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3 22:13:50 | 二手车
2024年1月,吉利汽车实现了销量“双增长”的开门红。但回看2023年吉利汽车,投资人可能不禁发出疑问:为何销量增速跑赢行业大盘,但股价表现却截然相反。
通常来说,人们对一家中国民营车企有着多重期待,包括拿出好产品、创造
高销量
、实现更高的
市占率
和
品牌
形象。可在资本市场,投资人对一家汽车业上市公司的要求只有一个:
赚钱!
纵观2023年中国汽车股,年度股价涨幅超过
80%
的5只个股当中,除
理想汽车
凭借出色的销量表现和扭亏为盈的经营成绩跻身其中之外,其余4只个股几乎均受益于同一热门概念。
相比之下,令投资者们感到困惑的是,全年销量目标完成率仅次于理想汽车、增速跑赢大盘的
吉利汽车
,2023年股价却出现近
23%
的下跌,跌幅超过了恒生指数的同期表现(下跌13.82%)。
到底是资本市场
太魔幻
,还是吉利汽车“不够看”?
1 销量:迟来了一年的好消息
放眼2023年中国车市,对于绝大多数车企来说,完成全年销售目标的难度与2022年相比明显增大。
在
《汽车K线》
统计的12家乘用车上市公司中,有多达半数企业的完成率不及2022年,超
70%
上市车企
没能达成目标
。
“价格战”贯穿全年、内卷不断加剧的市场环境,不仅让不少车企的年度目标都显得过于乐观,同时也让人们逐渐意识到,在当下的行业现状中,单纯讨论目标完成率已经失去了意义。
此时,保持稳健的增长节奏、领先大盘的增速,才是致胜关键。
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乘用车市场批发销量同比增长
10.2%
、新能源乘用车同比增长
36.3%
。
「图片来源:吉利汽车销量快报」
相比之下,吉利汽车2023年总计销售
168.65万
辆、同比增长
17.69%
,其中新能源销售48.75万辆,同比增长
48.29%
。
可以明显看出,吉利汽车无论是整体表现还是新能源增速,均领先市场整体约8个百分点。同时,凭借
连续11个月同比正增长
的态势,有条不紊地完成了全年销售目标。完成率仅次于开篇提到的理想汽车。
但为什么吉利汽车的股价却并没能实现同步上涨?
在投资人眼里,吉利汽车在2023年其实是第二次向
165万辆
的目标发起冲击,
102.21%
的完成率更像是弥补了2022年的遗憾。
而一年前,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在新春寄语中提出,2023年吉利汽车新能源整体销量翻番增长、
极氪
销量翻番增长和
雷神
混动销量翻番增长三大目标。至少从已公布的数据来看,前两项与预期存在一定距离。
除了上文提及的新能源整体销量表现外,极氪在2023年纵然销量达到
11.87万
辆,同时也仍保持着吉利汽车四大板块中的最高增速,同比增幅为
64.98%
,没能实现翻番增长略有遗憾。
但
欲取其上,得其中;取其中,得其下。
在
纯电动
汽车增速整体放缓的背景下,极氪的成绩已经不易。
那么,股价受挫、新能源表现略逊预期,投资人还能否对吉利汽车重拾信心?其实还要看过去这一年,吉利汽车在转型战略落地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2 既有“好腿脚”,何必“单腿跳”?
