3.32%和0.01%。
以下,《汽车K线》将统计在册的股票分为四大板块,逐一进行分析。
01 乘用车:大面积飘红,长城汽车大涨24%
2024年第15周,乘用车板块以跌为主,一周平均股价增长1.89%,板块市值3.45万亿元。
具体来看,长城汽车港股以24.1%的周涨幅领涨该板块及总榜单;
广汽集团
港股和
零跑汽车
分别以7.74%和7.13%的周涨幅排在第2、3位。
消息面上,广汽集团披露了3月产销快报,当月汽车产量为16.05万辆,同比下降38.36%,今年一季度,累计产量为40.28万辆,同比下降28.57%;3月汽车销量为17.93万辆,同比下降22.62%,今年一季度累计销量为40.97万辆,同比下降24.11%。
「图片来源:广汽集团公告」
跌幅方面,
众泰
汽车以8.23%的周跌幅领跌;
海马
汽车和恒大汽车则分别以7.49%和6.43%的周跌幅排在倒数第2、3位。
消息面上,恒大汽车发布公告称,纽顿集团战略投资终止,公司此前拟议的交易及债转股的条款修订尚未取得任何进展。
整体而言,乘用车板块表现较好,整体大面积飘红叠加长城汽车港股大涨影响,让该板块整体表现可圈可点。
02 新能源&智能化:涨少跌多,四只个股抱团垫底
2024年第15周,新能源&智能化板块大面积飘红,一周平均股价下跌3.07%,总市值仅次于乘用车板块,为1.85万亿元。其中,上涨个股仅5只,下跌的个股达18只。
具体来看,当升科技以11.66%的周涨幅领涨该板块;天齐锂业港股和赣锋锂业港股分别以8.69%和6.05%的周涨幅排在第2、3位。
消息面上,天齐锂业发生了人事变动,刘莹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执行副总裁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公司控股子公司及参股公司任何职务。
值得一提的是,刘莹通过认购公司员工持股计划份额间接持有公司股票1.43万股。
跌幅方面,北斗星通以12.87%的周跌幅领跌该板块及总榜单;四维图新和亿华通分别以9.69%和9.49%的周跌幅,位列倒数第2、3位。
「图片来源:四维图新公告」
消息面上,四维图新收到天津大港油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中标通知书》,公司中标东方物探长庆物探分公司2024~2025年无人机应用技术服务项目,中标金额预计1430万元。
整体而言,新能源&智能化板块表现较差。
03 零部件:“绿肥红瘦”
2024年第15周,零部件板块“红少绿多”,一周平均股价下跌1.77%,总市值为4,231.66亿元。二手车
具体来看,玲珑轮胎以2.08%的周涨幅领涨;万向钱潮和福耀玻璃A股分别以1.58%和1.38%的周涨幅排在第2、3位。
消息面上,福耀玻璃新增“
小米汽车
”概念。据悉,
小米SU7
搭载的整车套汽车玻璃产品为本公司之全资子公司天津泓德汽车玻璃有限公司提供。
跌幅方面,三花智控以6.45%的周跌幅垫底该板块;东安动力和精锻科技分别以5.29%和5.25%的周跌幅排在倒数第2、3位。
「图片来源:东安动力公告」
消息面上,东安动力发布公告称,2024年1~3月,公司新市场开发获取17家企业的34项《定点协议》,预计生命周期5~10年,预计总销量390万。上述项目涉及新能源项目12项,预计总销量近230万台。报告期全新开发客户9家,主要为优质头部新势力、传统头部大集团、中重卡头部企业、特品头部企业,市场开发取得重大突破。
04 商用车:以涨为主,汉马科技四连涨
2024年第15周,商用车板块以涨为主,一周平均股价增长3.65%,总市值为2,514.05亿元。
具体来看,前一周领跌的汉马科技,这周以19.04%的周涨幅领涨;五菱汽车和
宇通客车
分别以12.99%和5.83%的周涨幅排在第2、3位。
值得注意的是,汉马科技的大涨主要得益于4月8~11日的“四连涨”。
消息面上,截止2024年4月9日,公司控股股东吉利商用车集团通过
上海
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汉马科技A股股份,增持数量为150万股,占本公司总股本的0.2292%,增持金额合计716万元。
据悉,截至4月9日,吉利商用车集团持有本公司股份1.85亿股,占本公司总股本的28.3128%。
宇通客车及其子公司则于2024年1月1日至3月31日期间收到各项政府补助8,245.69万元。
跌幅方面,东风汽车以4.21%的周跌幅领跌;
江铃
汽车和
福田
汽车分别以1.8%和0.73%的周跌幅排在倒数第2、3位。
消息面上,东风汽车披露了2023年财报,公司去年实现汽车销售15.13万辆,同比增长15.78%;实现营业收入120.69亿元,同比下降0.98%;归母净利润2亿元,同比下降29.83%;基本每股收益0.1元;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0.301元(含税)。
「图片来源:东风汽车公告」
江铃汽车则披露了最新销量,3月销量为3.35万辆,同比下滑0.45%;今年一季度累计销量7.43万辆 ,同比增长3.43%。
此外,福田汽车也披露了销量,今年3月销量为7.27万辆,今年一季度累计销量为15.5万辆,同比下滑3.25%。
END Views of AutosKline
2024年第15周,汽车股“绿肥红瘦”,遭遇“四连跌”,但总市值逆势涨至6.08万亿元。
汽车股何时才能止跌回升?即将到来的
北京
车展能否助势?汽车股又能否“兑现”消费政策红利?我们将继续关注!
