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5 17:38:54 | 二手车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最近一年多,不少国产二线厂商的声音越来越微弱了,消费者关注最多的是
特斯拉
、
比亚迪
这种新能源厂商,国产二线厂商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都没有什么关注度,这里边最典型的就是
荣威
。
2022年,荣威累计销量还有25.9万辆,但今年前4个月却只有5.3万辆,全年大幅下滑几乎成为定局。在4月份的
上海
车展期间,荣威品牌事业部总经理周潍表示,荣威正在进行“产品向上”,将推出一系列全新产品,但在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双向承压的情况下,荣威真的还能翻身吗?
燃油车全线下跌
荣威是中国众多传统厂商的一员,对这类品牌来说,先保住销量的基本盘是第一要务。但荣威在这方面的表现相当一般,进入2023年以来,荣威销量下滑的趋势非常明显,曾经的那些主力车型逐渐被边缘化。
以
荣威RX5
为例,这款车是国内最早站稳脚跟的国产紧凑型SUV之一,一直都是荣威的销量支柱,但今年前4个月这款车累计销量只剩下了1.7万辆,月均只有4000多辆,在国产SUV中,这个成绩是拿不出手的。其实荣威RX5也在努力更新换代,但这并不能阻挡销量的下滑。
荣威另一款车
荣威i5
也存在同样的情况,这款车去年累计销量7.7万辆,表现还算正常,但最近两个月销量都低于3000辆。要知道,荣威i5是一款走低端路线的代步车,主力车型售价基本在9万元以下,连低端车型都不能走量,证明荣威的确陷入了危机之中。
更重要的是,表现不佳的荣威RX5和荣威i5已经算是荣威仅有的两款有市场竞争力的车型,其余车型已经完全被消费者遗忘。2022年被荣威大力宣传的荣威鲸,4月份销量只有18辆;冲击高端市场的
荣威RX9
,4月份销量为452辆;曾经与荣威i5并驾齐驱的
荣威i6 MAX
,4月份销量仅剩下55辆,基本上无人问津。
新能源毫无起色
从客观角度来说,燃油车销量下滑,是传统汽车厂商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荣威,连
丰田
、
本田
也扛不住。问题是,荣威在新能源领域也没有拿出什么好的表现,燃油车失守,丢掉的可能是过去,但新能源萎靡不振,失去的却是未来。
如果只看销量表现,2022年荣威新能源销量的表现似乎还是不错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荣威的新能源销量主要来自于科莱威这款纯电动微型车,这款车属于五菱宏光mini EV的模仿者,在2022年拿下了4.2万辆的好成绩,但2023年1-4月份,这款车的累计销量以及跌破4000辆,基本退出主流市场。
除了科莱威之外,荣威新能源其它车型基本都属于油改电车型,月均销量都在500辆以下徘徊,几乎没有什么市场影响力。其实荣威的情况与目前正在挣扎的日系车非常相似,燃油车销量持续下滑,新能源车型数量少,没有竞争力,而且更新换代速度慢,跟不上市场节奏。
但丰田、本田之类的厂商毕竟树大根深,就算燃油车销量下滑,依然处于第一梯队,还有一定的时间去折腾;而荣威在国产车中都属于第二梯队,在
上汽集团
连续打造了智己、飞凡两个高端品牌之后,已经很难在新能源领域向荣威投入更多资源,因此荣威必须要学会自救了。
三大技术基座,荣威真的能玩转吗?
荣威并非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因此在4月份的上海车展期间,荣威也提出了新的产品规划。根据荣威品牌事业部总经理周潍的说法,荣威未来将聚焦15-20万的价格段,同时还将在未来3年内推出8款新能源车型,2023年下半年将会率先推出一款中高级纯电动轿车。
与此同时,周潍还表示,未来荣威将拥有全新一代上汽星云纯电动系统化平台、全新一代DMH双电机混动技术、全新一代魔方电池系统三大技术底座,助力新能源业务发展。翻译一下就是,荣威下一步要搞纯电、混动两条腿走路,同时还会在电池领域进行探索。
从理论上来说,这没什么问题,但荣威没有搞清楚自己的品牌定位。在燃油车时代,荣威的主力车型售价就在10万元以下,现在却要聚焦于15-20万的价格段,这个战略成功的可能性非常低。与此同时,荣威此前能拿得出手的新能源车型只有一款科莱威,但这种微型车远不足以证明荣威的能力。以荣威形同白纸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经验,却要推动所谓的技术底座,这只能用好高骛远来形容。
实际上,荣威现在只有一条比较现实的路,那就是由上汽牵头,尽快拿出一整套适合低端市场的新能源解决方案,然后同时在荣威和
名爵
两个子品牌上推广。荣威、名爵目前还拥有一定的客户基础,名爵在海外更是拿出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如果上汽的这套新能源解决方案在技术上能过关,那么应该是能获得一部分销量的,这样就可以迅速摊薄成本,实现良性循环。如果荣威继续沉迷于“技术底座”,只会丢掉最后的转型时机。
小结:
对荣威这种二线传统品牌来说,向新能源转型的时间窗口正在逐渐关闭,留给它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如果到2023年年底之前,荣威仍然没有搞清自己的产品和车型定位,那么在2024年就会出现重大危机。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联号,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均突破3000万辆,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比去年增长了5.9%。
两年前,你能想到这样的结果吗?