站在全球汽车产业视角,近几年在“弯道”或是“换道”的比拼博弈中,既有车企选择孤注一掷、全面押注新能源,同时,也有类似
丰田
汽车、
大众
汽车集团等跨国巨头,纷纷开始强调“
油电并举
”的经营策略。
但回到中国车市,2023开年掀起的“价格战”,迅速蔓延至燃油车与新能源领域,让看似美好的“油电并举”,实际上往往会导致产品在终端市场的贴身肉搏中“左右为难”,甚至出现“油电倒挂”的怪相。
吉利汽车新能源转型战略落地,刚好撞上了如此残酷的市场环境。
特别是对于吉利品牌这一子版块来说,更是如此。
这一年,吉利品牌板块不仅在新能源领域推出了银河系列、重新将之前的几何纳入自身,同时还将燃油车事业部更名为中国星事业部。
银河系列的市场表现,有目共睹!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透过年末推出的
星瑞L
智擎与星越L智擎两款新品可以看出,更名后的中国星事业部并没有在燃油车时代的功劳簿上躺平,而是凭借混动技术赋能,为传统燃油车用户带来耳目一新的产品。
从结果来看,吉利品牌全年销量达到
130.96万
辆,同比增长
16.43%
,向新能源转型的同时,为吉利汽车稳住了基盘和整体增速。
配合极氪、
领克
和银河三大板块,吉利汽车在燃油、混合动力(HEV)、
插电式混合动力
(PHEV)以及
纯电动
(BEV),甚至是甲醇燃料
全赛道
深度布局,业内少有。
同样在这一年,越来越多的车企对
纯电动
的热情开始下降,转而将目标投向
PHEV
产品布局,导致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发展趋势在悄然间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汽车K线》
自2023年第四季度初便通过系列文章对此进行了深度分析,在此不做赘述。
3 股价:不蹭概念,上涨无缘?
面对不尽人意的股价表现,人们通常会首先明确一个问题:到底是缺少好故事,还是没把故事讲好。但在近几年的声音中,疑问中的“好故事”,往往被解读成了“炒概念”。
纵览2023年中国汽车股,伴随着“
华为概念
”的不断渗透,“遥遥领先”的流量密码明显被过度解读。
据
《汽车K线》
统计,在总计81只个股的范围内,与“华为概念”相关的个股,在过去一年全部实现了上涨。其中东安动力的涨幅甚至逼近
150%
,在某种程度上,汽车业上市公司的“含华量”,就是其在资本市场上的“想象力”。
吉利汽车显然并没给投资人带来这样的“想象力”。其实,吉利汽车或许本身也并没打算,更没必要依赖这种“想象力”。
这也是其掌门人李书福把造车当成一场马拉松所追寻的,造车不是“圈钱”、炒概念。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在前不久吉利
银河E8
的上市发布会现场,淦家阅认为“
做企业跟资本市场,是柱子跟平台的问题,只有企业做得足够好,柱子足够扎实,资本市场自然而然就会认可。
”
随着2024年1月销量公布,吉利汽车重返中国乘用车
厂商
销量No.1,其股价已经于2月6日重返8港元/股,市值也达到800亿港元。
回看过去三年,吉利汽车股价最高约达35港元/股,至2023年收盘时仅为8.59港元/股。同样是这三年,吉利汽车年度销量同比增速稳步提升,在主流的中国乘用车上市公司范围内,仅此一家。
1月29日,国资委在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考核分配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2024年国资委将全面推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
虽然这一评价考核主要针对的是央企范围,但对于国内所有的汽车业上市公司来说这更像是一个明确的信号。二手车
在概念逐渐退潮、投资者们逐步回归理性之后,真正有核心价值的上市公司必将成为资本追捧的对象。“想象力”注定不能等同于“生命力”。
4 Views of AutosKline
“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销量上稳扎稳打、战略上稳步落地、在资本市场不走捷径、不蹭概念,回看2023年的吉利汽车更像是重新明确了自己的定位,厚积薄发,拨云见日。
「图片来源:吉利汽车销量快报」
2月1日,吉利汽车为投资者们带来了好消息:2024年1月销售
21.35万
辆,同环比分别增长
110%
、45.7%;新能源销售
6.58万
辆,同环比分别增长
591%
和14.3%。
无论集团整体还是新能源均创下历史新高,以“双增长”的出色表现实现2024年
开门红
。
次日,吉利汽车股价强势高开,投资者们用实际行动表达着自己的态度。
2024年,吉利汽车将销量目标设定为
190万
辆,即同比增长
12.66%
,同时新能源销量计划增长超
66%
,能明显看出,无论整体目标还是新能源领域,较一年前明显更为低调、理性。
就在吉利汽车公布2023年销量与2024年目标后不久,吉利控股集团发布了过去一年的销售成绩:全年销售约
279
万辆,同比增长
20%
。
吉利汽车凭借稳健的销售业绩,为吉利控股整体向新向上提供了坚实的信心和增长的动力。