后附:《2024年第15周股价涨跌总榜》
文字为【汽车K线】原创,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同时,文章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股市风险大,投资需谨慎!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K线,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特斯拉计划2030年实现年总销量达到2000万
特斯拉计划2030年实现年总销量达到2000万,特斯拉发布的2021年影响力报告显示,到2030年,特斯拉的目标是实现每年销售2000万辆电动汽车。特斯拉计划2030年实现年总销量达到2000万。
特斯拉计划2030年实现年总销量达到2000万1
特斯拉在上海临港扩建工厂的消息最早在2021年3月1日传出。
那一天的上海市土地交易市场官网挂出一则土地出让公告,位置在上海自贸区临港重装产业区,靠近特斯拉工厂,总面积为46.14万平方米,准入产业类型为新能源车整车制造。据说,这块地将用于特斯拉现有工厂的扩建。
5月3日,外媒报道特斯拉在写给上海市相关政府的一封感谢信中提及了新建工厂事宜,但目前为止,特斯拉官方并未确认这是扩建还是新建工厂。
特斯拉目前共有6家工厂,其中4家是整车制造,分别位于美国加州弗里蒙特、得州奥斯汀、上海临港以及德国柏林。另外两家则是生产电池和能源设备的工厂,前者在内华达州,后者在纽约。
从面积上来说,得州奥斯汀工厂是最大的,超过1000万平方米,是目前上海工厂的10倍以上;第二大工厂是柏林,共300万平方米;第三是加州弗里蒙特工厂,这是特斯拉最早的工厂,面积为150万平方米;最小的是我们的上海工厂,86万平方米。
从出车的节奏和速度上来说,目前加州弗里蒙特工厂和上海工厂不相上下,平均45秒就有一辆Model Y下线。
2021年,弗里蒙特工厂每周生产了8550辆车型,全年共交付44.46万辆车型,上海工厂每周生产超过10000辆,全年共交付48.41万辆,这两个工厂相加几乎供给了去年整个特斯拉市场。但随着柏林工厂和奥斯汀工厂今年的相继开业,未来整个局面将有所不同。
虽然产量爬坡需要时间,但柏林工厂第一阶段的量产目标是70万辆,而得州设立的Model Y单一车型的目标就直飙到100万辆。未来,这两个工厂的潜力释放后,实际产能将大大提升。
特斯拉的目标是每年销量增长50%,到2030年总销量达到2000万辆。2021年特斯拉销量为93.6万辆,按50%计算,今年目标将接近150万辆。而这4家工厂中,柏林和奥斯汀仍处爬坡状态,要在余下的7个月内实现既定目标并不那么容易,今年的重担仍可能落在弗里蒙特和上海工厂。
马斯克在2021年10月9日柏林工厂的开放日上说,设计样车容易,实际到量产阶段时,要实现目标产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这4家工厂,虽然建的时间有先后顺序,但在技术的先进性上,很难比出谁高谁低。每家工厂都依据了各自工厂的情况以及所生产车型,在冲压、焊接、涂装和总装这传统的四大工艺上有所优化,在每个环节均采用了多层设计,有效利用了厂房的垂直空间,使用升降机、输送带等自动化物流,充分利用土地的使用效率。
传统汽车工厂以人为核心建立和组织生产线,机器仅接管其中一部分适合的工作,而特斯拉是以机器为核心,高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是它所有工厂的一个重要特点。
这4家整车厂都配置了一体式压铸机,而配置的数量则根据不同的产能目标而定。一体式压铸机节省了某些零部件的单独冲压和焊接过程和时间,但后续可能会给用户带来高昂的维修费,这是新技术带来的一种负面效益。
从某种意义上说,特斯拉工厂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在以技术进步为主导力量的背景下,特斯拉工厂的规模和效率成为了最佳范式,马斯克(Elon Musk)本人也因此成为当下行业的偶像级人物。
特斯拉计划2030年实现年总销量达到2000万2
5月6日,特斯拉发布的2021年影响力报告显示,到2030年,特斯拉的目标是实现每年销售2000万辆电动汽车。机构指出,特斯拉不仅是业内率先实现连续盈利的新能源车企,而且正进一步巩固自身的先发优势。通过涨价策略和成本控制,特斯拉不断刷新行业天花板,其市场份额的提升也将带动全产业链的发展。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美东时间5月6日收盘,特斯拉报收865.65美元/股,下跌0.87%,总市值为8968.22亿美元。
2030年实现电动汽车年销量2000万辆