相信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但这仅仅是个开始,因为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还不足40%,如果算上存量的话,那么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的差距将会更大。
所以,新能源汽车
厂商
还要继续努力。
那么2024年的汽车行业会怎样?如下是我们的10个预测。
1、比亚迪继续高歌猛进,市场份额提升阻力不小
要了解
比亚迪
的强势,只需要记住2组数据。
第一,它2023年累计销量已经突破300万辆大关,同比增长62.3%。
第二,它在国内新能源市场上的份额突破了35%。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比亚迪手握刀片电池、e平台3.0、超级混动DM-iDM-p、易四方平台、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等核心装备,以及王朝、海洋两大系列车型,同时还有
腾势
、
方程豹
、
仰望
等子品牌,除非发生不可逆转的重大变故,否则2024年继续坐稳全球第一当无疑问。
更何况,比亚迪目前在售车型中,部分车型和平台已经老化,2024年很有可能进行更新换代,让销量再上一层楼。
但需要注意的是,竞争对手的实力也在不断提升,甚至在部分技术体验上有赶超之势,它们有能力阻止比亚迪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大概率会突破1000万辆,但比亚迪的市场份额,有可能会被压制在40%以下。
2、特斯拉低端车型和4680电池或将上车
根据统计,
特斯拉
2023年国内销量约181万辆,刚好完成180万辆的销售目标,全球范围内来看,特斯拉与比亚迪的销量差距在100万辆以上。
要想快速提振销量,特斯拉现在有3件可以做的事情:推出低端车型、4680电池大规模上车、FSD系统快速落地。
但从客观角度来说,FSD系统带来的冲击,可能没有另外两件事情大。
首先,FSD系统没有明确的入华时间表,而且它在美国也存在一定的质疑;其次,FSD系统即便入华,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大规模普及;第三,国内智能驾驶水平并不低,主流
厂商
疯狂内卷,3年前FSD入华,与现在入华,效果是不一样的。
相比之下,低端车型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用户群体,积攒人气,提升关注度,进而获取销量。
而4680电池可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让特斯拉在产品开发、定价时更加从容。
但特斯拉要进行这两个操作,也有一定的难度。
首先,特斯拉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高端形象,推出低端走量车型,会不会影响特斯拉的品牌形象,这是个比较麻烦的问题。
其次,4680电池进度不及预期,主要是受制于松下,那么2024年松下是否就能解决问题呢?
3、合资厂商继续“压力山大”
中国的进口车市场规模比较小,因此国内市场主要是自主与合资
厂商
对决。
2023年中国品牌市场份额达到56%,比去年同期提升4.7个百分点。此消彼长,合资品牌的影响力在逐渐下滑。
合资
厂商
现在的困境,是两方面的。二手车
在燃油车领域,它们的很多市场被吉利、
长安
、
长城
等中国品牌夺走。
在新能源领域,它们现在几乎没有发言权。除了
大众
汽车之外,还没有哪个合资品牌能成功打进主流新能源市场。
如果仅仅是输在销量上,合资
厂商
或许没那么慌,但现在是行业变革期,新能源
厂商
不断蚕食燃油车的地盘,而合资
厂商
暂时还没有找到应对的办法。2023年12月份,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渗透率仅为7.4%,正处于“燃油车份额被偷袭,新能源份额又抓不住”的境地。
2024年上半年,
丰田
、
本田
等
厂商
如果还是不能在新能源市场有所改变,那么下半年它们的市场份额将会加速萎缩。
4、价格战仍将延续
从客观角度来说,将汽车行业内的降价简单地称为“价格战”是不太合适的。
燃油车逐渐被淘汰,传统汽车
厂商
被迫以价换量清库存,这其实是一种正常现象。
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前期规模较小,技术不成熟,成本较高,定价也比较高。但在销量规模扩大、供应链快速完善、技术研发进入收获期之后,成本被快速压缩,终端零售价下降,这是行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不出意外的话,2024年这些情况还会延续下去。
燃油车已经不太可能再“翻身”,降价求生存将会成为常态,不过今年很多降价的车型都是卖不动的,明年人们熟悉的很多经典燃油车,价格体系也有可能崩盘。