与此同时,
沃尔沃
、极星、
宝腾
等组成的品牌矩阵形成协同效应,为吉利控股的进一步发展积聚势能。
“
吉利控股集团要成为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大众集团。
”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一语道出了“
大吉利
”的目标与野心。
3月中下旬,吉利汽车即将正式发布其2023年经营业绩,笔者相信吉利控股届时将会对投资者们抱有的核心疑问作出解答、重塑信心。
文字为【汽车K线】原创,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同时,文章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股市风险大,投资需谨慎!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K线,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在如今的中国市场,
比亚迪
、吉利、
长安
无疑是销量规模最高的三家中国品牌车企,也就是行业所认可的“自主三强”。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前不同的是,
奇瑞
汽车如今已经站稳了“自主第四强”的位置。
比亚迪
众所周知,此前国内车企第四强的位置,是有所变动的。比如说,上汽通用五菱、奇瑞汽车等都曾经占据过这个位置。
但是,从近期的销量表现来看,奇瑞汽车凭借着较为出彩的销量表现,基本站稳了这个位置。应该说,这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
乘联会发布的最新销量数据显示,2024年1月份,比亚迪、长安、吉利、奇瑞依然是销量表现最为出彩的四家自主车企。
1月车企狭义乘用车销量榜
值得注意的是,乘联会发布的2023年1月份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前10名车企榜单数据显示,也仅有这四家自主车企进入了榜单。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与此前的销量榜单相比,1月份这四家车企的销量排名,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其一、自主车企包揽了1月车企销量三甲。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1月份,自主三强的表现极为出彩,包揽了同期车企销量榜三甲的位置。
比亚迪
要知道,此前这家自主车企虽然也位居车企月度销量前5名,但是包揽前三名的情况,还是比较罕见的。
2023年12月份,比亚迪夺得同期国内车企销量冠军的位置;但是,吉利和长安则被南北
大众
压制,分别位居第四名和第五名。
这意味着,2024年1月份,自主车企销量表现更为强势和出彩,成功取得了“开门红”的成绩。我认为,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长安
其二、长安反超吉利,自主三强排名有所变化。
此前,在一段时间内,
吉利汽车
位居自主品牌销量第2名的位置,长安汽车则一般位居第三。
比如说,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12月份,吉利汽车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就仅次于比亚迪汽车,位居自主车企销量第2名的位置。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长安汽车的销量则次于比亚迪汽车和吉利汽车,位居同期自主车企销量榜第三名。
吉利
星瑞
但是,2024年1月份,这一格局则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1月份,吉利汽车狭义乘用车单月零售销量为了18.7万台,同比上涨115.9%。
在同期自主车企销量排名中,吉利汽车的销量次于比亚迪汽车、长安汽车,位居自主车企销量第2名。
同期,长安汽车狭义乘用车单月零售销量为18.9万台,仅次于比亚迪汽车,位居自主车企销量榜第2名。
长安启源
显然,2024年1月份,吉利汽车以0.2万台的微弱销量差距,惜败长安汽车。我认为,由于销量差距极小,此后双方的排名可能会处于“你追我赶”的“角逐态势之中”。
其三、奇瑞汽车成为销量榜上同比增幅最高的车企,但是也是批发销量与零售销量差距最高的上榜车企。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1月份,奇瑞汽车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为10.7万台,位居自主车企销量第四名。
探索06