报告指出,特斯拉的目标是加快推动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过渡。到2030年,特斯拉的目标是每年销售2000万辆电动汽车,较2021年年销量94万辆,翻20倍;储能方面,特斯拉计划部署1500GWh,较2021年的4GWh ,翻370多倍。
特斯拉表示,如果能够通过持续的增长速度实现这一里程碑式的车辆交付,到2030年,特斯拉的车队总数将超过数千万辆,每辆车每年可以减少数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特斯拉的千万年销量目标基于其高发展增速。2022年一季报显示,特斯拉总营收同比增长81%至187.56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177.8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增长658%至33.18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21.56亿美元;汽车销售毛利率更达到32.9%,远超汽车行业平均水平。
交付量方面,2022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电动车交付量达310048辆,产量达305407辆,去年同期的.交付量和产量分别为184800辆和180338辆。其中,一季度,特斯拉共售出295324辆Model 3和Model Y电动车,同时交付了14724辆Model S和Model X。新款Model S和Model X在北美率先迎来热销。
特斯拉称,第一季度总营收的增长得益于车辆交付量增长、单车平均售价上涨,以及业务其他部分的增长。2022年公司可以生产150万辆汽车,产量有望实现60%的增长。
进一步扩大产能
要实现2000万辆年销量的目标,特斯拉需要强大的产能支撑。“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需求有限,而是产能有限”。马斯克在电话会上说。
上海超级工厂是特斯拉全球重要的生产基地,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超级工厂车辆交付量占特斯拉2021年全球交付量的51.7%。近日,特斯拉也明确了上海工厂扩产计划。新工厂预计将生产Model 3和Model Y车型,年产能预计为45万辆。新工厂完成扩建后,将助力特斯拉将上海工厂的总产能提升至每年100万辆,成为特斯拉在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中心”。
此外,近期,特斯拉连续喜提两座超级工厂。3月22日,特斯拉德国柏林超级工厂投产,并交付了30辆Model Y。按照计划,该工厂主要生产Model Y,计划产能为一年50万辆。4月8日,特斯拉美国德克萨斯州超级工厂投产运营,目前已经完成首批 Model Y车型的交付,预计年产辆能达到50万辆。
基于特斯拉上海工厂扩产、柏林及奥斯汀工厂的生产下线,开源证券认为,2022年特斯拉销量有望保持较大提升,同时公司借由涨价抵消上游原物料成本压力,将进一步推动营收增长,预计2022年公司收入有望达到864亿美元,同比增长61%。
开源证券还指出,特斯拉2023年Cybertruck及Semi重卡的推出及全球各工厂的产能逐步爬坡,将持续带动销量增长,预计2023-2024年特斯拉收入分别为1148亿美元、1405亿美元,对应同比增速分别为33%及22%。
同时,特斯拉交付量有望于2022-2024年保持快速增长,预计2022-2024年公司汽车交付量分别为143万辆、193万辆及241万辆,对应同比增速分别为53%、35%、25%。
特斯拉计划2030年实现年总销量达到2000万3
5月6日,特斯拉发布了2021年影响力报告。报告指出,特斯拉的目标是加快推动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过渡,到2030年,特斯拉的目标是每年销售2000万辆电动汽车,并部署1500GWh的储能。作为参考,特斯拉2021全年销量为94万辆,部署了4GWh的储能。
特斯拉汽车
智车派了解到,如果特斯拉通过持续的增长速度来实现这一里程碑式的车辆交付,到2030年,特斯拉的车队总数将超过数千万辆,每辆车每年可以减少数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回顾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第一季度生产汽车305407辆,同比增长69%;交付汽车310048辆,同比增长68%。与此同时,特斯拉2022年第一季度营收187.56亿美元,较去年一季度同比增长81%,高于市场预期为179.2亿美元。并且,马斯克在此前的电话会议上表示,特斯拉应该能够在2022年生产150万辆汽车。