新能源汽车持续向好,成本会进一步下滑,不少车型在上市后就会给出比较亲民的价格。行业变革期,汽车价格难免会受到影响。
5、新势力展开新一轮淘汰赛
过去几年时间里,造车新势力是中国新能源市场上的一支强大力量,它们促进了国内新能源车型的普及,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主导了行业的流行趋势。
但现在的市场形势与几年前不同,除了比亚迪、特斯拉两大巨头之外,以吉利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后来居上,转型渐入佳境;来自国家队的岚图、智己等逐渐找到感觉,华为又带来了一大堆装备精良的华为系车型,市场竞争已经白热化。
而主流造车新势力中,只有
理想汽车
月销量稳定在4万辆以上并且实现了盈利,其它新势力月销量多在2万辆以下徘徊,且常年巨额亏损。
这种情况不太可能一直延续,2024年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有那么几家销量萎靡不振的新势力可能会被淘汰。
6、中国品牌内部格局将生变
2023年中国品牌份额不断提升,看上去势头很猛,但并非所有的中国品牌都是春风得意。
譬如前几年人们很熟悉的中国品牌,例如
荣威
、传祺、
名爵
等等,销量其实也在下滑。
行业变革期,受伤的并非只有合资品牌,还有规模较小而且没有搭上新能源快车的中国品牌。
其实就算是在新能源领域,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比亚迪自不必说,吉利冲入6万辆俱乐部,
埃安
、长安稳定在月销4万的水平上,长城新能源月销量不足3万,而且缺乏长安深蓝、
吉利银河
、
极氪
、
领克
这种能打的新能源子品牌,此外
奇瑞
的新能源销量也始终在3万辆以下徘徊。
2024年,中国品牌也会开始淘汰赛。但中国品牌的优势在于,它们大多数都能拿出一整套新能源解决方案,这比手足无措的传统合资品牌要强不少。
7、华为系或将持续壮大
2023年下半年以来,带给其它新能源品牌“小小震撼”的,不是特斯拉,而是不造车的华为。
华为的汽车业务已经独立运营,以手中掌握的鸿蒙智能座舱、DriveONE动力平台、ADS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等核心装备为基础,筑巢引凤,不断招揽各路合作伙伴。
打,技术上暂时打不过;加入,又不舍得自己的东西,这是很多新能源
厂商
面对华为时的纠结心理。2024年,华为系车型将进一步扩军,这种纠结还会延续比较长的一段时间。
不过这对华为也不是什么好事儿。
华为宣称不造车已经大半年了,与之达成深度合作的有北汽、奇瑞、
瑞风
、赛力斯、长安等,但赛力斯属于“躺平”,北汽、奇瑞自己新能源表现不佳,因此拿一部分车型出来合作,瑞风则属于“打野”型的,与华为合作的是中大型
MPV
这种小众车型,只有长安达到了华为想要的那种合作。
剩下的吉利、上汽、
一汽
、广汽、
东风
、长城、比亚迪还处在观望中。这其实也从一个侧面证明,国产主流
厂商
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确比较强,各家都有自己的解决方案,而且都砸下了巨额资金,很难舍掉自己原来的东西去跟华为合作。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二师兄玩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 国内油价调价窗口16日开启 或迎年内“最大跌幅”
今日24时,国内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将开启。继上轮成品油价格下跌后,机构预计本轮成品油价格或继续下跌,有望迎来年内“最大跌幅”。机构测算,截至5月15日,参考原油品种均价为每桶74.19美元,变化率为-7.16%,预计国内汽油、柴油下调幅度约为每吨360元,折合汽油、柴油每升下调0.3元左右。这意味着,全国大部分地区95号汽油有望回归“7元时代”。
◆
荣威eRX5
售价14.79—15.99万元
5月15日,上汽
荣威
宣布,全新eRX5市场建议指导价调整为14.79万元—15.99万元。2023年3月,上汽荣威品牌旗下核心产品RX5系列车型销量突破100万辆,以卓越品质铸就优质用户口碑,成为最受用户欢迎的自主品牌SUV车型之一。
◆
别克
全新一代
君越
售价17.99-23.99万元
5月15日,别克全新一代君越正式上市,新车外观内饰将采用别克家族最新设计语言,在智能配置上有所提升。动力方面,新车将提供1.5T和2.0T两款发动机。新车根据配置共推出4款,售价区间为17.99-23.99万元。
◆
哈弗
枭龙系列正式上市 13.98万元起售
5月15日,哈弗枭龙系列新车正式上市。哈弗枭龙定位紧凑型SUV,共计3款车型,售价区间为13.98万-15.68万元。
◆ 曾经的全国最大汽车经销商锁定面值退市!