相比去年同期,奇瑞汽车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上涨了160.2%。在乘联会发布的1月份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前10名车企榜单中,奇瑞汽车的同比增幅最高。
这意味着,2024年1月,奇瑞汽车销量上涨迅猛。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月份,奇瑞汽车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为19.7万台。
这意味着,2024年1月份,奇瑞汽车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和批发销量的差距达到了惊人的9万台。
2023年,奇瑞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零售销量差距达到97.2万台
这是否会造成终端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过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事实上,从2023年的数据来看奇瑞汽车的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与零售销量,同样差距很大。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1-12月份,奇瑞汽车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为81.1万台。同期,其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则为178.3万台。
显然,2023年1-12月份,奇瑞汽车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与批发销量的差距达到了97.2万台。这个销量数据比奇瑞汽车当年的实际零售销量还要高。
纵观其他上榜车企,批发销量和零售销量虽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差距则没有那么高。
本文声明:
本文为车宇世界运营部原创文章,总第10865期,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标注来源的数据及相关资料均为引用。车宇世界原创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宇世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4年3月8日,
上海
】进入成立40周年之际的上汽
大众
迎来了“热辣滚烫”的龙年开枯宽局。不仅多款新产品蓄势待发,开局市场表现也跑赢大盘,一路向上。乘联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2月,上汽大众累计销量17.8万辆,同比增长15.4%,用产品品质和品牌实力说话。
燃油车强势领军 价值拉满
燃油车方面,
朗逸
家族、
帕萨特
家族和
途观
家族“三驾马车”表现强势。朗逸家族龙年续写“国民家轿”传奇,1-2月累计销量突破6万辆,再夺乘用车销量总冠军。标配多项越级配置、下定享1500元现金抵用券或三年无忧保养套餐、三年残值率高达80%,朗逸家族将价值拉满,让用户买得省、用得爽还换得起。凭借高品质、高保值等差异化优势,朗逸家族已赢得近600万车主的信没并亮赖。
帕萨特家族双月蔽帆累计销量破4万辆,位列中高端轿车市场双月销量第一。其创新的双前脸设计、丰富的大众IQ.科技,以及头等舱级别的舒适座舱等高价值配置,刷新B级轿车品质标杆。作为燃油
SUV
市场的“常青树”,途观家族延续势头,双月累计销量突破2.9万辆,位列合资
SUV
市场第一,给予用户合资
SUV
性价比之王的良好体验。
新能源继续领跑 轻松“上车”
新能源方面,上汽大众ID.家族1-2月累计销售超1.6万辆,同比增长123.3%,继续领跑合资纯电阵营,坐稳新能源品牌第一梯队位置。作为ID.家族的主力热销车型,ID.3继承大众汽车的德系品质基因,以前麦弗逊式+后多摆臂式独立悬架、德系底盘调校、
后置后驱
、
三元锂电池
等高价值装备,成为兼具超强产品力和超高性价比的“12万+品质纯电爆款”,赢得用户青睐。
近日,ID.3一举打出“1.99万无压首付+1399元贴地月供+3年至高6折保值回购”新购车政策,以颠覆性的营销玩法,极大地降低用户拥车成本,助力用户轻松“上车”,亮出回击价格战的首个“王炸”。全新的营销玩法,一方面依托于上汽大众坚挺的产品品质,另外也是基于对车辆残值和品牌价值的充分信心。在《2023年度中国汽车保值率报告》中,ID.3、
ID.4 X
和
ID.6 X
均位于同级市场前列,在激烈的新能源市场中,ID.家族用实力和口碑说话,为用户带来更出众的绿色出行方式。
双车惊艳亮相 产品出新再加速
进入40周年之际,上汽大众产品出新的节奏也不断加速。开年两个月里,
途观L