在运营方面,特斯拉柏林超级工厂的生产交付工作已于2022年3月正式启动,得州超级工厂的生产交付工作已于2022年4月正式启动。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有消息称,特斯拉在上海将进行的是扩产而非建设第二工厂。据悉,此前特斯拉在写给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感谢信中提出,特斯拉将在上海超级工厂附近建设一个新厂区,此前规划提升45万辆汽车年产能的任务将由新厂区承担。
2024年,车企依然逃不过残酷的“价格战”【导语:大家对国内汽车市场在2024年的价格战是有预期的。但是,今年1月以来,由理想和特斯拉两家车企发起价格战,还是出乎了不少人的意料。在2024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各家车企应该还是逃不过降价的“命运”。】撰文|张大川、编辑|禾 子1月1日,特斯拉率先宣布调价,推出Model3后驱现车保险补贴及低息金融政策,总优惠幅度高达2.2
1月新势力销量:AITO问界交付量超理想,小鹏要跌出前十在2023年,造车新势力们想在销量榜单中占据一席之地,要么靠实力强大的全新车型,要么就得靠价格战。而在2024年,局面会不会有变化呢?不妨让我们先看看1月份造车新势力前10位的情况吧。在2023年,小鹏汽车靠着小鹏G6让交付量起死回生,但小鹏G6在2023年12月的交付量已经下滑到7673台,有拐头向下的趋势,随后202
视界观察|2024年度车企“小目标”,销量翻番或可期?前瞻观点:传统车企相对稳健,新能源车企相对激进,稳健中有转型的隐忧,激进的背后是不疯魔不成活,但共同点是,所有人都在卷技术、卷营销、卷出海、卷一切。截至本文完成,已经有十几家车企给出了2024年销量目标。销量目标不仅仅是车企想要达成的目标,更是不少车企必须达成的目标。经历了23年的腥风血雨,让我们看看车企们纷纷立下了怎样
长安汽车公布多个品牌新车规划2024年将冲刺280万辆销量目标易车讯1月16日,在2024长安汽车全球伙伴大会上,长安汽车公布了长安猎手、深蓝汽车、阿维塔、长安凯程、长安启源、长安马自达等品牌的新车规划。此外,长安汽车宣布2024年将冲刺280万辆的销量目标,坚决完成5%的降本目标。新车规划方面,2024年一季度,首款增程皮卡长安猎手将开启交付;二季度,深蓝G318将
2024年自主车企销量目标盘点:有务实派也有激进派近来,各大车企都相继公布了2024年的销量目标。从各车企立下的目标来看,既有奇瑞、长城这样的“激进派”,又有吉利和长安这样的相对“保守派”。接下来,汽车门网将对其公布的销量目标进行盘点和分析,一探究竟。比亚迪 2024年销量目标:450万2023年,比亚迪全年销量达到302.44万辆,同比增长61.9%
2024年自主车企销量目标盘点:有务实派也有激进派近来,各大车企都相继公布了2024年的销量目标。从各车企立下的目标来看,既有奇瑞、长城这样的“激进派”,又有吉利和长安这样的相对“保守派”。接下来,汽车门网将对其公布的销量目标进行盘点和分析,一探究竟。比亚迪 2024年销量目标:450万2023年,比亚迪全年销量达到302.44万辆,同比增长61.9%
1-2月长安汽车零售销量493989辆同比增长42.5%易车讯3月6日,长安汽车发布2024年2月销量数据。长安汽车2024年1-2月零售493989辆,同比增长42.5%。长安汽车2024年1-2月批售销量433071辆,同比增长19.4%。长安系中国品牌乘用车2024年1-2月零售341952辆,同比增长62.4%。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新能源2024年1-2月零售893
理想今年没有纯电新品,二季度是今年最难的一个季度5月20日,理想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聊之前先放一个重磅消息:理想今年不会发布纯电SUV产品,会放在明年上半年。这是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原话。OK,我们继续。一季度表现:不及预期一季度交付量:80400台车。车辆销售收入:为243亿元(34亿美元),较2023年第一季度的183亿元
2024-06-22 21:50:33
2024-06-15 23:22:15
2024-06-18 15:24:06
2024-06-16 10:27:51
2024-06-21 09:59:19
2024-06-18 16:4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