“汽车经销商第一股”*ST庞大提前锁定面值退市。5月15日,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1258,*ST庞大)股票收盘价为0.56元/股,连续13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人民币1元。
◆ 杭州余杭区:5月18日起购车补贴最高8000元
据余杭发布,5月18日起,余杭区将开展汽车购车补贴活动,活动期间购买乘用车的个人可申领最高8000元补贴。
◆
上汽集团
:2023年MG品牌全球销量目标为80万辆
上汽集团表示,2023年,MG品牌全球销量目标“瞄准”80万辆,上汽海外整体销量将超越120万辆;此外,2024年是MG品牌诞生一百周年,将全力冲刺全球年销量“百万目标”
新能源二手车3万以内不能买,E5L二手新能源汽车,车贩子收车价才一万多点,不建议买。2福睿斯福特福睿斯属于入门级代步小车,外观上运用了家族式“马丁脸”造型,仪表台整齐划一,所有东西清清楚楚,缺乏让人能记住的设计,开起来给人感觉没有太大亮点,对于家庭用车而言已经可以了这款车缺少丰富的。3长安奔奔随着汽车的更新换代,很多品牌的车都已经走向停产了,只有长安奔奔还屹立不倒,深受国民们的喜爱
2024年我国能维持全球新能源汽车60%销量吗?结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增长势头强劲,预计到2024年将贡献全球60%的销量,成为全球市场的主导力量。以下是相关的重要信息: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显著位置。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的分享,到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将超过2000万辆,而中国将独占鳌头,份额将达到60%。这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已成为
3月新能源车销量解读:小鹏逐渐回暖,问界持续低迷【TechWeb汽车】今年年初,受到新能源车国补退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低迷,除比亚迪销量增速实现正增长,其它车企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进入3月份后,价格战愈演愈烈,或许是受此影响,新能源车销量在3月份迎来回暖。据乘联会预测,3月新能源车零售销量在56万辆左右,环比增长27.5%,同比增长25.8%
3月新能源车销量解读:小鹏逐渐回暖,问界持续低迷【TechWeb汽车】今年年初,受到新能源车国补退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低迷,除比亚迪销量增速实现正增长,其它车企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进入3月份后,价格战愈演愈烈,或许是受此影响,新能源车销量在3月份迎来回暖。据乘联会预测,3月新能源车零售销量在56万辆左右,环比增长27.5%,同比增长25.8%
埃安首破4万,深蓝环比大涨,3月新势力销量出炉【EV视界报道】4月伊始,随着数家造车新势力公布了最新交付数据,3月份销量榜单也随之出炉。埃安首次突破4万辆,理想今年首次突破2万辆,蔚来、哪吒稳定破万,深蓝、极氪持续攀升,小鹏销量同比大跌;有趣的是,腾势凭借一款MPV车型强势打破记录。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各家新势力在2023年第3个月的表现。同比增长97%,埃安3月销
3月新能源车销量解读:小鹏逐渐回暖,问界持续低迷【TechWeb汽车】今年年初,受到新能源车国补退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低迷,除比亚迪销量增速实现正增长,其它车企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进入3月份后,价格战愈演愈烈,或许是受此影响,新能源车销量在3月份迎来回暖。据乘联会预测,3月新能源车零售销量在56万辆左右,环比增长27.5%,同比增长25.8%
A级车价B级实力,上市即爆的五菱星光,1月卖10005辆“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这句话,自诞生以来似乎就成为了至理名言,每当五菱品牌推出新车,也很容易成为爆款。这不,继上市首月畅销1.8万辆后,2024年1月,五菱星光销量达到10005辆,将畅销的态势延续。显而易见,上市即爆款,就是对五菱星光最好的形容。由于销量较高,并且临近春节,目前五菱星光全国各地线下门店的人气非常高,
新势力品牌3月销量榜出炉:埃安排第一,问界超过理想4月1日,国内众多新能源汽车品牌如期公布了其3月份销售业绩,从数据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复苏态势明显,市场增长趋势再度显现。据乘联会前期预测,3月份新能源乘用车终端销售量有望达到75万辆,较去年同期上涨37.1%,且相较上月,增幅高达93.2%。市场渗透率预计将提升至45.5%,创下历史新高。接下来我们就来盘点部分新势力品牌的销量表现。
2024-06-22 21:50:33
2024-06-15 23:22:15
2024-06-18 15:24:06
2024-06-16 10:27:51
2024-06-21 09:59:19
2024-06-18 16:45:31