Pro和ID. 7 S工信部申报图先后公布。其中途观L Pro是途观L换代车型,双前脸造型惊艳亮相,迎来颜值再进阶。新车秉承大众优秀设计品质,同时融入更多活力、智能化的细节设计,营造出纯粹、动态、充满科技感的都市新格调。而作为上汽大众旗舰纯电轿车的ID. 7 S延续了ID. NEXT的设计理念,不仅体现了简约动感的设计美学,也彰显了作为旗舰轿车的精致和优雅。两款新车预计将很快与中国用户见面。
40周年开新局,共赴出众年!上汽大众以品质为王的高价值产品和用户为先的营销举措,推动销量逆势向上。接下来,上汽大众将坚持燃油车和新能源齐头并进,加快更多产品上新,继续以可靠的产品和品牌价值成为用户信赖的出行伙伴。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辣些车事,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4年1月中国汽车销量排行榜中国汽车市场在2024年1月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活力,零售销量达到203.5万辆,同比增长57.4%。这一显著增长得益于消费者购车需求的复苏和市场的逐步回暖,展现出中国汽车市场的强劲复苏势头。</然而,与上个月相比,1月份的销量出现了13.9%的环比下降,这可能源于价格调整和地方消费券的减少,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者的购车热情。特别
东风汽车2024年1月整体销量为27.4万辆同比增长120%易车讯近日,东风汽车集团公布2024年1月销量成绩。据数据显示,东风汽车1月整体销量为27.4万辆,同比增长120%;其中乘用车领域1月销售22.6万辆,同比增长121.7%;商用车领域1月销量4.8万辆,同比增长113.1%。具体来看,乘用车领域中,自主乘用车销售8.4万辆,同比增长134.1%;合资乘用车销
自主车企1月销量评:比亚迪第一,长安、吉利次之,奇瑞第四在如今的中国市场,比亚迪、吉利、长安无疑是销量规模最高的三家中国品牌车企,也就是行业所认可的“自主三强”。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前不同的是,奇瑞汽车如今已经站稳了“自主第四强”的位置。比亚迪众所周知,此前国内车企第四强的位置,是有所变动的。比如说,上汽通用五菱、奇瑞汽车等都曾经占据过这个位置。但是,从近期的销
自主车企1月销量评:比亚迪第一,长安、吉利次之,奇瑞第四在如今的中国市场,比亚迪、吉利、长安无疑是销量规模最高的三家中国品牌车企,也就是行业所认可的“自主三强”。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前不同的是,奇瑞汽车如今已经站稳了“自主第四强”的位置。比亚迪众所周知,此前国内车企第四强的位置,是有所变动的。比如说,上汽通用五菱、奇瑞汽车等都曾经占据过这个位置。但是,从近期的销
风云序列硬刚启源/银河?奇瑞集团2024年新车盘点几天前,奇瑞汽车公布了2023年的销量成绩单,年销量达到了1,881,316辆,同比增长52.6%,其中全年出口汽车达937,148辆,同比增长101.1%。而有消息称,奇瑞集团将2024年的销量目标翻倍,为400万辆。为了实现400万辆年销的目标,奇瑞将在2024年推出超过20款新车,在这之中包含11款燃油车型和10余款新能源车
2024年自主车企销量目标盘点:有务实派也有激进派近来,各大车企都相继公布了2024年的销量目标。从各车企立下的目标来看,既有奇瑞、长城这样的“激进派”,又有吉利和长安这样的相对“保守派”。接下来,汽车门网将对其公布的销量目标进行盘点和分析,一探究竟。比亚迪 2024年销量目标:450万2023年,比亚迪全年销量达到302.44万辆,同比增长61.9%
自主车企1月销量评:比亚迪第一,长安、吉利次之,奇瑞第四在如今的中国市场,比亚迪、吉利、长安无疑是销量规模最高的三家中国品牌车企,也就是行业所认可的“自主三强”。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前不同的是,奇瑞汽车如今已经站稳了“自主第四强”的位置。比亚迪众所周知,此前国内车企第四强的位置,是有所变动的。比如说,上汽通用五菱、奇瑞汽车等都曾经占据过这个位置。但是,从近期的销
比亚迪1月销量出炉,总销超20万海洋网热卖,仰望U8火爆日前,比亚迪汽车公布了2024年1月份销量数据。根据比亚迪官方数据显示:开年首月,比亚迪乘用车销量超过20万辆,同比增长33.9%。其中比亚迪乘用车出口达到了36174辆,同比增幅247.5%。不过比亚迪在2024年开年还是丢掉了车企销冠,1月份吉利销量也已经公布了,它交出了21.35万辆的成绩单,领跑市场。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新
2024-06-15 23:22:15
2024-06-18 15:24:06
2024-06-16 10:27:51
2024-06-18 16:45:31
2024-06-17 00:05:38
2024-06-18 09:2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